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经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重要方式,每逢节假日,国内大多数旅游景点都是人山人海。如果我们追问一句:你从旅游中得到了什么?你会如何回答呢?北宋有一个大文豪回答:“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古代的文人雅士喜欢游山玩水,而他们游玩的目的却不仅仅在于“到此一游”,更在于内心的豁然与领悟。
酒、山、水,此三者,文人大爱也。醉翁亭、小竹楼、西子湖、辋川别墅、湖心亭、岳阳楼、小石潭……无论是自然景观,还是人文景观,在文人雅士的笔下都成了有生命的存在。他们于山水间长啸高歌、放浪形骸,他们把自己的得意、失意都托付给这一方山水。荣也好,辱也罢,有这田园山水相伴,再困苦的人生,再枯燥的生活,一下子全部被点燃。他们把山水当知己,在大自然的钟灵毓秀中敞开自己的怀抱,让自己的人生在山水中获得了圆满。今天,我们赏读他们的游记小品,不仅欣赏自然山水,更是浸润于人文山水中,去感知名士情怀。
[专题目标]
同学们,这个专题的文章都比较简短,这是小品文的特点,它是一种寓有抒情意味或讽刺意味的短小散文。游记小品文,就是以自然山水或人文景观为写作对象的小品文。虽然是古代散文,但因为短小,阅读难度相对较低,我们完全可以凭借注释和辞典进行自学,读懂文章。所以,学习本专题,同学们要能够用现代汉语翻译原文。
学习这个专题,难点不在原文翻译,而在对文人雅士思想情感的把握。山水景观本是没有情感的东西,山、水、桥、楼、树、雁、鸦……不管你是悲伤也好,欢喜也罢,它们总在那里,总是按照自己的轨迹生活着。然而,在文人雅士的眼里,山不是山,而是登高远望的基石。古人登临高处,是为了“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王羲之《兰亭集序》),在与天最接近的地方实现人与自然的合二为一。在文人眼中,水也不是简单的水,“大江”让人感到豪壮与无穷,“小桥流水”让人感到闲适与柔美。学习这个专题,我们还应该多花时间读一读游记文学的发展历史,读一读作者的生平事迹,只有既能欣赏文中的山水,又了解作者的心境,我们才能更好地欣赏作者眼中的山水,并从山水中看到作者的情怀心志。
游记小品,不仅短小,而且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们要认真地反复诵读,读出文字间的情韵。
在旅游大热的今天,我们学习游记小品文,也可以学以致用,借鉴古人的文章写法,写自己的游记小品文。心中有山水,方能笔下有山水,用心阅读,用心写作,快来试一试吧!(www.xing528.com)
[知识支架]
心灵小品
小品文是一种散文的流派,一般内容题材不限,篇幅短小。“小品”一词本是佛教用语,是相对于“大品”而言的。佛教中的“大品”指的是整部的佛经,“小品”则是指节略本的佛经。今人在对“小品”一词渊源解释时,多引《世说新语》中的一段话及刘孝标注:“殷中军读《小品》《释氏辨空经》,有详者焉,有略者焉。详者为《大品》,略者为《小品》。”[1]由“小品”扩展为“小品文”,作为文体概念专指短篇散体文,则要到民国时期。1932年,林语堂创办《论语》半月刊,专门刊载大学者的小文章。两年后,《人间世》《太白》《新语林》等以刊登小品文为主的刊物竞相问世,并出现“科学小品”“历史小品”和“幽默小品”“讽刺小品”等栏目,一时掀起短文热潮。
虽然小品文作为正式的文体名目出现较晚,但小品文的历史非常悠久,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出现了小品文的第一次创作高潮,历经唐宋而在明代达到鼎盛。
小品文的主要特点是崇尚简洁,重视情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