首页 理论教育 健全群众性文化活动机制

健全群众性文化活动机制

时间:2023-08-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也就是说,要搭建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化活动平台。可见,我国财政预算大力鼓励和支持公益性文化活动,保障人民的文化权益。充分发挥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作用、开展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化活动有利于丰富人民的文化活动,激发人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健全群众性文化活动机制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为广大群众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者提供广阔舞台,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引导群众在文化建设中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推广大众文化优秀成果,在全社会营造鼓励文化创造的良好氛围,让蕴藏于人民中的文化创造活力得到充分发挥[11]。也就是说,要搭建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化活动平台。

首先,各地方政府部门要通过国家财政资金的支持,做好预算编制、指标安排等相关工作。据统计,2020年,全国文化和旅游事业费1088.26亿元,人均文化和旅游事业费77.08元,均比2012年翻了一倍多。2016至2020年,中央财政共安排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相关资金1081.25亿元。[12]可见,我国公共文化资金投入不断加大,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渐形成。国家财政部门今年4月发布的《关于下达2021年中央支持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补助资金预算的通知》明确指出,对舞台流动车、戏曲公益性演出等文化活动按照东中西部经济水平、每场次进行补充补助。可见,我国财政预算大力鼓励和支持公益性文化活动,保障人民的文化权益。政策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因此,各地方政府要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做好指标安排,落实人民大众需要的文化项目。同时,还需要社会民间组织参与到文化投入上面来,推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要进一步完善财政保障机制,落实公共文化领域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推动各级财政完善保障机制,把基本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项目纳入各级政府预算,全面实施公共文化服务领域预算绩效管理,强化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发挥财政资金最大效益。同时,充分发挥各级财政资金引导作用,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13]

其次,要充分利用各类平台,拓宽渠道。充分发挥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作用、开展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化活动有利于丰富人民的文化活动,激发人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党的十七大推出“文化惠民工程“以来,全国各地开展了括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农家书屋工程、西部开发助学工程和电视进万家工程等重点项目,惠及了全国人民、普及了大众文化。为了进一步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应该完善功能齐备、高效便捷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提高基础设施使用率,避免空置化的同时,充分挖掘“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的新模式,让人民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文化成果。同时,还应该完善面向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等不同群体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针对不同人群的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文化服务。此外,充分利用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也成为文化活动的主流形式。将革命先烈、英雄人物的故事融于社区公共文化活动中,这对于正确价值观的引导、有效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最后,要鼓励群众建设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阵地。引导群众在文化建设中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文化事业作为公共服务事业,兼具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于一体,有利于保障广大群众享受公共文化基本权益的要求。文化建设新常态需要培养“多元动力“,增强人民大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具有的文化创造的巨大活力。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就是要通过支持群众依法兴办文化团体,支持社会组织、兴办公益性文化事业,精心培育植根群众、服务群众的文化载体和文化样式,鼓励和扶持群众中涌现出的各类文化人才。同时广泛开展志愿服务等政策措施,为广大群众参与到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来提供广阔舞台。尤其是农村及乡镇,更应该创造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更大程度上保障人民的文化权益。如泰安肥城的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就具有时代性、多样性和创造性。肥城众多的文体活动场所不仅是休闲娱乐的“圣地“,还是学习交流的大课堂、文明传播的主阵地。围绕文体小广场等活动场所,各社区结合实际打造文化一条街,通过手绘喷绘版面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益广告等搬上墙,“灰头土脸“的墙面也成了靓丽的风景线。开办文体课堂,将上级政策、文明城市知识等内容搬到活动现场,用家常话讲家常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有效改变了不少陈规陋习。

总之,健全人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不仅需要发挥党和国家在指导思想、政策法规、资金技术、工作导向等方面的保障作用;也需要在坚持共建共享基本原则的指导下,发挥广大文化工作者和广大人民群众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还需要广大文化管理人员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发挥出协调和管理作用。这样,随着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工作导向的建立、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机制、动力机制及保障机制等切实建立,健全人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面临的挑战最终才能得以消除,人民文化权益最终才能得到保障。

【注释】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03页。

[2]傅才武、王文德:《农村文化惠民工程的“弱参与”及其改革策略——来自全国21省282个行政村的调查》,载《中国图书馆学报》2020年第5期。

[3]张士闪、李松等:《中国民俗文化发展报告(2015)》,山东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308页。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文艺论集》,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113页。(www.xing528.com)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127页。

[6]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同志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学习读本》,学习出版社2015年版,第8-9页。

[7]《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77页。

[8]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同志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学习读本》,学习出版社2015年版,第23页。

[9]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官网,https://www.mct.gov.cn/vipchat/home/site/2/340/.2021-06-02。

[10]《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05页。

[1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549页。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2020年文化和旅游发展统计会报》,http://www.gov.cn/xinwen/2021-07/05/content_5622568.htm.2021-07-05。

[13]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1-03/23/content_5595153.htm.2021-03-0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