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沂水春风》- 探究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与春秋笔法

《沂水春风》- 探究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与春秋笔法

时间:2023-08-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知识支架]春秋笔法《春秋》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相传是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鲁史加以整理修订而成。孔子“笔削”《春秋》所运用的写作手法被称为“春秋笔法”。[2]春秋笔法对后世影响非常大,成为中国历史叙述的一个传统,后世史书作者往往只是在文章的记叙中表现出自己的思想倾向,而不是通过议论性文辞表达出来。

《沂水春风》- 探究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与春秋笔法

穿越历史长廊,漫溯于浩如烟海的典籍之中,我们看到了什么?是“八尺将军千里骓,拔山扛鼎不妨奇”的西楚霸王?是“满朝皆醉不容醒,众浊如何拟独清”的屈子?是“三尺长剑提在手,白发一样杀强贼”的飞将军?还是“长虹贯白日,易水急寒风”的悲情壮士?千古江山,英雄千古!生命可以逝去,时代可以流走,但那一个个精彩的历史故事,那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借助亘古的文字在这方土地上实现了永垂不朽!

同学们,我国是一个重视历史的国度,史学向来异常发达,也有着优良的史学传统。但是,中国古代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并没有明确区分历史与文学。特别在唐代以前,文学和历史的界限一直模糊不清。明确把史传作为一种文体来研究的是南朝梁代的刘勰。他在《文心雕龙》中特为史传设置了一章,名为“史传篇”,把史传作为古代文体写作的一种加以研究,这里的“史传”是历史散文的总称。今天我们使用的“史传文学”概念大致包含这样的核心内容:它是历史典籍的一部分,兼有历史与文学两个学科的特征。从文学的角度看,它是以历史事件为题材,重在描写历史人物的文学作品;从史学的角度看,它是运用文学艺术的手段,借对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的描述,来表达一定历史观的历史著作。阅读史传文学作品,我们仿佛被带回鲜活的历史空间,让我们花一点时间来重温经典的史传文学,走近那些历史人物吧!

[专题目标]

同学们,学习这一专题,我们是在读历史,更是在赏文学。我们不需要把这些文本当作历史文献来研究、考证,而是要把它们当作历史散文来赏鉴、品味。我们可以暂时淡忘当下,与那些穿越数千年历史烟尘而来的文字相遇,在明媚的时光里,细细品赏,品赏其中的刀光剑影、历史波澜、伟大人格。

相传孔子修《春秋》,一字置褒贬。我们读历史散文不仅需要专心,更需要细心,能够见微知著,联系上下文,看到文字背后蕴含的深意。这种“春秋笔法”已经成为中国历史叙述的一个传统。作者的思想倾向往往在叙述性文字中体现,而不是通过议论性文辞表达。学习这个专题,需要细心研读,不能囫囵吞枣,不能只见故事而不见躲在故事背后的作者态度。

因为是文言文,所以学习这个专题时要借助一些辞书,也可以先找译文来看,等熟悉了历史故事,再去阅读原文,以扫清文字带来的障碍,但切不可只看译文,不看原文。文字是历史智慧的载体,唯有阅读原文,才能尽得真意。学习这个专题是要花一些时间,要消耗一些精力的。我们不仅要阅读原文,还要阅读相关的评价、鉴赏文字,用别人的智慧来浇灌我们的花园。我们还可以进行对比阅读,同一段历史,记录在不同的典籍里,会有不同的表述,这种表述上的差异性是非常值得玩味、品赏的。不同的立场,不同的解读角度,会有截然不同的观点和态度。对于一些历史知识,我们可以寻求历史老师的帮助,在专业人士那里得到更加完善的指导。历史的星空浩渺无垠,站在这广阔的星空下,我们怎么忍心不抬头遥望?不要被文字障碍吓倒,多一份坚持,你会看到一个精彩的世界!

[知识支架](www.xing528.com)

春秋笔法

《春秋》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相传是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鲁史加以整理修订而成。传统观点认为《春秋》中含有“微言大义”,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认为孔子的《春秋》可以“为天下仪表,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以达王事而已矣”。孔子“笔削”《春秋》所运用的写作手法被称为“春秋笔法”。后来鲁国史官左丘明为《春秋》作传,写成《春秋左氏传》,又称《左传》,春秋笔法也被左氏所继承。

《左传·鲁成公十四年》记载:

故君子曰:“《春秋》之称,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汙,惩恶而劝善。非圣人谁能修之?”[1]

这是最早言及“春秋笔法”的一段文字,指出其书写方法的特点是:用词不多而意义明显,只记载史实却蕴含深意,表达婉转而顺理成章,直书事情的真实而无迂曲,用文字来惩罚坏人奖励好人。现代学者周振甫先生认为:“所谓春秋笔法,主要是指不由作者出面来对人物或事件表示意见,是通过对人物或事件的叙述来表示褒贬,含有让事实说话的意味。”[2]

春秋笔法对后世影响非常大,成为中国历史叙述的一个传统,后世史书作者往往只是在文章的记叙中表现出自己的思想倾向,而不是通过议论性文辞表达出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