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部门整体预算支出评价是对预算部门资金配置、执行与决算绩效的评价,旨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绩效管理手段,也是推进管理中心下移机制、强化预算管理的重要内容。对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初设是基于预算管理的客观现实,以“预算绩效度”为总目标,以预算配置、执行与决算绩效为分目标,在遵循科学性、可比性与可行性等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构建评价指标的递阶层次体系。
(一)预算配置(编制)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预算编制明确了预算编制应该遵循合法性、真实性、完整性、科学性、稳妥性、重点性、透明性和绩效性原则,实质上是从编制合规、信息真实、项目完整、体系合理、收支平衡、保障重点等方面对预算编制提出的要求。依此,首先将预算配置绩效分解为收入预算配置、支出预算配置以及收支预算保障绩效,体现了合法性、完整性以及稳妥性原则,收支预算配置合理、保障得当代表了相对良好的预算配置绩效状态。随后考虑影响收支预算配置绩效的规模、结构与变动因素,规模因素表明了当年预算编制的水平,贯彻了透明性原则;结构因素反映了预算收支结构的稳妥程度;变动因素评价了预算的发展能力,侧面表达了事业发展的成效。最后将收支预算保障绩效细化为收支平衡与收支保障两类因素,实现科学性与重点性原则的量化。前者考核预算编制是否量入为出,收支平衡;后者衡量预算编制是否率先保障基本支出,后安排项目支出;先重点、急需项目,后一般项目。如表3-4所示:
表3-4 预算配置(编制)绩效评价指标
续表
影响收入预算配置绩效的规模、结构与变动因素指标均围绕人均预算收入、财政拨款和自筹经费预算数展开。人均预算收入与变动率既反映了预算整体水平,又蕴涵了对预算单位事业发展能力的认可程度;财政拨款和自筹经费比重以及变动率则是对多渠道筹集资金能力的考核。支出配置绩效的评价按照支出预算类别细化,人均预算支出、基本支出(人员支出与公用支出)、项目支出的规模与变动指标是从总量和分量角度衡量的支出预算水平,也是贯彻“增收节支”绩效理念的外延。基本支出预算比重考核预算编制是否首先确保基本支出;人员支出与项目支出比重评价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预算优先安排人员支出的水平。收支预算保障绩效主要是考虑收支平衡与配比因素,前者由预算收支平衡率和结余率组成,旨在评价预算编制是否做到收支平衡,有所结余;后者涵盖基本支出、项目支出保障率,用于考核财政拨款预算对基本支出、项目支出的保障程度,也有助于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把握组织收入与节约支出的重点。
(二)预算执行的绩效评价指标
预算执行作为预算配置指标的落实过程,包括收入预算组织、支出预算控制与预算调整三方面核心内容,收入落实得力、支出控制有度、预算调整合理代表了预算执行绩效的良好状态。收入预算组织评价预算单位落实预算收入能力,考虑规模与结构因素设置预算完成率及财政拨款预算完成率与自筹经费预算完成指标,分别考核整体预算落实、获取财政拨款能力以及自筹经费到位情况。支出预算控制主要衡量预算单位适度节支能力,同样基于规模与结构因素设置支出预算完成率、基本支出、项目支出预算完成率;分别评价支出总量与分量的适度节支情况。预算调整绩效则是对预算严肃性的反映,预算经审核除非发生不可预见重大情况方可调整,调整次数越多、调整数额越大说明预算的预见性较差,管理绩效较低。如表3-5所示:
表3-5 预算执行绩效评价指标
(三)预算决算绩效评价指标
预算决算作为预算管理流程终结阶段的评价,一方面应该结合预算决算阶段特征,保持与预算配置、执行评价的逻辑对应关系;另一方面必须基于预算单位事业性质考虑预算决算绩效的表现形式,设计客观科学的反映预算成果的指标体系。因此,选取收入、支出与收支保障绩效考核预算决算情况。
从规模和结构变动因素角度出发,设置人均执行收入变动率、财政与自筹经费变动率评价实际收入的发展趋势,这也是提高事业发展绩效的有力保障。支出绩效的衡量则通过人均执行支出变动率、基本支出与项目支出变动率体现,能否将实际支出数稳定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同样是预算管理绩效的客观表现形式。与预算配置与执行评价类似,收支保障绩效同样从收支平衡和收支保障角度构建执行收支平衡率与结余率,基本支出、项目支出保障率考察预算效果;通过对预算配置与执行阶段指标数值的纵向比较,实现全过程的预算绩效管理,为未来预算年度提供改进经验。
此外,根据财务绩效是基础、事业绩效是外延的逻辑思维规划相应的评价指标。财务绩效分解为筹资能力、偿债能力与资金能力,筹资能力下设自筹收入、拨款收入、贷款收入以及自筹基建资金比率指标,评价预算单位多方位筹措资金的绩效;偿债能力下设资产负债率与流动比率指标,考核预算单位短期与长期偿债能力;资金能力借助可动用自有资金净额、可临时周转货币资金两个绝对数指标反映,衡量预算单位资金结余满足流动性支付的需要。事业绩效作为预算产出评价的重要内容,必须与预算单位的公共服务性质相挂钩,对其事业绩效的评价理应综合考虑经济和社会效益。经济与社会效益指标的设计从属于预算单位的事业属性,事业属性差异化随之带来指标的特性化问题,这部分指标需要结合预算单位事业特点规划。如表3-6所示:
表3-6 预算决算(结果)绩效评价指标
案例分析:
案例二 B市财政预算整体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投入
投入评价主要是关于预算编制评价和专业安排的评价。
1.组织工作
重点关注对部门组织队伍、中长期规划、智库建设等基础工作的评价,反映部门绩效管理整体推进情况、保障程度和重视程度。
2.预算编制
通过对部门年度预算编制程序是否与相关要求相符合,编制是否完整、明确的评价,反映部门落实财政部门项目绩效目标编制、申报要求的真实情况。(www.xing528.com)
3.基本支出
评价主要内容是财政供养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的支出、变动情况。
4.项目支出
以预算支出中的一般公共服务支出、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交通运输、农林水、城乡社区、科学技术等9项重点支出的变动情况为评价内容,反映项目实施的整体资金保障情况。
(二)过程
1.预算执行
对于预算执行情况的评价,包含财政总收入、税收收入、非税收入、财政总支出、基本支出、项目支出的实际完成情况,税收收入与非税收入的比值、结转结余情况、结转结余率的变动情况,需要通过相应指标来反映评价预算的完成比率。
2.预决算信息公开
针对预算信息的相关内容、决算信息的相关内容等进行评价。
3.资金使用
着重评价资金使用合规性、资金监管办法。资金使用合规性是指预算执行过程中的执行行为符合国家财经法规和财务管理制度以及有关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资金监管是指存在相应的财务监控机制、资金监管办法,需要相应指标对此进行反映和衡量,解决资金在使用过程中的相关问题。
4.资金管理
包括项目财务管理制度以及有关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公用经费管理办法、结余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
(三)效益
着重于产生的项目效益,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可持续影响四个方面,需要相应指标来分别衡量项目对经济、社会、生态的影响以及长期发展产生的效果。
B市财政预算整体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如表3-7所示:
表3-7 B市财政预算整体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续表1
续表2
续表3
续表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