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嘘,你听!参与你说我听口语活动,感受口语交流魅力

嘘,你听!参与你说我听口语活动,感受口语交流魅力

更新时间:2025-01-13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活动设计]活动一:听完整——养成倾听好习惯导语:卡耐基说:“专心听别人讲话的态度是我们所能给予别人的最大赞美。”换句话说,经典就是“恒久的模范”。因为先秦诸子是经典中的经典,精华中的精华,是最宝贵的文化遗产。在人类历史上,也是一个了不起的时代,叫“轴心时代”。

[知识支架]

恭喜同学们都进入了青春期,这是生理发育、心智逐渐成熟的关键时期,同学们开始有自己的想法及主见,渴望自己控制自己的学习及生活,渴望建立属于自己的人际关系圈,并且希望父母及老师多留空间给自己,所以大家更多地是在向别人倾诉自己的所思所想。但大家有没有想过,在交际活动中,除了口才,还有很重要的一个因素,那就是倾听。

从某种角度讲,听比讲更重要。学会倾听,成为一名真诚、耐心、值得信赖的倾听者,不仅是架起自己与他人心灵沟通之桥的第一步,也是建立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关爱及鼓励的和谐人际关系的关键。苏格拉底曾说:“自然赋予人类一张嘴、两只耳朵,也就是要我们多听少说。”从日常交流中各种沟通方式所占时间的百分比中,你也能看出听有多么重要。

现在,请你如实回答下面九个问题:在交际活动中,你是否:A.一贯如此;B.多数情况下有;C.偶尔这样;D.几乎从来没有。你可以检测自己是不是一个合格的听众。

1.与对方保持适度的目光接触。____

2.力求听对方讲话的实质,而不是它的字面意思。____

3.以恰当的姿势表达你在入神地听对方讲话。____

4.对方讲话时不急于插话,不打断对方的话。____

5.做到听批评意见时不激动,耐心地听人家把话说完。____

6.即使对别人的话不感兴趣,也耐心地听人家把话说完。____

7.不因为对说话者有偏见,而拒绝听他说话。____

8.因某事而情绪激动或心情不好时,避免把自己的情绪发泄在他人身上。____

9.能观察出对方的言语和心理是否一致。____

前述九条,是我们需要在倾听的过程中掌握的常识和技巧。请同学们通过下面的活动,在实践中去体验如何做一名真正的倾听者,从而使自己在人际交往中成为受他人欢迎、值得信赖的人。

[活动设计]

活动一:听完整——养成倾听好习惯

导语:卡耐基说:“专心听别人讲话的态度是我们所能给予别人的最大赞美。”先请大家听一则小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具有良好的倾听习惯。这也是他成为美国著名的节目主持人的重要因素。

美国著名的主持人林克莱特在一期节目中访问了一位小朋友。他问这位小朋友:“你长大了想当什么呀?”小朋友天真地回答:“我要当飞机驾驶员!”林克莱特接着说:“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时,飞机上所有的引擎都熄火了,你会怎么办?”小朋友想了想,说:“我先告诉飞机上所有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系上降落伞,先跳下去。”

当现场的观众笑得东倒西歪时,林克莱特继续注视着孩子。没想到,两行热泪从孩子的眼中夺眶而出,于是林克莱特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他的回答透露出一个孩子真挚的想法:“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还要回来!”

【学习任务单一】

倾听是交际活动中的重要素养,是在特定情境下对话语的丰富内涵的一种反应。从林克莱特身上,你可以发现生活中有哪些良好的倾听习惯呢?请你写几则小贴士吧。

小贴士:

活动二:听明白——学习倾听小技巧

导语:克林顿曾说过:“我每次讲话什么都学不到,只有在聆听时才能学到很多东西。”我们都知道《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这则故事,从倾听的角度讲,孔子的哪个学生在这个学习过程中不是合格的倾听者呢?你能从中学到哪些倾听的技巧呢?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1]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晳后。曾晳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学习任务单二】

以上场景中,你学到了倾听中的哪些技巧?它们是如何让倾听成为一种学习的?假如你在场,你会怎么听呢?请你总结一下倾听环节的小贴士吧。

小贴士:

活动三:听深入——提升倾听新境界

导语:学会倾听才能让我们更快成长、更好发展。请同学们上网搜索易中天教授《我读先秦诸子》的视频或音频,或是请一位同学来朗读(文字材料附在下面,有删改),通过倾听传统文化经典,我们能汲取更多的精华,来提升自身的精神境界。

我们为什么要读经典?其实说起来也很简单,因为经典是人类文化的精华。古人有云:取法乎上,仅得乎中。也就是说,你学最好的,充其量也就能有个中等水平。如果取法乎下,那就等而下之了。所以,我们读书,就应该挑最好的读。最好的书是什么呢?经典。所谓“经典”,就是一个民族、一个时代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著作。而且,它的意义和价值还是永久性的。什么叫“经”?经就是恒常,叫经常。什么叫“典”?典就是模范,叫典范。换句话说,经典就是“恒久的模范”。这样的书不读,读什么?

那么,为什么要读先秦诸子?因为先秦诸子是经典中的经典,精华中的精华,是最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知道,先秦诸子所处的时代——春秋战国,是我们民族的黄金时代。在人类历史上,也是一个了不起的时代,叫“轴心时代”。“轴心时代”是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的命题。他在1949年出版的《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书中说,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是人类文明的重大突破时期。在这个时期,世界各民族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成为世界各大文明的标志。比方说,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色列有犹太教的先知们,印度有释迦牟尼,中国则有孔子、老子等等。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所以雅斯贝尔斯把这个时代称为“轴心时代”。

轴心时代的思想家许多都是同代人。其中,释迦牟尼的生卒年份说法不一。按照中国学者的研究结论,释迦牟尼生于公元前565年,卒于公元前485年,活了80岁。[2]这样,释迦牟尼(约前565—前485)就与孔子(前551—前479)同时,苏格拉底(前469—前399)则与墨子(约前468—前376)同时,柏拉图(前427—前347)可能与老子(生卒年不详)同时,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则与孟子(约前372—前289)、庄子(约前369—前286)同时。大家想想,这是不是很有意思?

这样一些伟大的思想家,为什么会集中出现在历史的同一时期(公元前6—3世纪)、地球的同一纬度(北纬30度上下),这是一个谜。它也许只能用马克思的说法来解释,即那是“历史上的人类童年时代”之“发展得最完美的地方”(《〈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更有意思的是,虽然中国、印度、中东和希腊远隔千山万水,但这些思想家的思想却有很多相通之处,那就是对人与人类社会的“理性态度”和“终极关怀”。他们不约而同地在思考:人,究竟要怎样才能幸福?社会,究竟怎样才能和谐?正是这些思考,影响了各自民族的文化,而且达数千年之久。这样的思考,我们怎能不知道,不了解?

或许有人会问:那么久远的思想,现在还管用吗?管用!实际上,这些思想家和先驱者的思想,也一直在影响着我们。为什么呢?因为这些思想家思考的,是一些永远的问题。比方说,什么是人生?什么是幸福?什么是智慧?什么是永恒?这些问题,尽管哲学家们做过无数次回答,有过许多的结论,它们却仍然是问题。为什么呢?因为第一,这些问题不是关于物的,而是关于人的。只要人类存在,它们就永远是问题。第二,这些问题也不仅仅属于某某“学”,或者某某“家”。它们属于全人类,属于每个人。每个人都会面临这些问题,也都会思考这些问题,还会有不同的结论。这样,它们就永远是问题。

于是,当我们为这些问题所困惑时,我们就会想到那些先哲,想到那些经典,想知道他们是怎样思考、怎样回答的。这便正是哲学和经典的意义。也就是说,我们今天阅读经典,阅读先秦诸子,是为了帮助我们自己思考人生,获得智慧。

【学习任务单三】

听了易中天教授的精彩演讲,你能否回答下面三个问题:1.什么叫经典?2.你还记得几位轴心时代的思想家?3.我们为什么要读经典?

你能否从你的倾听和回答过程中提升倾听的境界呢?请写在小贴士上。

小贴士:

结语:倾听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动作,美在它属于谦虚的心,美在它来自关怀的眼神,美在它给人以尊重的感觉。不管是谁,都渴望被倾听,学会倾听,让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缩短,让我们走进彼此的心灵世界,互相鼓励,互相关爱,营造和谐、美好的社会吧。

[结果参照]

活动一小贴士:

1.停止说话!要有耐心,不要急于辩论和评价。

2.不要轻易打断对方,但要适当提出问题,这既是一种鼓励,也表示你真正在听。

3.让说话的人感到自在,营造一种接纳的气氛。

活动二小贴士:

1.不要预设立场和观点。

2.抓住说话者的说话意图。

3.边听边想,学会倾听弦外之音。

活动三小贴士:

1.集中注意力,养成做笔记的习惯。

2.能判断出说话人的真正想法、问题所在、说话目的。

3.试着去简化一些听到的细节,清楚地听出对方的说话重点。

【测一测】你的倾听能力提高了吗?

听同学朗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以下问题。

1.文中写的是哪位历史文化名人?

2.文中有几次写到明月或月光?

3.文中化用或借用了哪几首诗中的哪几句诗?

4.本文着重表现了该文人的什么气质?

秋遇诗仙

是秋,夜凉如水。

皎皎明月的清辉,撩起我悠悠的思绪,我忽然有一种醉心于月下的冲动,于是缓缓举杯,邀约我心中的诗仙。

啊!青莲!宽衣博带,飘飘美髯。虽然一别千年,可你风采依旧,豪气不减。

在穿越时空的一瞬间,你我玉杯相碰,琥珀光晕里的那轮残月,顿时化成银光点点,你我一见如故。

诗仙你面带微笑,紧握着我的双手。我明显地感觉到了你柔中带刚的任性,我们依然没有说一句话。我们不需言语。

酒过三巡,仙人突然仰天大笑:“哈哈,哈哈哈……好酒!好酒!知己!知己也!”

……

那晚,夜色很好,微黄的月光带着朦胧的醉意,照着醉意朦胧的我们。你击箸而歌,慷慨豪壮;我轻轻而和,泪流满面。

当斜月西沉,月光被清风摇曳成一片凄美的风景,你飘然而去,夜空中飘来激昂的歌声:“长风破浪会有时……长风破浪会有时……”

【注释】

[1]选自《论语译注》(岳麓书社2009年版)。杨伯峻、杨逢彬译注。

[2]据《辞海》(第六版),释迦牟尼生卒年代,北传佛教据汉译《善见律毗婆娑》“出律记”推断为公元前565—前486年。(www.xing528.com)

从某种角度讲,听比讲更重要。学会倾听,成为一名真诚、耐心、值得信赖的倾听者,不仅是架起自己与他人心灵沟通之桥的第一步,也是建立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关爱及鼓励的和谐人际关系的关键。苏格拉底曾说:“自然赋予人类一张嘴、两只耳朵,也就是要我们多听少说。”从日常交流中各种沟通方式所占时间的百分比中,你也能看出听有多么重要。

现在,请你如实回答下面九个问题:在交际活动中,你是否:A.一贯如此;B.多数情况下有;C.偶尔这样;D.几乎从来没有。你可以检测自己是不是一个合格的听众。

1.与对方保持适度的目光接触。____

2.力求听对方讲话的实质,而不是它的字面意思。____

3.以恰当的姿势表达你在入神地听对方讲话。____

4.对方讲话时不急于插话,不打断对方的话。____

5.做到听批评意见时不激动,耐心地听人家把话说完。____

6.即使对别人的话不感兴趣,也耐心地听人家把话说完。____

7.不因为对说话者有偏见,而拒绝听他说话。____

8.因某事而情绪激动或心情不好时,避免把自己的情绪发泄在他人身上。____

9.能观察出对方的言语和心理是否一致。____

前述九条,是我们需要在倾听的过程中掌握的常识和技巧。请同学们通过下面的活动,在实践中去体验如何做一名真正的倾听者,从而使自己在人际交往中成为受他人欢迎、值得信赖的人。

[活动设计]

活动一:听完整——养成倾听好习惯

导语:卡耐基说:“专心听别人讲话的态度是我们所能给予别人的最大赞美。”先请大家听一则小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具有良好的倾听习惯。这也是他成为美国著名的节目主持人的重要因素。

美国著名的主持人林克莱特在一期节目中访问了一位小朋友。他问这位小朋友:“你长大了想当什么呀?”小朋友天真地回答:“我要当飞机驾驶员!”林克莱特接着说:“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时,飞机上所有的引擎都熄火了,你会怎么办?”小朋友想了想,说:“我先告诉飞机上所有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系上降落伞,先跳下去。”

当现场的观众笑得东倒西歪时,林克莱特继续注视着孩子。没想到,两行热泪从孩子的眼中夺眶而出,于是林克莱特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他的回答透露出一个孩子真挚的想法:“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还要回来!”

【学习任务单一】

倾听是交际活动中的重要素养,是在特定情境下对话语的丰富内涵的一种反应。从林克莱特身上,你可以发现生活中有哪些良好的倾听习惯呢?请你写几则小贴士吧。

小贴士:

活动二:听明白——学习倾听小技巧

导语:克林顿曾说过:“我每次讲话什么都学不到,只有在聆听时才能学到很多东西。”我们都知道《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这则故事,从倾听的角度讲,孔子的哪个学生在这个学习过程中不是合格的倾听者呢?你能从中学到哪些倾听的技巧呢?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1]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晳后。曾晳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学习任务单二】

以上场景中,你学到了倾听中的哪些技巧?它们是如何让倾听成为一种学习的?假如你在场,你会怎么听呢?请你总结一下倾听环节的小贴士吧。

小贴士:

活动三:听深入——提升倾听新境界

导语:学会倾听才能让我们更快成长、更好发展。请同学们上网搜索易中天教授《我读先秦诸子》的视频或音频,或是请一位同学来朗读(文字材料附在下面,有删改),通过倾听传统文化经典,我们能汲取更多的精华,来提升自身的精神境界。

我们为什么要读经典?其实说起来也很简单,因为经典是人类文化的精华。古人有云:取法乎上,仅得乎中。也就是说,你学最好的,充其量也就能有个中等水平。如果取法乎下,那就等而下之了。所以,我们读书,就应该挑最好的读。最好的书是什么呢?经典。所谓“经典”,就是一个民族、一个时代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著作。而且,它的意义和价值还是永久性的。什么叫“经”?经就是恒常,叫经常。什么叫“典”?典就是模范,叫典范。换句话说,经典就是“恒久的模范”。这样的书不读,读什么?

那么,为什么要读先秦诸子?因为先秦诸子是经典中的经典,精华中的精华,是最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知道,先秦诸子所处的时代——春秋战国,是我们民族的黄金时代。在人类历史上,也是一个了不起的时代,叫“轴心时代”。“轴心时代”是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的命题。他在1949年出版的《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书中说,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是人类文明的重大突破时期。在这个时期,世界各民族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成为世界各大文明的标志。比方说,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色列有犹太教的先知们,印度有释迦牟尼,中国则有孔子、老子等等。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所以雅斯贝尔斯把这个时代称为“轴心时代”。

轴心时代的思想家许多都是同代人。其中,释迦牟尼的生卒年份说法不一。按照中国学者的研究结论,释迦牟尼生于公元前565年,卒于公元前485年,活了80岁。[2]这样,释迦牟尼(约前565—前485)就与孔子(前551—前479)同时,苏格拉底(前469—前399)则与墨子(约前468—前376)同时,柏拉图(前427—前347)可能与老子(生卒年不详)同时,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则与孟子(约前372—前289)、庄子(约前369—前286)同时。大家想想,这是不是很有意思?

这样一些伟大的思想家,为什么会集中出现在历史的同一时期(公元前6—3世纪)、地球的同一纬度(北纬30度上下),这是一个谜。它也许只能用马克思的说法来解释,即那是“历史上的人类童年时代”之“发展得最完美的地方”(《〈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更有意思的是,虽然中国、印度、中东和希腊远隔千山万水,但这些思想家的思想却有很多相通之处,那就是对人与人类社会的“理性态度”和“终极关怀”。他们不约而同地在思考:人,究竟要怎样才能幸福?社会,究竟怎样才能和谐?正是这些思考,影响了各自民族的文化,而且达数千年之久。这样的思考,我们怎能不知道,不了解?

或许有人会问:那么久远的思想,现在还管用吗?管用!实际上,这些思想家和先驱者的思想,也一直在影响着我们。为什么呢?因为这些思想家思考的,是一些永远的问题。比方说,什么是人生?什么是幸福?什么是智慧?什么是永恒?这些问题,尽管哲学家们做过无数次回答,有过许多的结论,它们却仍然是问题。为什么呢?因为第一,这些问题不是关于物的,而是关于人的。只要人类存在,它们就永远是问题。第二,这些问题也不仅仅属于某某“学”,或者某某“家”。它们属于全人类,属于每个人。每个人都会面临这些问题,也都会思考这些问题,还会有不同的结论。这样,它们就永远是问题。

于是,当我们为这些问题所困惑时,我们就会想到那些先哲,想到那些经典,想知道他们是怎样思考、怎样回答的。这便正是哲学和经典的意义。也就是说,我们今天阅读经典,阅读先秦诸子,是为了帮助我们自己思考人生,获得智慧。

【学习任务单三】

听了易中天教授的精彩演讲,你能否回答下面三个问题:1.什么叫经典?2.你还记得几位轴心时代的思想家?3.我们为什么要读经典?

你能否从你的倾听和回答过程中提升倾听的境界呢?请写在小贴士上。

小贴士:

结语:倾听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动作,美在它属于谦虚的心,美在它来自关怀的眼神,美在它给人以尊重的感觉。不管是谁,都渴望被倾听,学会倾听,让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缩短,让我们走进彼此的心灵世界,互相鼓励,互相关爱,营造和谐、美好的社会吧。

[结果参照]

活动一小贴士:

1.停止说话!要有耐心,不要急于辩论和评价。

2.不要轻易打断对方,但要适当提出问题,这既是一种鼓励,也表示你真正在听。

3.让说话的人感到自在,营造一种接纳的气氛。

活动二小贴士:

1.不要预设立场和观点。

2.抓住说话者的说话意图。

3.边听边想,学会倾听弦外之音。

活动三小贴士:

1.集中注意力,养成做笔记的习惯。

2.能判断出说话人的真正想法、问题所在、说话目的。

3.试着去简化一些听到的细节,清楚地听出对方的说话重点。

【测一测】你的倾听能力提高了吗?

听同学朗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以下问题。

1.文中写的是哪位历史文化名人?

2.文中有几次写到明月或月光?

3.文中化用或借用了哪几首诗中的哪几句诗?

4.本文着重表现了该文人的什么气质?

秋遇诗仙

是秋,夜凉如水。

皎皎明月的清辉,撩起我悠悠的思绪,我忽然有一种醉心于月下的冲动,于是缓缓举杯,邀约我心中的诗仙。

啊!青莲!宽衣博带,飘飘美髯。虽然一别千年,可你风采依旧,豪气不减。

在穿越时空的一瞬间,你我玉杯相碰,琥珀光晕里的那轮残月,顿时化成银光点点,你我一见如故。

诗仙你面带微笑,紧握着我的双手。我明显地感觉到了你柔中带刚的任性,我们依然没有说一句话。我们不需言语。

酒过三巡,仙人突然仰天大笑:“哈哈,哈哈哈……好酒!好酒!知己!知己也!”

……

那晚,夜色很好,微黄的月光带着朦胧的醉意,照着醉意朦胧的我们。你击箸而歌,慷慨豪壮;我轻轻而和,泪流满面。

当斜月西沉,月光被清风摇曳成一片凄美的风景,你飘然而去,夜空中飘来激昂的歌声:“长风破浪会有时……长风破浪会有时……”

【注释】

[1]选自《论语译注》(岳麓书社2009年版)。杨伯峻、杨逢彬译注。

[2]据《辞海》(第六版),释迦牟尼生卒年代,北传佛教据汉译《善见律毗婆娑》“出律记”推断为公元前565—前486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