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沂水春风: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及其对后代的重大影响

沂水春风: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及其对后代的重大影响

时间:2023-08-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它对后代史学、文学产生了重大影响。优孟讽谏楚庄王,让他放弃厚葬爱马,于国于民都是一大好事。二是因为优孟身上表现出来的仁义思想。司马迁非常看重“仁义”,他在《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第五》中说:“形势虽强,要之以仁义为本。”优孟帮助廉臣孙叔敖的儿子摆脱贫苦,这正是仁义的表现。由此可推知,司马迁在当时所处的地位并不比优孟这样的倡优高,一样为帝王戏弄,世人轻视,于是难免有同病相怜之感。

沂水春风: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及其对后代的重大影响

《郑伯克段于鄢》

1.(1)多做不仁义的事情,必定会自取灭亡,您姑且等着吧。(2)您担忧什么呢?如果把地挖到看见泉水,然后再打一条地道去见母亲,那么谁还能够说您违背了誓言呢?

2.主要补充了两部分内容:一是庄公、共叔段与他们母亲的关系和庄公对共叔段步步壮大的态度;二是庄公赶走共叔段后与母亲之间的故事。

之所以这么安排叙述详略,是因为补充的这两部分内容能更好地反映郑庄公的性格特征,这是一个冷静的政治家,有谋略、有城府,但也是一个渴望亲情、渴望母爱的普通人。因为《左传》中补写出来的内容,一个有血有肉、复杂矛盾的郑庄公出现在我们面前。

3.译文:《春秋》记载道:“郑伯克段于鄢。”意思是说共叔段不遵守做弟弟的本分,所以不说他是弟弟;兄弟俩如同两个国君一样争斗,所以用“克”字;称庄公为“郑伯”,是讥讽他对弟弟失教;赶走共叔段是出于郑庄公的本意。不写共叔段出奔,是史官下笔有为难之处。

相传孔子修《春秋》,一字置褒贬。后来称文章用笔曲折而意含褒贬的写作手法为“春秋笔法”。它对后代史学、文学产生了重大影响。春秋笔法包含着“写什么”(笔)、“不写什么”(削)、“怎么写”(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汙)、“写的目的是什么”(褒贬)等内容。“春秋笔法”实际上是一种独特的解读与表达方式

《左传》对郑庄公和共叔段的褒贬可以见仁见智,只要有依据,言之有理即可。可参阅《语文学刊》2015年第12期上慕冰欣的《〈郑伯克段于鄢〉人物评价探究》一文。(www.xing528.com)

优孟

1.(1)楚庄王有匹心爱的马,(楚庄王让人)给它穿上锦缎衣服,安置在华美的房屋中。(2)自己死后家室虽然富足,但又怕受贿枉法,干坏事犯大罪,自己被杀,家人也被诛灭。贪官哪能做呢!

2.两个故事:一是用反语讽谏楚庄王,让他放弃厚葬爱马;二是模仿孙叔敖,歌谏楚庄王厚待廉臣家人。

讽谏楚庄王放弃厚葬爱马,主要用了三招:第一招,一进门就仰天大笑,用怪异的行为让楚庄王放松警惕;第二招,顺着楚庄王的话,把葬马之礼推向极致,请以人君之礼葬之,表面看是迎合楚庄王,实际是请君入瓮;第三招,进一步投楚庄王所好,不仅用人君之礼,还要以最好的玉石雕玉为棺,以上等的木料做椁,请齐、赵、韩、魏使臣参加葬礼,以万户之邑作为祭祀费用,供马之牌位以太牢。如此,必然得出“楚庄王贱人贵马”的结论,不经意间使楚庄王幡然悔悟,最终不得不把死马交给掌管皇帝饮食的官员,以免被天下人嘲笑。这三招,避免了以硬碰硬,用迂回的方式让楚庄王自己认识到错误,真是高明

模仿孙叔敖,歌谏楚庄王。优孟分两步来完成孙叔敖儿子所托:先利用自己的表演才能,穿上仿制的孙叔敖的衣帽,模仿他的言谈举止,出席楚庄王的宴席,使楚庄王误假为真,欲以为相;然后假借妻子之口说楚相不值得当,并用“歌”的形式说出理由,让楚庄王当面道歉,厚待孙叔敖的儿子。作为一名优伶,如果优孟一开始就正面直谏,不仅可能自找苦头,而且很难达到预期效果。优孟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选择借助表演和歌唱的技能让楚庄王听进自己的谏言,这是更加聪明也更加有效的方法。

3.司马迁给优孟立传的原因至少有三个:一是因为优孟有“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的非凡讽谏才能。优孟讽谏楚庄王,让他放弃厚葬爱马,于国于民都是一大好事。一个倡优用自己独特的进谏方式完成了士大夫不能完成的任务,这种非凡的讽谏才能让人钦佩。二是因为优孟身上表现出来的仁义思想。司马迁非常看重“仁义”,他在《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第五》中说:“形势虽强,要之以仁义为本。”优孟帮助廉臣孙叔敖的儿子摆脱贫苦,这正是仁义的表现。三是因为司马迁的个人遭遇。司马迁因为李陵案惨遭宫刑,他在《报任安书》里写道:“仆之先人非有剖符丹书之功,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所畜,流俗之所轻也。”由此可推知,司马迁在当时所处的地位并不比优孟这样的倡优高,一样为帝王戏弄,世人轻视,于是难免有同病相怜之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