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过程中,把文化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对相应的文化制度进行了开创性的探索。围绕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探索文化经营体制、管理体制、文化生产机制改革,建立健全文化事业的法律制度,制定博物馆、图书馆、群众艺术馆、革命纪念馆等文化单位的工作条例,推动文化建设和管理的规范化、法制化和制度化。
历经了十年的“文化大革命“之后,中国步入了改革开放新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邓小平更为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十二大确定了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地位以及抓“两个文明“的重大决策。邓小平做出精神文明建设的决定是基于对“‘文化大革命’的反思“和对社会风气状况的分析,他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在坚持“双百方针“的同时,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坚持党在文化建设中的领导地位,最终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发展路径。
1.提出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980年12月25日邓小平在《贯彻调整方针,保证安定团结》中对“精神文明“做出详细解释:“所谓精神文明,不但是指教育、科学、文化(这是完全必要的),而且是指共产主义的思想、理想、信念、道德、纪律,革命的立场和原则,人与人的同志式关系,等等。“[28]只有明晰了精神文明的内涵,党和政府才能明确精神文明建设未来的努力方向;只有精神武装到位,党员同志才能更好地发挥带头作用。1986年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决议》包含八个部分,涉及精神文明建设与人民、教育、党组织、党员等关系,突出邓小平坚持用全局的眼光看待问题的观点,更肯定了文化建设在总体布局中的位置[29]。而归结所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其根本任务都是要培养“四有“新人,文化体制、产业、事业同步发展,最终目的在于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思想文化素质。在邓小平看来,在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我们必须追求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双重进步,“两个文明“要同步抓。
2.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发展
邓小平时期文化建设坚持的基本方针在多次会议上都有体现。邓小平的《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词》(以下简称《祝词》)明确谈到要坚持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双百方针““古为今用“[30]。除此之外,邓小平在1983年还提到了教育发展要坚持的方针,即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对未来。另外,文化的来源。此时期的文化可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但必须坚持科学地扬弃以及大胆创新;也可以是优秀的外来文化,但必须坚定意识形态立场,抵制腐朽思想。《祝词》集中体现了邓小平时期的文化建设的内容:两个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人民与文化的关系:“人民需要艺术,艺术也需要人民“;文艺工作对满足人民精神生活、提高社会整体文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文化创作应防止死板、克服机械化发展以及文化建设与政治间的辩证关系[31]。
3.坚持党对先进文化建设的领导
第一,在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上,邓小平指出要坚持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也要坚持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他曾说:“我们坚信马克思主义,但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32];所有形式的文化活动都要起到教育和引导人民正确认识历史、奋进向上的作用。第二,在党对文化建设的领导方面,邓小平反复强调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一方面,党员作家要以身作则,紧紧团结和吸引更多文艺工作者加入到社会主义文化创作阵营;另一方面,党领导的所有文艺工作必须要遵从文艺的发展规律、尊重人民的需要。具体说,邓小平认为党领导下的文化建设不是发号施令,也不是临时、直接的政治任务文艺,而是要基于实际情况为文艺事业提供发展条件。那么如何实现党的有效领导,这就要紧密联系群众,想群众之所需,创人民之所要。第三,党对文艺工作队伍的重视。党对文艺人才的培养首先体现在党内,在党内营造尊重人才和知识的氛围是非常必要的,领导干部应带头实行正确的思想政治路线、遵从文化建设方针。对此,邓小平提出要谨慎选拔干部和人才,只有带头作用得以充分发挥,文化建设事业的壮大才能充满希望。
(二)江泽民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认识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社会主义建设新阶段,坚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继续发展了毛泽东与邓小平文化建设的思想理念,坚持文化工作与时俱进,充满时代新元素,提出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江泽民说:“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33]因此,本书分析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实质上就是“先进文化“。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时代背景
江泽民时期的中央领导集体为什么提出新发展命题?如何理解江泽民时期先进文化建设的内容?这就要分析当时代的背景,即从国内外两方面思考。我国自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生产力得以提升,综合实力增强,人民的生活更有质量,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创新意识等逐步深入人们的脑海。但市场自身的弊端也会反映在精神层面,出现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因此,党和国家需要巩固精神文明堡垒,引导人民正确处理社会和个人的利益关系。同时,国外的瞬息变化也引发着领导人对文化建设的新思考。20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这个曾经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在遭受变局时部分人对社会主义的命运产生疑虑,共产主义信仰危机也有出现。因此,中国共产党人更要谨慎思考怎样保持中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怎样坚定信仰,避免走向失败。此时,经济全球化趋势愈加明显,随着各国经济合作而来的,还有各国的文化、思想观念,这就难免会导致部分强势国家借此向发展中国家发起思想文化挑战,我国必须在借鉴和学习他国优秀文化的同时,也要抵御他国不良文化对我国造成的负面影响。因此,怎样保持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如何彰显民族文化特色等问题成为当时我们关注的焦点。江泽民等领导人基于当时的时代特点和发展状况,决定了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34]。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概况(www.xing528.com)
江泽民等领导人从提出到完善新的文化建设命题,历经了一个发展过程。在这里,笔者沿用了陈晋、王均伟学者所分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十三届七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涵盖了文化建设。1991年,江泽民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首次阐述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的概念,这也象征着我们党对先进文化建设的认识迈上一个新台阶。第二阶段,全面阐述和丰富深化阶段。江泽民总结了毛泽东、邓小平同志的文化建设经验,提出“两个文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向全党全国人民开展思想文化教育、党员同志要积极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1996年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一项部署先进文化工作的决议。第三阶段,明确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深入提出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回应了中国面临的时代问题和挑战。
3.江泽民建设先进文化的指导思想、基本方针
江泽民认为要用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去指导理论、宣传、文学艺术等部门的工作。在新的历史时期,江泽民同志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过程中,坚定意识形态,反对指导思想多元化,并克服文化建设中的多重困难。在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上,江泽民同志指出要努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以及要充分运用各地区的优秀文化资源等。此外,在先进文化建设与群众的关系方面,江泽民认为:“文艺工作要进一步深入生活,深入群众,向生活学习,向群众学习。“[35]关于人民的文化权利,江泽民同志在《充分保障人民依法享受人权》中说明了我国尊重和保护人民的各项权利,包含了文化权利,支持各民族的文化自由,也号召其他国家一起加入到保障人民权利的事业中[36]。
(三)胡锦涛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认识
胡锦涛同志提出“科学发展观“,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正确方向。具体到文化方面,他对先进文化建设的思考继承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时期的文化建设理论,立足于时代新因素和需要,形成了凸显时代特征的“科学发展观“文化发展理念。
1.在先进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方面
胡锦涛同志指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全国人民的精神支柱,也是抵御错误思潮的有力武器。在意识形态领域必须坚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才能够紧紧把握先进文化的方向、激励群众全身心投入到现代化建设中去。关于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他提出要坚持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等。胡锦涛还将先进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联系起来,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到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37]
2.在先进文化与人民的关系方面
胡锦涛同志的文化建设理念始终与人民群众有密切的联系。其一,文化创作要贴近人民。党历来重视人民的精神文化供给,到了“十一五“时期,也是我国新农村发展的黄金期,胡锦涛同志对建设新农村作出部署,其中提及农村文化。他特别说明,文化工作者要深入到农村、贴近农民生活;加大投资农村公共文化的设施、设备、活动,创建积极文明的新农村面貌。其二,尊重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性。胡锦涛说:“一切进步文艺,都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38]人民为文化创作提供丰富的素材,脱离人民的文艺是没有生机可言的。其三,发挥先进文化对人民的正向引导作用。胡锦涛在《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中阐述了:“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我们才能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精神力量。“[39]可见,胡锦涛肯定了先进文化发挥的正向作用。
3.在先进文化与网络的关系方面
在网络发展的时代,胡锦涛把先进文化建设与网络结合,提出要引导网络的健康使用,努力将互联网发展成先进文化传播的前沿阵地,为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供便利的平台。除了拓宽先进文化的表现形式、传播途径,胡锦涛还重视对互联网的监管,坚持“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方针,要求各级党委、政府、企业、行业乃至全社会共同构建有序互联网。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领导人在遵循马克思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基础上,以毛泽东同志奠定的文化基本精神为准绳,不断开拓进取、改革创新,使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内涵与外延不断拓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