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工作者是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主体,也是决定文化产品品质的核心力量。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作为党领导下开展进行的一项文化实践活动,党除了要完善对文化工作者本身素养素质进行引导激励之外,还要对文化工作者在文化产品创作生产过程进行监控和管理,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激励机制。具体而言,在文化产品创作生产过程中,应该不断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加强对文化工作者的引导激励,为文化精品的产生奠定坚实的实践基础。
首先,文化产品创作生产要扎根于人民之中。习近平同志说过,热爱人民不是一句口号,要有深刻的理性认识和具体的实践行动。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20]。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积极引导和鼓励广大文化工作者扎根人民及其生活之中去,只有这样,广大文化工作者才能真实地把握和了解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及其价值意义、才能获得文化作品创作的来源和灵感、才能知晓人民群众对于文化的真实所需及其喜好。文化产品来自生活,又高于生活。文化产品创作中一方面要放飞创作者想象的翅膀,但另一方面又要求创作者脚踏实地。具体来说,文化工作者深入群众和生活,要真正做到“身入““心入“和“情入“。“身入“就是要求文化工作者亲自去人民群众中体验生活、感悟生活,挖掘出人民群众生活深处的素材,发现其中的深刻意义。“心入“就是要求文化工作者深入人民群众中,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融为一体,用自己对人民群众的真心去换取人民群众对文化工作者的真心,心与心的交流与碰撞,才能产生极具心灵感应和心灵冲击的文化作品。“情入“就是要求文化工作者带着满腔的创作激情,虚心向人民学习、向生活学习,从人民群众伟大实践和生活中汲取丰富营养,不断进行生活和艺术的积累和创造,不断进行真善美的追求和创造。
其次,文化产品创作生产要不断创新。习近平同志指出:“文艺创作是观念和手段相结合、内容和形式相融合的深度创新,是各种艺术要素和技术要素的集成,是胸怀和创意的对接。要把创新精神贯穿文艺创作生产全过程,增强文艺原创能力。“[21]创新的本质意义是在原有基础上的继承与发展,推陈出新。创新主要包括理念、内容、形式、体制机制几个方面的内容创新。创新是事物的发展,因而其本身属性决定了创新结果的正能量成效。因此,创新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在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中,不仅需要文化工作者有文化原创能力,也要求文化工作者有创新的高度自觉和可贵品格。只有这样,文化工作者才能大胆推动文化观念、内容、形式、体制机制创新。因此,这一切都需要不断引导激励文化工作者有独辟蹊径、开风气之先的勇气,敢于冲破世俗和常规的魄力以及发挥自我个性及开拓进取的精神。此外,还要为文化工作者提供宽松的环境、激励的机制以及加强创新基础性环节的引导和扶持。创新是文化的生命。(www.xing528.com)
最后,文化产品创作生产要凸显真善美。人类对于真善美的不懈追求,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最为高明高贵之处。“真“是文化作品的生命之基,“善“是文化作品的价值之本,“美“是文化作品的魅力之源。文化作品的真善美,在本质上是“三位一体“的一致关系。因此,这就要求党要积极引导广大文化工作者在文化作品创作中,不断去凸显真善美。具体来说,除了要引导文化工作者在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中要坚持真善美、贬斥假恶丑的基本原则之外,也要在文化产品的创造中坚守向上向善的价值观,引导人们增强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还要在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中融入希望、美好、梦想,不断鼓舞人民前进。如果说人民是主体,生活是粮食,文化是美酒,那么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就是对人民生活的酿造。没有这个酿造过程,人民生活还是生活,就不能变成美酒,也就不能来陶醉人民,而这一切的取得都与大批德艺双馨的文化工作者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打造一批德艺双馨的文化工作队伍,则是当前完善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中的重中之重的核心问题。
总之,只有在党的引导激励下,文化工作者在扎根人民及其生活的过程中,不断改革创新,才能生产出更多更好、极具真善美价值的文化产品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文化产品创作生产过程是文化工作者与人民及其生活交互对象化的过程,也是文化产品真善美本质属性形成的过程,这个过程极具实践性和价值性特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