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完善文化惠民工程相关政策的基础上,国家相应地进行了大量具体工作,切实将政策法规落实到现实生活中。在公共文化资源配置方面,我国对于图书馆、博物馆和文化馆等文化设施的建设资金投入增大,且具有基层倾斜性的特征。2012年以来,在地市级层面,中央财政投入16亿元支持214个地市级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和文化馆的新建和改扩建。在乡村一级,为解决基层文化设施“空壳“问题,中央财政安排乡镇文化站和城市社区文化中心设备购置专项资金,对基层文化设施设备购置进行补助[2]。随着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自2010年至2018年,我国公共图书馆平均每万人公共图书馆建筑面积、人均图书藏量均呈逐年增长的发展态势(如图7-1)[3]。同时,也可以看出人民群众对于文化资源的利用率虽然依旧处于较低水平,但总体上在逐年增长,表明我国文化惠民工程取得了实效。
图7-1 2010—2018年全国公共图书馆人均资源情况(www.xing528.com)
数据来源:文化和旅游部2018年文化发展统计公报。
在公益电影方面,近年我国农村公益电影的放映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2019年,中央宣传部电影数字节目管理中心发布了《2018农村公益电影年度报告》。2018年度农村电影市场大数据报告显示,本年度订购总场次1027.1万场,订购场次(不含公益广告订购场次)同比增长3.3%,全年供应影片4282部,新增加影片451部,同时,累计超七成城市票房过亿影片供应农村,较往年窗口期缩短、定价降低[4]。在数量上,多个数据充分表明农村公益电影放映保持着稳步发展的态势;在质量上,城市过亿票房大片供给农村的力度加大,这些城市优秀影片受到了农村群众广泛欢迎。
通过对我国近年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具体实践案例的统计分析,可见我国文化建设特别是基层乡村文化建设成果不菲,切实保障了人民文化权益。无论是公共图书馆的建设还是农村公益电影的放映等各方面具体行动,都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村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简言之,我国文化建设正在朝着覆盖更加全面、活动更加多元、城乡差距不断缩小的方向积极发展,对于人民文化权益保障的实践也向着更加丰富的目标迈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