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小芳正在做PPT,突然接到朋友打来的电话。
“hello,一起去看电影吗?你喜欢的那本小说改编成电影今天上映了。”
“啊,真的吗?”小芳心中十分激动,要知道那可是她从学生时代开始就非常喜欢的一部小说,现在拍成了电影,无论如何也要去捧场的。正当小芳兴致勃勃地准备答应时,电脑屏幕上的PPT提醒了她,于是她无奈地回复朋友:“抱歉哎,我得赶PPT,截止时间快到了,下次有机会再去看吧。”
“这样啊,那真是太可惜了!”说完,朋友挂断了电话。
小芳一边放下手机,一面在心中感慨:不能去看首映,真是太遗憾了。接下来的时间,她虽然一直在做PPT,但注意力却不在上面,脑海里思绪翻涌,想起少年时代的种种回忆:为了买那本很喜欢的小说跑遍了整座城市的所有书店,为了赶去那个作家的签售会,平生第一次一个人坐飞机去往另一个城市……种种回忆凝聚成最后一击,彻底击溃了小芳的注意力:不能去看那本小说改编成的电影,真的是太遗憾了!
小芳这个例子有没有让你联想到自己?如果没有的话那你应该感到庆幸。生活中,很多人像小芳一样,在工作的时候很容易分心,一点点小事就足以让她联想起过往种种,继而在脑海里上演一部意象丰富的大戏。直到截止时间的警钟敲响,才恍然从纷乱的思绪中惊醒,面对眼前一团糟的工作任务手足无措。
那些容易让我们分心的事情,恰恰是造成拖延的一大因素。思绪在诺大的宇宙里游荡,却唯独不能集中在眼前的事情上。只有隔绝那些让我们分心的事,才能做好该做的事。
让我们分心的事,大概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
·周围的环境
周围环境包含的因素有很多,首先是自然环境。当我们处于吵闹的环境下是很难集中注意力的,没有人会在霓虹闪烁的酒吧里写小说,也没有人会在轰鸣的铁道旁弹琴作曲,更没有人能在蚊虫飞舞的地方安睡。其次是一些“社会性”的干扰因素,比如手机等电子产品,比如源源不断的来自于互联网的讯息。
·他人正在做的事情(www.xing528.com)
他人正在做的事情也有可能让我们分心。试想,当你在认真思考、忙于工作的时候,同事却在一旁谈天说地、嬉笑怒骂,你还能静下心来吗?一定很想加入到他们当中去。
要想避免周围人的影响,就要寻找一个有众多“志同道合者”的地方。当你置身于图书馆时,周围人都在埋头学习,你便会被安静、专注的氛围所影响;当你置身于一个活力四射、思维敏捷的小组时,你们一起谈论市场走向,一起进行头脑风暴,自然没有分心的机会。
·乱七八糟的思绪
许多人之所以容易分心,并非受到外在因素的影响,而是跟自己的“心结”有关。对于敏感的人来说,一点微不足道的小事就能勾起铺天盖地的回忆,甚至沦陷在消极的情绪里不能自拔。这时应该做的便是规律睡眠、健康饮食,不断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怀着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让乱七八糟的思绪烟消云散。
歌德曾说:“一个人不能骑两匹马,骑上这匹就会丢掉那匹。聪明人会把凡是分散精神的要求置之度外。”诗人口中的“另一匹马”指的就是那些让我们分心的事物。漫长的一生中,对我们造成干扰因素的事情太多了,只有把它们全盘推开,留出一方净土,才能安置那些对我们真正有意义的、重要的事物。
享誉世界的小说家村上春树从33岁那年开始跑步,每天凌晨4点起床,写作4小时,跑10公里。在他写作的过程中,绝不想其他的事情,而在跑步的过程中同样摒弃了所有杂念,全然放空自我,不去想生活与琐事,不去想工作与家庭。正是这样拒绝杂念的生活方式,让村上开辟了属于自己的、独特的写作风格。
拒绝让自己分心的事,实则是一个回归本真的过程。人自从呱呱坠地,就开始不断往肩上加重担:金钱、名声、房子、车子……我们在前行的过程中背负了太多东西,导致追求一样事物的心思不再纯粹,声色犬马的环境很容易让人迷失,忘记了本来的目标。
被称为“艺术天才”的诗人纪伯伦在《先知》中这般描绘:“我们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当初为什么出发。”唯有删繁就简、摒弃杂念,才能把当下的事情做到极致。
一个人在纷乱的环境中很难静下心来做自己的事,只有抛弃了心中的杂念、与那些让我们分心的事物一刀两断,拿出“管宁割席”般的决绝,才能成就一番事业。现在,面对那些对你造成干扰的人或事,你知道该怎么做了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