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未成年人身陷挫折和困境时,应当给予及时正确的引导。一要对症下药,找准了未成年人的心理根源;二要积极营造宽容信赖的外部环境;三要始终以一种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方式进行,避免说教和指令,避免露骨造作的帮助。
王某本是一个开朗活泼、好学上进的女孩,平时同学关系比较融洽,也有几个谈得来的朋友,一直生活在一种和谐温暖的氛围中,可是自从那件事发生之后,一切都改变了。
那是个春光明媚的中午,新建的校图书馆宽敞明亮。埋头全神贯注学习英语已两个小时的王某猛一抬头,发觉阅览室里静悄悄的,什么人也没有,自习桌上堆满了同学们的书包、书。原来同学们都吃午饭去了。蓦地,王某看到对面桌子上一个闪亮的“快译通”英语学习机,她心中猛然一动,她是多么渴望有一个学习机呀。犹豫许久,她终于忍不住了,她走了过去,拿起了它,正在她犹豫着如何办时,“快译通”的主人恰好走入阅览室……于是,王某的“春天”就这样结束了。
从此,她变得抑郁消沉、寡言少语,平常独来独往,成绩也急速下降。她正在那片心灵的沼泽地里苦苦地挣扎无法自拔,她自责、悔恨,甚至对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失去信心。此时,她的班主任发觉了这一情况,及时地对她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首先从王某本身的心理入手。先是聆听她的倾诉,让她把自己的忏悔和自责倾泻出来,放下心理的包袱;引导她主动地与同学正常的交往,得到同学的理解;指导她通过自己主观的努力重塑自己在同学中的形象,赢得同学的信任。另一方面,从外部环境入手,营造有利于王某改过自新的班内气氛,培养同学对她的理解和宽容。(www.xing528.com)
经过班主任老师认真、细致、温暖的工作,王某走出了因深深的自责而带来的心理重负,也让同学们了解了王某要痛改前非的决心和勇气,给王某创建了一个证明自己的环境,使王某又找回了从前的自己。
王某这种心理上的巨大变化,一方面,来自对自己行为的悔恨和自责;另一方面,也来自她生活周围不良气氛的刺激。比如,来自同学的冷眼相待甚至恶语中伤。心理学专家认为,当一个人身陷挫折和困境时,来自外界的积极善意的干预对其帮助是巨大的。这位年轻的班主任是一位很好的心理辅导员,她的启发方法是积极的:一是对症下药,找准了王某的心理根源。二是平等的师生关系,这样一种宽容信赖的环境是师生间所应有的。三是当学生陷入心灵沼泽的时候,一个宽容理解的外部环境尤为重要,作为辅导者的班主任对此一定要积极地营造和建设。这份宽容和理解也许就是学生找回自我,走出沼泽的原初动力。四是辅导者在帮助学生走出心灵沼泽的过程中,要始终以一种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方式进行,避免说教和指令,避免露骨造作的帮助。因为这类学生对外界的反应非常敏感,一不小心就会造成辅导的失败甚至走向反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