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腊八节:深度揭秘中华传统文化

腊八节:深度揭秘中华传统文化

时间:2023-08-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腊八节植根于中国古老的农业文明,经过数千年的历史积淀,蕴含着丰富的农耕文化意义。腊八节借助土地出产的农业成果有力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人际关系的和谐。腊八节被我们祖先赋予了丰富多样的农耕文化意义,充分体现了我们祖先的生活智慧与生活情趣。

腊八节:深度揭秘中华传统文化

腊八节植根于中国古老的农业文明,经过数千年的历史积淀,蕴含着丰富的农耕文化意义。

一、表达祈求丰收吉祥的美好愿望

腊八节借“腊祭”之名,表达的却是农事劳作一年的人们对来年的一种美好祝愿。从表面来看,人们是用收获的各种农作物礼敬百神,祭祀祖先,感谢神灵赐给他们的农业果实,感谢祖先对他们生产生活的保佑,同时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事业发达,具有深重的迷信色彩。

但仔细考察,这种信仰崇拜活动在迷信外衣下有其实用性,虚幻的功利性背后都有其直接的物质功利性。在生产力低下的年代,迷信的方式具有精神安慰和心灵净化的作用,用这种方式表达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之情,是无可厚非的,要从迷信的外衣下看到那颗赤诚的心。

二、展示庆祝农业丰收的喜悦心情

腊八节的标志性习俗腊八粥,其实是农业丰收成果的一次大展示。正如老舍在《北京的春节》一文中所说:“在腊八那天,人家里,寺观里,都熬腊八粥。这种特制的粥是祭祖祭神的,可是细一想,它倒是农业社会的一种自傲的表现——这种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这种集中反映农家粮食丰盛、应有尽有的腊八粥,确实能体现出农业大丰收的喜人景象,能体现出人们创造美好生活的满怀喜悦,能表现出人们享受幸福生活的特殊情趣

三、营造和谐人际关系的有效手段

中国的传统节日总是内敛而含蓄的,圈子一般局限在家人之间,但是,腊八节似乎走出了家人的小圈子,人们通过腊八粥的馈赠与接受,建立了更广泛的情感联系。

在民间,家家户户要用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并且馈赠亲朋好友。腊八节借助土地出产的农业成果有力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人际关系的和谐。

四、蕴含追求身体健康的养生之道

农事劳作需要健硕的身体,而腊八粥正具有保健的诸多作用。其实,腊八喝粥,只是一种象征,起的是提倡作用,平素喝粥同样有益健康。正如春天适宜植树人们就定个植树节的道理一样。腊八节时举国钟情腊八粥,喝粥有益健康可以说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五、开启新一年农忙的时间窗口

时间如流,岁月不居,“立冬”过后,农村就转入了“冬闲”时期。从立冬到大寒之间的两个多月时间里是农民养精蓄锐的好时段。因为小寒一过,家家户户就要开始为“过年”做准备,同时也开始为新的一年做准备。

除磨面碾米、杀猪宰羊、磨豆腐、蒸馒头等年事活动之外,还要提早进行沤制肥料、清点种子等活计。“载腊八冰便是沤水沤肥的一个信号”,还有“谁家早载冰柱早吃饭,来年的庄稼早熟早收”的谚语为戒。

俗话说:“庄户靠早起。”人们“半夜起来吃饭就是新一轮早起晚睡的总动员,而吃腊八粥就是借展示粮、豆、果、蔬丰富多彩生活的动员令的实质内容”。可以说腊八节既是由“冬闲”转入“冬忙”的关节点,更是从上一年农忙转入下一年农忙的动员令。

我国渔、猎业的发展历史虽然十分久远,但农业自远古时代起就长期居于百业之冠。腊八节被我们祖先赋予了丰富多样的农耕文化意义,充分体现了我们祖先的生活智慧与生活情趣。

六、腊八节的现实意义

腊八节的故事和传说都给人很深的启迪和教育,其中所蕴含的积极意义放到如今仍然十分重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小到一个人、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整个人类,要想生存,要想发展,都离不开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这八个字。如果我们能保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这样一种精神状态,就能够起到砥砺意志、陶冶情操的重要作用,从而形成凝聚人心、战胜困难的强大力量。如今的社会,是个竞争十分激烈的社会,所以不管什么时候,我们都要保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并把它们发扬光大,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在激烈的竞争中坚强而自信,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不畏艰难,不懈奋斗。也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人民在世界之林永远立于不败之地!(www.xing528.com)

参考文献

[1]司马迁.史记·补三皇本纪[M].北京:中华书局,2014.

[2]戴德,戴圣.礼记·郊特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

[3]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2014.

[4]应劭.风俗通义[M].上海:上海商务出版社,1956.

[5]宗懔.荆楚岁时记[M].北京:中华书局,2018.

[6]僧昙,费长房,刘平,等.佛本行集经[M].阇那崛多,译.北京:团结出版社,2007.

[7]魏徵,长孙无忌,等.隋书·礼仪志[M].北京:中华书局,1973.

[8]佚名.赤松子章历[M].《正统道藏》洞玄部表奏类,明代.

[9]张君房.云笈七笺[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7.

[10]吴自牧.梦梁录[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4.

[11]姚广孝,解缙.永乐大典[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

[12]周家楣.光绪天府志[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13]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M].北京:北京出版社,1961.

[14]罗竹风.汉语大词典[M].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86.

[15]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

[16]《现代汉语辞海》编辑委员会.现代汉语辞海[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