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影视技术日新月异、电影本体观念不断受到重新诘问的今天,对标准银幕、宽银幕和屏幕进行一番比较,是否还有现实意义?“在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在一段时期内电影、电视、声音、图形、照片和其他媒体形式会以各式各样的新方法合并、交织在一起,使人眼花缭乱。变化是毫无疑问的。”[53]经过工程技术人员几十年的努力,日、美、欧各国研制开发的高清晰度电视系统,“通过把每帧扫描行数增加到约为目前彩色系统的两倍,同时以大屏幕和新的画面宽高比来调动观众的周缘视觉,高清晰度电视的观赏效果已经达到或接近于35毫米宽银幕影片首轮放映的画面观看效果。”[54]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人士为电影的即将“寿终正寝”而兴奋,为未来的“电视时代”而欢呼。“高清晰度电视能够提供丝毫不逊于电影的高质量画面和影像,而它宽广的色域、丰富的色彩,甚至提供了电影不及的视觉刺激。这一突破的性质非同小可,它动摇了电影大厦的根基,意味着后者在和电视的较量中一直引为骄傲的优势,正在无可挽回地丧失。疆土一寸寸在失掉,王国又何从找回存在的理由?优势丧失时,劣势便格外显眼了起来。电影制作过程复杂,难度大,成本高,周期慢……比较之下,此时电视的优势赫然突出:制作便捷,速度快、周期短、成本低……既然电视能拍摄出同样效果的影片,又何必舍易求难,舍廉求贵,吃力费事劳神伤财。”[55]这确是电影不断遭遇的尴尬之一。这种尴尬使理论研究的道路充满机遇和风险。但在新的科研成果成批涌现的同时,机遇往往使学术研讨转化为方士卜师的预言,风险使共时的课题成为短暂的历史泡沫,一些基础性的专题也不是半途而废,就是草草收场。电影的视觉空间就曾经是声音出现的牺牲品。
其实,真正将被取代的不是电影这一艺术形式,而是电影的制作、传播和放映传统技术。而未来高清晰度电视将要淹没的艺术形式,恰是传统电视本身。因此,如果硬要分清谁战胜了谁的话,那么,不是电视战胜了电影,而是电影替代了电视。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有人将电影分为下列六种可能形态:影院电影(或者说银幕电影)、电视电影、网络电影、电视剧、网络剧、电影剧。[56]不过,这些形态的最终实现和大范围普及,尚不可以日月为计。具有不同的清晰度、色彩还原度、亮度反差比、尺寸等指标的标准银幕、宽银幕和屏幕,仍然是目前影视制作者和观众共同凭靠的现实媒介。这里着重分析尺寸[57]这个最明显而重要的差异对在不同介质上塑造空间产生的影响。(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