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2日文化和旅游部就“十四五“时期文化建设的方向做出了以下指导: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重心下移、共建共享的原则,优化城乡文化资源配置,统筹加强公共文化设施软硬件建设,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不断完善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9]。也就是说,保障人民文化权益制度的落实要达到全覆盖、多层次、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目标。就全覆盖而言,其目标就是要让资源均等化、人民享有文化成果的权利均等化,做到城乡一体化的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同时缩小东西部的差距,提高东西部落后地区的公共文化覆盖率。就多层次而言,形成由政府主导的,企业、社会组织以及公民积极参与的公共文化管理机制,充分调动全民的主人翁意识,激发全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打造公共文化服务共同体。就高质量而言,主要是体现在文化产品的质量以及文化服务水平的高低。文化产业要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推动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创新性发展,创造更多人民喜闻乐见的、体现人文性、思想性、创新性以及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的文化精品。同时,人民大众的满意程度也是衡量文化权益保障制度是否落实的指标。
健全以效能为导向的政府公共文化服务考核指标,将其作为考核评价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利用硬性指标数据来衡量领导班子对保障人民文化权益制度的落实程度,杜绝部分地区“重形式主义“的公共文化服务。完善激励机制,定期表彰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评价机制,将其作为考核评价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将其纳入科学发展考核体系,努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群众满意度。完善服务质量监测体系,研究制定公众满意度指标,健全群众评价和反馈机制,通过文化专用装备、软件、系统的研发应用,搜集整理相关项目评价信息,为制定公共文化服务项目提供依据。同时,还要发挥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作用,健全民意表达和监督机制,引导群众参与公共文化服务项目规划、建设、管理和监督。鼓励人民群众主动参与到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中来,同时从外部监督相关工作人员是否切实履行其职责、是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否解决了人民大众切实需要的问题。(www.xing528.com)
健全群众文化需求反馈机制。信息化时代为精准了解人民大众的文化需求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应当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加强公共文化大数据采集和分析处理,及时准确地了解和掌握群众文化需求现状。通过这一方式,可以提供数量更多、质量更高的文化产品、文化内容以及文化活动形式给广大人民群众,简言之,这就是一种“菜单式““订单式“服务,为人民群众选择公共文化服务提供目录,从而创造出人民真正需要的、感兴趣的文化。如果数据结果显示,当前人民对文化的兴趣点处于亚健康形式,这时公共文化服务就应该起到引领社会思潮的作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去引领,用高质量的文化精品去提升人民大众的品位。在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供需的匹配程度的同时,更要引领社会思潮,用正确的文化形式去感染人们。最后,建立健全群众评价和反馈机制。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积极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并加以落实,促进文化惠民工程与群众文化需求有效对接且公开透明,提高人民的满意程度,促进保障人民文化权益制度的落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