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生
地下的泉水有了梦想,地上才会有一股股的清泉奔涌;稚嫩的雏鹰有了梦想,才会有雄鹰搏击长空的英姿飒爽;山谷的小溪有了梦想,才会有长途跋涉后汇入大海的浩瀚辽阔。
诗人北岛在《一切》中有这样一个短句:“一切希望都带着注释。”从人类的初始到遥远的世界尽头,一声叹息贯穿着始终:在绮梦之后,总掩埋着现实的阴霾。
“牧童吹着短笛,羊群溢出青草地”。北岛如此叙说信仰:蒙氏那样朦胧美丽,可是往往“溢出”现实。那么,被酒精浸泡的我们该不该痛恨现实呢?史铁生先生给了我们答案:正如“残疾与爱情”,梦与现实总要遥相呼应。
梵高大概不会想到,他的星空在电脑系统的运作下终于合成了,那个在夜晚的怀抱中孤独作画的孩子,终于等到了陪他仰望的人。然而这样的星空究竟是否存在?没有,现实告诉你。正是现实冰冷冷的语调,让梦境变得美好而珍贵。沉重的现实面前,梵高每次作画都要努力振作信心,他那样做的原因只有一个——为了梦。美是悲情的,因而也给了我们守护它、为它奋斗的理由;没有美的生活该是何等可悲。(www.xing528.com)
悲观主义是梦与现实激烈相撞产生的碎片。鲁迅说:“最绝望的不过是梦醒之后无路可走。”他无疑是个悲观者,更是一个现实主义者,然而这却是力量的象征。木心无罪入狱,前途未卜,可他并没有放弃梦的追寻,他从报告材料中硬省出六张纸,在上面谱写信仰,写完就藏在衣服的夹层里,他曾这样说:“其实悲观主义者是看透了,但依然勇往直前。释迦牟尼也是悲观主义者,但他的大雄宝殿上题了四个字——勇猛精进。悲观主义者止步,然后起舞。这就是悲剧精神。”悲观不意味着怯懦,现实也从未摒弃梦境。从前我便不相信梵高会自杀,今年终于真相大白了,他死于一群孩子在玩闹时的误伤,但他却谎称自己开枪射伤了自己。一个追寻梦的人,在未达到终点前,怎么会放弃呢?在现实的厚墙面前,这些寻梦者毫不畏惧,尽管笨拙且让人心碎,又是多么可爱啊。因此,我们总有理由去相信:现实与梦的差距,不仅是美学意义上的差距,更是孕育力量激流的两岸。那些坚持寻梦的人,总是那么固执,又那么耀眼。
一切梦都带着注释——越是黑暗,越去追寻。
有了这样的梦,就足以支撑我们强有力的心脏。
点评:本文立意深刻,结构严谨,语言优美,极具想象力,富有哲理性。开头,一组整齐而优美的排比句和名人名言,引出本文话题——梦与现实总要遥相呼应;接着,分别以梵高、鲁迅和释迦牟尼为例——他们在悲观中,依然勇敢面对现实,追求梦想;最后,对一切梦进行了深刻的阐述——越是黑暗,越去追寻。文章结构严谨,文笔不凡,行文流畅,干净利落,显示了考生驾驭语言的功夫。(李兴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