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教版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学-教学操作建议

人教版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学-教学操作建议

时间:2023-08-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徐 卫在对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四年级教材的使用过程中,我们感到,人教版《品德与社会》教材特别体现了以下特色:1.教材内容注重综合性与连贯性的结合,有助于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教材的教学操作建议第一单元《家庭、学校和社区》主题一《我爱我的家》1.可开展的教学活动。

人教版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学-教学操作建议

徐 卫

在对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四年级教材的使用过程中,我们感到,人教版《品德与社会》教材特别体现了以下特色:

1.教材内容注重综合性与连贯性的结合,有助于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

2.教学题材开放性和范例性强,利于师生进行创造性教学活动。

3.教学内容呈现形式活泼,易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同时,我们也发现该教材个别章节中与一些小城市特别是乡村地区的教学有一定距离。但不少教师根据本教材利于创造性教学的特色,依据教材呈现的范例,在如何进行教学的实际操作上,也有不少的体会和收获。下面,我们综合老师们在教学中的一些经验教训,就课改实验教材人教版《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操作提出如下一些建议,抛砖引玉,共探课改新路。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教材的教学操作建议

第一单元《家庭、学校和社区》

主题一《我爱我的家》

1.可开展的教学活动。

A.收集一张自己家居的照片或画一幅自己家居的图画,把它介绍给大家,再贴在教材上。

B.讲一个自己家庭中人员(包括自己)特别想家的事例或自己家庭生活中的故事。

C.小组讨论:怎样做个爸爸妈妈的好孩子?

D.做一个家庭小调查。把调查的内容写下来,并交流调查后的感想:自己从中知道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2.可能遇到的教学难题及对策。

A.教材中的范例都是理想化的较完美的家庭,但现实生活中有家庭缺陷的孩子可能会在别的孩子感受家人的温馨和快乐时产生不良心理反应,在教学中教师要给予关怀。

B.由于受农村“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有些女孩在家地位低,甚至受到父母的虐待,教学时她们对家、对父母的情感会有些偏激。同样,教材在这方面涉及内容较少,对这种情况,我们一定要跳出教材,教会孩子学会应对困境,同时,要向学生伸出援助之手,多与家长沟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教师的爱打动其父母、开导其父母。

主题二《我们的学校》

1.可开展的教学活动。

A.参观自己的学校:参观学校——画出美丽的学校一角——展示交流。

B.了解学校的发展变化和学校师生取得的各种成绩。

C.收集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和不同类型的学校的资料,并展示与交流。

2.可能遇到的教学难题及对策。

A.由于多媒体教学条件缺乏,农村孩子难以直观地感受和体会城市学校的先进,因而教师要收集一些典型的现代化学校的例子,并要进行能引起学生丰富联想的叙述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样,城市学校孩子也较难体会农村学校条件的恶劣以及农村孩子们生活的贫困、学习的艰难。教师除了可通过多媒体展示边远农村小学的办学设施条件外,还要注意收集相关事例(可和学生共同收集)。

主题三《我生活的社区》

1.可开展的教学活动。

A.小记者在行动——社区小考察:参观社区——看望社区的工作人员——为社区做一件好事——收集社区的照片。

B.我们的社区照片展:整理收集到的社区照片——交流、展示。

2.可能遇到的教学难题及对策。

A.农村孩子所处环境可能是生产队或村组织。教师可建议在“小记者在行动的活动”中,让学生了解当地村组织的情况以及村民之间是怎样联系的等情况。

第二单元《我在学习中长大》

主题一《我学会了》

1.可开展的教学活动。

A.个人才能展示活动——我学会了。

B.故事会(成长手记)——学习中的苦与乐。

2.可能遇到的教学难题及对策。

A.在教室里展示个人才能会受到场地、时间、器具等的约束。能把部分家长发动起来可能会好些,同时,“个人才能”的展示范围要尽量大一些,让孩子们用自己的观点来进行衡量,不要只确定为大人眼中的音、体、美方面的特长。

B.谈到的收获也许不止“两年”,收获也是多方面的,不仅是学习上。教师要注意收放有度。

主题二《向“谁”学》

1.可开展的教学活动。

A.学习经验大家谈:你学会了什么——是谁教(告诉)我的。

B.大家学一学:根据本地情况,自己动手学一招。

C.说一说:结合教材中的图或结合自己生活周围的各种现象,说一说该学什么、不该学什么。

2.可能遇到的教学难题及对策。

A.学生(也包括部分教师)把生活和学习分离开来,总以为学习文化知识才叫学习,不明白人随时随地做任何事情都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我们一定要在本节课中让学生体会大学习观,教师也要在教学中体现大教学观。

主题三《做学习的主人》

1.可开展的教学活动。

A.“悄悄话信箱”——把自己的学习烦恼放进去——做游戏的方式抽出来——大家为他(她)想办法。

B.“学习的故事”故事会:收集有关学习方面的故事——开故事会——感悟如何合理安排和利用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C.名言警句书法展:收集有关学习的名言、格言——书法形式展出——交流、评点。

2.可能遇到的教学难题及对策。

A.许多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认为是为父母、为老师而学,自身的内在动力未真正调动,从而影响其学习效果。所以,如何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真正的兴趣才是本课的关键

B.学生说起道理头头是道,可真正运用在行动上却无法自控,成为“口头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所以,教学中必须注重对学生的意志力的培养。

主题四《大家都在学》

1.可开展的教学活动。

A.我的小调查:家里和周围的人们都在学什么?为什么还要学习?

B.“知识技能大比拼”家庭活动:与家人比赛——自己教大人不会的——大人教自己不会的。

2.可能遇到的教学难题及对策。

A.家长对此学科的认识不深,不能与学生密切配合,特别是农村地区留守孩子较多,可以让学生和其他亲戚进行学习交流。同时,交流的内容要注重生活化、趣味化,不要太知识化。

B.父母或家人的学习态度会对孩子造成很深的影响,教师要随机应变地引导孩子把不同情况的家长看成榜样或反面例子。其中,把家长当成反面例子时,还要注意引导孩子学会对父母的理解和宽容。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教材的教学操作建议

第三单元《我和规则交朋友》

主题一《规则在哪里》

1.可开展的教学活动。

A.游戏中找规则:教师和孩子们一起做当地孩子喜欢的游戏——故意不讲游戏的规则——让孩子把游戏中的规则找出来。

B.“看谁主意多”:讨论找规则的方法,可以找哪些地方的规则。

C.小记者行动:学生分成三组——分别寻找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规则——整理汇报。

2.可能遇到的教学难题及对策。

A.社会规则的内容很广,学生的调查具有局限性,可建议学生向家长了解其工作单位的一些规章制度。

B.调查社会规则能否得到社会、单位、组织等的支持?安全问题如何得到保障?这些问题具体如何解决有待教师们不断探索。

主题二《规则有什么用》

1.可开展的教学活动。

A.“假如没有规则”设想活动:整理小记者找到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规则——将这些规则一条条去除——讨论会出现什么情况。

B.评价学校规则:给学校规则分类——讨论这些规则的优缺点——提出合理化建议

2.可能遇到的教学难题及对策。

A.学生对学校规则的分类可能不够准确和清楚,对规则的优缺点评价也不一定正确,但这并不要紧,我们只要让学生对规则的重要性有直观的认识和了解就达到教学目的了。当然,我们在引导学生对规则进行评价时,还要引导学生多站在学校的立场进行思考,培养孩子们的换位思考习惯和能力。

主题三《我们给自己定规则》

1.可开展的教学活动。

A.我们的故事我们演:学生根据实际生活,设计场景表演——讨论处理的办法。

B.我们的约定:收集在班级中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提出本班的班级目标——讨论避免问题发生和要达到一定目标,需要制定相关哪些规则。

2.可能遇到的教学难题及对策。

A.学生制定规则有积极性,执行规则却难以自控,使规则失去了意义。所以,一定不要把制定规则搞成走过场,最后定出的规则要展示、要推行。

B.班级制定的规则不能太多,要让学生一步步去认识并在行为上规范自己。

第四单元《我的角色与责任》

主题一《我是谁》

1.可开展的教学活动。

A.“我是谁”大比拼:看教材范例明白一个人在不同场合下有不同角色——规定时间内快速写出在什么情况下“我是谁”,写得越多越好——小组内比比看,谁写得最多——小组获胜者班内念自己的“我是谁”。

B.“我做好了谁”:演一演,不同的角色不同的职责——评一评,我的角色尽到自己的责任了吗——想一想,我扮演好自己的不同角色了吗——说一说,我将怎样做。

C.社会调查:分小组到不同的地点,调查不同的对象的角色形象——写出调查结果——交流汇报。

2.可能遇到的教学难题及对策。

A.学生对各种角色的认识和理解比较片面,教师要善于从细节加以引导。

B.要强调社会调查的安全问题。

主题二《我的责任》

1.可开展的教学活动。

A.课前调查:记录在一天中,家里人为自己做的事,自己为家里人做的事——讨论交流:自己尽责了吗。

B.我向父母学一招:讨论长辈不让自己做事怎么办——老师向学生支一招:向你父母学一招——记下父母是怎样教的,我是怎样做的——请父母写书面评价——交流分享劳动的快乐。

C.“小小讨论会”:讨论除了在家里,“我”在学校班级里、在社会上,该做些什么,能做些什么——记录下结果——汇报、总结。

2.可能遇到的教学难题及对策。

A.学生的自理能力较差,家长不够放心,所以我们让学生向父母学一招并让他们记下父母是怎样教的,自己是怎样做的,最后请父母写书面评价,这样有利于激发家长的参与热情。

B.对于城市里有保姆的家庭,我们可动员孩子向保姆学习,同时,有利于沟通孩子与保姆的感情,让孩子懂得尊重家庭从业人员。

主题三《我能做好》

1.可开展的教学活动。

A.“今天我当家”实践活动:讨论教材中两个小同学“当家”的情况——拟订一份自己当家的计划书——与家人商量,在周末亲自实践——自己写感受,家长写评价——交流和分享“当家”的快乐。

B.“我们班里谁当家”大讨论:出示几个答案:班主任当家、班干部当家、谁有本事谁当家、每个同学都可以当家、大家都当家……

C.“我的金点子”活动:打造特色班级,我有一个金点子——小组评议并完善——全班讨论小组推荐的有价值的建议。

2.可能遇到的教学难题及对策。

A.“我们班里谁当家”大讨论,最终要让学生明白:一个人要当家就要树立主人翁精神,不是谁当家就谁说了算,能为集体出主意,就算没能被选用也是为集体做了贡献。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教材的教学操作建议

第一单元《在爱的阳光下》

主题一《家人的爱》

1.可组织的教学活动。

A.“呵护小鸡蛋”活动:呵护鸡蛋一天——汇报呵护情况,讲述护蛋感受,体会父母的辛苦。

B.“养小动物,谈体会”活动。

C.“家人养育自己成长”故事会(包括自己名字来历的故事)。

D.一张“家庭合影”的故事:相片展示和讲述活动。

E.小小讨论会:由彼尔和妈妈的两份账单,引出讨论:家人一天中给我做了些什么?我为家人做了些什么?我该怎么办?

2.可能遇到的教学难题及对策。

A.在“呵护小鸡蛋”的活动中,学生对“鸡蛋”的生命性的认识可能不足,对学生护蛋结果要重态度、重体会、轻结果。

B.养小动物可能引起与家长的矛盾,既要注意做好家长的工作,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饲养小动物的过程中重情感、重责任,而不能只图好玩。

C.学生对家人的爱可能“熟视无睹”,“家庭合影”的展示要从画面中找寻出家长对孩子细微的爱。

主题二《读懂爸爸妈妈的心》

1.可组织的教学活动。

A.“悄悄话信箱”活动:将自己对爸爸妈妈某些行为的困惑和不理解放进悄悄话信箱(可不署名)。以个别悄悄话为案例,引导学生讨论和分析问题所在。

B.“假如我来做父母”:设置一些常见情境,让学生或演或谈,通过转换角色,让学生理解父母的心。

C.“我和爸妈谈谈心”:或让孩子课前与家长进行一次充满亲情的谈心,课上讲述谈心情景;或请部分家长到课堂和孩子对话,就同一件事,各自谈自己的想法,以达到相互理解。

D.“不当小麻烦,要做小甜心”:引导学生在家中坚持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从生活方面关心父母,给爸爸妈妈献爱心。

2.可能遇到的教学难题及对策。

A.以个别悄悄话为案例时,要注意保护当事孩子的自尊心,要体现出真心真意的人文关怀,正确引导学生讨论和分析问题所在。

B.要特别关注个别特殊家庭的孩子的感受,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和同学对他们的爱。

主题三《来自社会的爱》

1.可组织的教学活动。

A.学校调查“学校工作人员知多少”:分组选定学校较有代表性的工作人员(如老师、校长、食堂的师傅等)进行采访——各组将调查采访的记录进行整理——进行形式多样的全班交流汇报。

B.社会调查“社会对我们的关爱”:学生课前自由观察、搜集一些为保护少年儿童健康成长而设立的警示语、标志牌,国家所制定的一些保护少年儿童权益的法律条款;农村孩子可了解“两免一补”等情况——激发学生讨论、思考,感受社会对我们的爱。

C.调查结果反馈“谢谢你的爱”:邀请一些事迹感人的被调查者到班,进行联欢活动。以多彩节目和手工小卡片等表达对他们的谢意。

2.可能遇到的教学难题及对策。

A.学校调查“学校工作人员知多少”活动中的分工协作问题。

B.社会调查的安全问题。

第二单元《我们共欢乐》

主题一《不一样的你我他》

1.可组织的教学活动。

A.“我的自画像”:为自己画一张自画像,体现自己的外貌特点、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

B.“猜猜他是谁”:猜同学的自画像——比较同学之间的不同。

C.“我们一起来作画”:学生作画——感受画面的不同——认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

D.“班集体——多彩的星空”:说一说每个人在班上的不同作用——认识到不同的人给集体生活带来的丰富多彩。

2.可能遇到的教学难题及对策。

A.“我的自画像”不一定画得形似,但要求神似,可用附加文字说明自己的外貌特点、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

B.“班集体——多彩的星空”活动要注意对特殊学生的特殊才能的发现,也要保护个别学生的自尊心。同时,更要引导学生意识到班集体的多彩是由不同个性的、不同表现行为的每一位同学创造出来的。

主题二《换个角度想一想》

1.可组织的教学活动。

A.“我的生日”:说一说自己的生日是怎么过的——体会人们的想法、爱好、家庭条件不同生日过法就不同——生日过得有意义就好。其中包括针对如何过生日,自己与家人等的不同想法所带来的争执和思考。

B.“我与别人发生冲突的时候”:列举事例——讨论当自己与别人想法不一样的时候怎么办——学会换个角度,设身处地地为别人想一想——理解和尊重别人的想法和选择。

C.“夸夸我的同学”:说一说同桌、小组内同学的特点——相互夸一夸。

2.可能遇到的教学难题及对策。

A.“我的生日”活动可能会有物质、形式上的攀比现象出现,也可能有过生日不受家人重视的个例,我们要引导学生重在体会人们的想法、爱好、家庭条件不同生日过法就不同——生日过得有意义就好。同时,要注意关注有家庭缺陷的学生。

B.让学生换个角度,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理解和尊重别人的想法和选择有一定难度。教师以自己的亲身体验做铺垫最好。

C.“夸夸我的同学”活动中,学生可能只关注所谓的“优生”,而教师在引导学生关注所谓“差生”的优点时也可能出现形式主义,我们要注意发自内心地挖掘每个学生的特点。

主题三《分享的快乐》

1.可组织的教学活动。

A.“班级分享日”:学生各带一样自己最喜爱的小物品到学校——分享十分钟(大家玩赏不知名同学带来的物品)——谈感受,找主人(说说自己最爱的物品,找找它的主人是谁,请主人谈谈自己的东西被别人欣赏的感觉)——学生体验好东西大家一起享用更快乐——将分享的感受表达出来。

B.“(小组合作)设计活动大赛”:讨论设计方案——准备作品用材——合作完成作品——作品展示评赏——体会并记下合作的快乐。

C.“分享快乐”手工报:小组收集“班级分享日”和“(小组合作)设计活动大赛”活动中的个人体会文章——制作“分享快乐”手工报——手工报展示——谈合作制作的体会。

2.可能遇到的教学难题及对策。

A.在“班级分享日”活动中,学生不一定愿意带自己真正最喜爱的小物品到学校,教师要做好前期引导工作,要想方设法增加活动的吸引力

B.“(小组合作)设计活动大赛”重在体会合作的快乐,不要过多地在设计作品的好坏上做文章。

C.“分享快乐”手工报活动既是对本课的总结,也是一次新的合作和分享的体验,并非单纯的设计活动比赛。

第三单元《生活不能没有他们》

主题一《我们的生活需要谁》

1.可组织的教学活动。

A.“为我们生活服务的人”观察活动:观察并记录在一天中曾为自己服务的人,可用照片、录像、文字等形式记录。

B.“为我们生活服务的人”调查展示活动:学生用图片、录像、小诗等展示自己的调查结果——谈感受、体会。

C.“我来组建新社区”活动:小组开设一个模拟社区,要求能解决人们日常的工作生活需求——检验模拟社区的实用性(看谁的设备设施最完善,最能为“居民”“提供生活方便”)——谈体会,说感受。

D.“如果没有他们”:回忆我们的“模拟社区”中的不足——设想如果生活中缺少一个行业的服务,会给生活带来什么影响。

2.可能遇到的教学难题及对策。

A.在“为我们生活服务的人”观察活动中,农村的孩子也许不易找到较多的对象,我们要具体启发和引导他们从生活中捕捉为自己生活服务的人。

B.“我来组建新社区”活动中,教师要尽可能提出一些他们设计的“新社区”不能满足的要求,以要求他们不断“改建新社区”,因为这个活动主要是让学生知道我们对社会的需求是非常复杂的,而许多被我们忽视的服务却是我们生活所不可缺少的,从而为“如果没有他们”活动打下基础,让学生获得感悟。

C.教学中要注意,尊重不同的为我们提供服务的劳动者不是形式主义的说教,而是从人格上、人性上体现对劳动者的尊重。

主题二《阿姨叔叔辛苦了》

1.可组织的教学活动

A.个人小调查:对自己的邻居,父母的同事、朋友或自己常去的商店、小食店进行采访调查,了解他们的工作情况——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写出调查报告。

B.小组采访活动:从个人调查对象中选择值得进一步采访的人物,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采访活动。

C.小组采访汇报活动:可分组交流和展示,也可请被采访者到教室来进行现身说法等。

2.可能遇到的教学难题及对策。

A.要正确处理好个人小调查和小组采访活动的深入性与安全性的问题。我们要特别鼓动家长支持孩子的活动。

B.学生采访活动可能随意性强,缺乏采访技能,所以采访活动之前要有适当的指导,甚至模拟训练。

主题三《说声“谢谢”》

1.可组织的教学活动。

A.“‘谢谢’需要常挂嘴边吗?”讨论会:出示话题:“谢谢”放在心里也可以;你都要说“不用谢”,何必还要我说“谢谢你”;你帮助了我,我不对你说“谢谢”……

B.“制作感谢卡”的活动:制作一张感谢卡,感谢自己在生活中最想要感谢的人,并把自己制作的感谢卡寄或送到那人的手中。

2.可能遇到的教学难题及对策。

A.我们要的不是学生口头上和形式上的“谢谢”,这是我们本节课最要注意的问题。而学生的感恩之心不是一堂课就能培养出来的,我们要引导学生用“心”来理解“感谢”,来制作感谢卡。

第四单元《寻路和行路》

主题一《学看平面图

1.可组织的教学活动。

A.课内“游览动物园”:学会平面图的使用——找准自己最想去的动物馆的方位——欣赏动物。

B.“生活中的平面图”收集活动。

C.绘制“学校的平面图”活动。

2.可能遇到的教学难题及对策。

A.学生在认识特别是制作平面图时,容易忽略方向、选择图例等。教师可重点强调。

主题二《校外探路》

1.可组织的教学活动。

A.课前“看图识路”活动(可由家长陪同):到较陌生的社区或公园、展览馆等有平面图的地方去看图识路——体会平面图的作用——课堂交流。

B.“探路活动”:以学校大门为中心,分清东、南、西、北方向,分组从四个不同的方向进行实地探路——探路情况汇报——画出探路的路线图。

C.绘制“从校到家”的线路图。

2.可能遇到的教学难题及对策。

A.课前“看图识路”活动的安全问题要引起重视,要多鼓动孩子的爸爸、妈妈或亲朋好友积极配合行动。

主题三《行路的学问》

1.可组织的教学活动。

A.“家乡交通情况调查”:了解本社区日常生活使用的交通出行工具——填写在教材后面的表上。

B.“学用交通图”:出示交通图——确定起点和终点站——讨论乘车路线——比一比,谁的线路最方便适用。

2.可能遇到的教学难题及对策。

A.对于村小和乡镇学生来说,由于当地交通工具不发达,生活中交通图用处不大,但不能因此而不进行这方面的教育。我们的孩子总要进城,我们的村乡镇总要发展,所以教师要适当引导学生对“交通图”有基本的认识,并立足本地情况进行相应的出行安全教育和出行能力的培养。

主题四《马路不是游戏场》

1.可组织的教学活动。

A.“本地交通事故调查”:向交管局、交警了解本地交通事故情况。

B.“典型交通惨案录”:广泛收集交通事故的典型案例——案例展示(有条件的教师可播放一些影像资料)——分析因果——谈感受。(www.xing528.com)

C.“交通安全知识擂台赛”:出有关交通规则的抢答题,学生分小组竞赛。

D.“我是小交警”活动:分小组观察人们遵守交通规则的情况——归纳整理——制定本班遵守交通规则公约。

2.可能遇到的教学难题及对策。

A.对乡镇特别是乡村学生来说,马路并不是他们的必经之路。我们一方面可让他们了解城镇交通规则,另一方面还要根据本土情况激发学生的安全意识,力求使他们学会安全地生活。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教材的教学操作建议

第一单元《珍爱生命》

主题一《美丽的生命》(一个主题即一课,下同)

1.可组织的教学活动。

A.生命如此美丽:观察大自然中的生命——想象生命的形式(绘画)——“美丽生命”手抄报展。

B.生命的对话:小组选择一生物进行了解——扮演该生物,阐述自己的生存意义——生命的对话。

C.故事会“我和我的动物朋友”:讲述自己和动物间的故事。

D.做个小小监察员:收集相关爱护和不爱护生物的事情——讨论对策——制定班级善待生命公约。

2.可能遇到的教学难题。

A.学生们对植物的生命特征的认识有一定的难度,我们要注意用些生动而浅显的例子(如将一株缺水小花草带到课堂,让孩子们观察浇水后小草从无精打采到精神奕奕的变化)来让学生感受植物生命的存在。

B.对生命之美的感悟,是建立在对生命多元形态的意义的认识之上的,这对学生有很大的难度。特别是我国国民素质还不够高,从传统饮食习惯到人们对动植物的主动保护意识上看,孩子们所处的环境还不够好,所以,我们要多让学生了解生物本身以及人与生物之间的感人故事,以唤起孩子们珍爱生命、创建生命的共同乐园之情。

主题二《我们的生命》

1.可组织的教学活动。

A.生活小调查“我的生命历程”——收集:自己出生到现在的照片、实物,父母在孩子出生前后的心理、想法等——思考:我们的生命只属于自己吗?

B.“生命仅仅属于自己吗”辩论会或演讲会:根据学生前期调查的认知程度,考虑采取辩论还是演讲的形式。

2.可能遇到的教学难题。

A.教材把“生命仅仅属于自己吗”和“我们的生命只有一次”作为两个话题来处理,我们认为在条件较优越的地区较适合,但在小城镇和农村最好结合起来谈,让孩子们懂得珍爱生命特别是自己的生命。

B.“生命仅仅属于自己吗”辩论会或演讲会不但要谈自己的家人对自己的关爱,对自己的付出,还需要结合对社会上的爱心行动的调查,来证明生命不仅仅属于生命个体本身。

主题三《呵护我们的身体》

1.可组织的教学活动。

A.“我给‘习惯’会会诊”活动:课前分组找找人们生活中的陋习、卫生误区,同时也收集一些好的习惯——课上展示讨论收集成果。

B.“大家给我会会诊”活动:按课本中的表格,请家长、同学、朋友等为自己诊断自己在卫生、饮食、作息、体育锻炼等方面的习惯是否良好。

C.“我的健康我负责——我的健康计划”活动:针对“大家给我会会诊”活动的结果,设计自己在卫生、饮食、作息、体育锻炼等方面形成良好习惯的健康计划。

2.可能遇到的教学难题。

A.“我的健康我负责——我的健康计划”活动中,学生可能会只图数量,不管自己是否真正做得到。我们要注意引导学生做出适合自己的务实的健康计划,同时,一定要做不定期的检查和提醒工作。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教材的教学操作建议

第二单元《安全地生活》

主题一《今天,你安全吗》

1.可组织的教学活动。

A.“安全隐患大检查”活动:课前调查家中、社区活动、上学路上、学校的不安全因素——小组汇报情况,写出总结报告——班级汇报会。

B.“拒绝危险我有招”活动:对上一活动中找出的安全隐患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对已发生的典型案例提出自己看法,从中总结经验教训,找出对应方法——对可能发生的危险提出自己的应对措施。

C.情景剧《单独面对别人的时候》表演:教师可结合课本列出或让学生自己设计出多个场景让他们进行合作表演。

2.可能遇到的教学难题。

A.“安全隐患大检查”活动要注意调动学生的兴趣,可封给他们一个“安全检查团”的名号等,同时对家中、社区活动、上学路上、学校的不安全因素的调查也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同一检查团的成员也最好是同社区同学。

B.情景剧《单独面对别人的时候》表演一定要具有现实中的可操作性,不要搞理想化和想象性的表演。

主题二《公共场所拒绝危险》

1.可组织的教学活动。

A.“安全标志和设施”猜谜大赛:课前各自收集各式各样的安全标志和各种安全设施的名称、用途、形态等,并制成谜语或问题——“安全标志和设施”猜谜大赛。

B.“安全标志和设施”情况知多少:课前调查本地区的交通标志和设施,本社区、居民楼、学校等自己生活的地方其他如防火等安全标志和设施情况——情况汇报。

2.可能遇到的教学难题。

A.“安全标志和设施”猜谜大赛中,对学生课前制成的谜语或问题不要求精准,主要在于引起学生对“安全标志和设施”的注意。

B.学生可能对课前调查本地区的交通标志和设施,本社区、居民楼、学校等自己生活的地方其他如防火等安全标志和设施情况不太感兴趣,我们要通过“看谁知道得最多”的大比拼形式来吸引学生的参与兴趣。

主题三《当危险发生的时候》

1.可组织的教学活动。

A.“话说火灾”活动:以火灾的种种起因、有了火情该怎么办、火灾中的自救方法为主题分组进行资料收集——汇报讨论总结。

B.《记一次火灾脱险记》想象作文比赛:根据“话说火灾”活动总结出来的火灾中的自救方法,想象自己在一次火灾中脱险的过程,谁设计的问题和相应的解决方法最多,也就是谁写得最惊心动魄而又最能成功脱险,谁就是本次作文的冠军。

C.灾难面面观活动:了解我们常常还会遇到什么样的人为和自然灾害,以及我们的应对方式。

2.可能遇到的教学难题。

A.“话说火灾”活动一定要进行充分的讨论,总结有实用价值的应对方法。

B.《记一次火灾脱险记》想象作文比赛,既要比谁设计的问题和相应的解决方法最多,也就是谁写得最惊心动魄,又要注意符合客观规律,不是天马行空的胡乱想象。

第三单元《花钱的学问》

主题一《家庭账本》

1.可组织的教学活动。

A.家中的钱从哪里来:了解父母的收入情况和方式——体验一次父母的劳动或学挣一次钱——汇报交流。

B.好故事大家找:由《铁匠的儿子与铜钱的故事》引导学生找相关的其他故事——好故事大交流——讲自己的小故事并谈体会。

C.“多样的家庭收入”小调查:从课本上提供的范例延伸到每个孩子自身周围家庭的收入来源。

D.“家庭消费”小调查:在一周内记下每一天的家庭开支——对一周开支进行分类处理——汇报交流。

2.可能遇到的教学难题。

A.“家中的钱从哪里来”活动是农村孩子特别是农村留守孩子体会父母挣钱的艰辛的好机会,许多孩子不了解父母在外工作的无奈,对父母远离自己有怨言,我们要借机让孩子体会父母这种选择和辛苦,对父母多加理解,并学会自我管理,不为父母操心。

主题二《钱该怎样花》

1.可组织的教学活动。

A.“家人都想买些啥”小调查:调查自己的父母最想买的东西是什么,全家最需要添置的是什么,我最想要的是什么——讨论交流。

B.“想买就能买就一定幸福吗,想买却买不起就一定不幸福吗”大辩论。

C.“笔钱我这样花”活动:假定学生每人有一定额度的钱(如20元)——按自己的消费愿望去实地调查能买些什么并将最终决定的消费情况记录下来——讨论交流。

2.可能遇到的教学难题。

A.本课教学最大的难题在于家庭经济情况和生活背景不同的学生可能在消费取向和观念上有较大的差异,这中间并没有对错之分,但却可能导致个别学生产生优越感或自卑感,所以,我们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念的同时,还要注重人的精神价值的引导,这就是“想买就能买就一定幸福吗,想买却买不起就一定不幸福吗”大辩论的设计目的。

主题三《购物场所我知道》

1.可组织的教学活动。

A.“你问我答大拼斗”购物问答活动:课前对自己和学校附近的购物场所的商品进行了解——分两大阵营(可分为男女或左右两大组),再轮流向对方提出要买的商品,让对方回答,看对方能答出多少。

B.“购物方式知多少”活动:调查了解现代社会的多渠道购物方式——汇报交流——尝试用网络、邮购等方式进行一次购物。

2.可能遇到的教学难题。

A.“你问我答大拼斗”购物问答活动中,学生可能因对彼此的购物场所不太熟悉而在一些小问题上纠缠不休,教师要做宏观的调控,因为活动的目的是让孩子们多了解自己社区和学校周围的购物环境。

主题四《做个聪明的消费者》

1.可组织的教学活动。

A.“商品价格的变化”调查活动:指导学生确定一类商品,进行该类商品的价格变化规律性的调查(如蔬菜、时装、电视、空调等),分析其价格变化原因——讨论交流。

B.“违法食品包装”大调查:在正规商场观察各种正规商品特别是食品的包装袋、标签、商品说明书,认识正确的包装规则——到社区和学校周围的小店和地摊上观察自己平时爱买的小食品的包装是否正规、合法,这些食品食用后安全是否有保障——交流汇报。

2.可能遇到的教学难题。

A.“违法食品包装”大调查活动中,要注意孩子在调查中的方式方法,要避免和商家或摊主的纠纷,不要引起安全问题。本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让孩子自觉拒绝不合格食品,而不是去打假。

第四单元《关心你,爱护他》

主题一《深入调查了解》

1.可组织的教学活动。

A.“爷爷奶奶的足迹”相片展:收集爷爷奶奶各时期有特色的旧相片并了解相片的相关故事——编辑出分阶段并配简明介绍的“爷爷奶奶的足迹”相片册——交流比较——改进并献给爷爷奶奶。

B.听爷爷奶奶讲过去的故事:请爷爷奶奶讲过去的故事(包括童年的、年轻时代的、养育儿女的、关爱孙辈的)——想一想,自己理解、关爱自己的爷爷奶奶吗,我能为他们做点什么——为爷爷奶奶做件事。

C.“社会的关怀”小调查:讨论老人有些什么需求——调查社会在哪些方面给予老人们以帮助——我们还需要给予老人们哪些帮助。

2.可能遇到的教学难题。

A.提醒学生在收集爷爷奶奶各时期有特色的旧相片并了解相片的相关故事时,不要向他们透露自己要编辑“爷爷奶奶的足迹”相片册,从而在献给爷爷奶奶时给他们惊喜。

B.“听爷爷奶奶讲过去的故事”活动不只是听有趣的事,更重要的是他们所做的有意义的和关爱子孙的事,同时学生也可请父母谈爷爷奶奶的故事,以唤起孩子对爷爷奶奶理解和关爱,使他们从内心发出愿为爷爷奶奶做事的感情。

主题二《伸出爱的手》

1.可组织的教学活动。

A.残疾人生活的体验活动:分别体验“一只手把放在桌上的所有的书放回书包”“蒙上眼睛在教室里走一圈”“向其他同学问路,只能用手比画,嘴可说话但不准发出声音”——体验感受大家谈谈。

B.“身残志坚”大搜索活动:课前搜索各类残疾人员身残志坚的故事——展示活动(教师可放相关影像,如春晚“千手观音”节目)——写观后感。

C.“走近残疾人”活动:调查社会在哪些方面给予残疾人以帮助——我们还需要给予残疾人哪些帮助——我身边有无需要帮助的人(不一定只是残疾人)——我为他们做点什么事。

2.可能遇到的教学难题。

A.在“我为他们做点事”的活动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不要为做事而做事,而要真正发自内心地想到为需要我们帮助的人们做点什么,做事不必太刻意,但要尽可能在日常生活中给予他们帮助。

主题三《我的邻里乡亲》

1.可组织的教学活动。

A.“各种各样的邻里关系”大家谈:说说课文图中的邻里关系——谈谈自己的邻里关系——讲述自己家和邻居家是否发生过矛盾——收集整理各类邻里间的矛盾。

B.“我来评评理(小小调解员)”活动:以小品的形式展示上节课收集整理的各类邻里间的矛盾——同学分组成矛盾双方的支持方或中立者为本方辩护——达成共识。

2.可能遇到的教学难题。

A.“我来评评理(小小调解员)”活动中,学生可能以谁先有过失作为评判对错的标准,我们要注意引导学生多加考虑邻里间的矛盾出现后双方的表现,让孩子明白待人要宽容,多站在对方的角度想想,找到对双方都有利的解决途径。

主题四《大家的事情大家做》

1.可组织的教学活动。

A.社区公用设施情况小调查:调查自己所在社区公用设施损坏情况——讨论这些设施该谁来解决——我能做些什么。

B.“志愿者的故事”:了解我国乃至世界上有哪些常设者行动——自己生活的环境里经常有哪些公益活动——我能参加哪些公益活动。

2.可能遇到的教学难题。

A.在调查自己所在社区公用设施损坏情况后,学生可能也会出现责备没人解决问题的情况,我们要注意引导孩子思考“我”为此做了些什么,“我”能做些什么,从而真正养成“大家的事情大家做”的意识。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教材的教学操作建议

第一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主题一《我的家乡在哪里》

1.可组织的教学活动。

A.“看地图找家乡”:了解图例及比例尺的含义——看地图辨家乡方位——找与家乡相邻的省份——汇报家乡的面积、人口情况。

B.“画家乡”:在地图上熟悉家乡的轮廓——知道家乡的行政区划和省会所在地——画一画家乡的轮廓并涂上喜欢的颜色——说一说“家乡的地图像什么”。

C.“家乡的地貌我知道”:从中国地形图的不同颜色认五种地貌,即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认识家乡的地形特征——收集能展示家乡地形的图片——话说“家乡的地貌我知道”。

D.“找老家”:课前调查自己的祖籍——地图上找自己老家的位置——介绍自己老家的情况——讨论“假如我要回老家,需要做些什么?”

2.可能遇到的教学难题及对策。

A.在对家乡的认识中,教师很容易把对家乡的地理知识、地图的作用和怎样认识地图等知识性的内容作为教学的重点,而忽视了对家乡的认识过程中的情感生成。因此,教师一定要注意在教学活动中随时强化自己的情感意识,从而调动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B.“画家乡”活动和“家乡的地貌我知道”两个活动都让学生关注了颜色,但两处的颜色的含义完全不同:前者是自己喜爱的颜色,后者是地形特定的颜色。我们可以在后面这个活动完成后回复到第一个活动中,看看如果按标准绘地图方式该怎样涂色。

主题二《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

1.可组织的教学活动。

A.“家乡的美景家庭留影展”:每人提供一张在家乡景点照的家庭留影展出——投票选出十佳相片——获胜者讲相片拍摄过程。

B.“我爱家乡山和水”: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文物古迹情况,搜集相关图片及资料——小组交流资料,讨论汇报方式(可采用主持人串讲、表演、讲故事、当小导游、采访等多种方法)——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全班汇报交流。

C.“家乡的骄傲”:分组考察和搜集资料和图片(a.家乡历史上的名人、伟人;b.家乡的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事迹;c.我身边的、让我感动的家乡人的故事)——汇报考察情况——谈体会。

D.“我为家乡做点啥”演讲会。

2.可能遇到的教学难题及对策。

A.并非所有的地方都有名胜古迹,但不能说这些地方就不值得家乡人为之自豪。我们所要体会的是家乡的山山水水对我们的养育之情,是家乡的人文特色。

B.“家乡的骄傲”活动中,学生更认同家乡历史上的名人、伟人、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事迹,而忽视我们身边的平凡的家乡人。教师要将备课重心放在对平凡人的不平凡事的材料收集上来。

C.“我为家乡做点啥”演讲稿可能被学生当成想象作文来写。我们要注重引导学生讲点自己真正想做而且力所能及的有意义的事情。

主题三《浓浓乡土情》

1.可组织的教学活动。

A.“夸夸咱们家乡美”活动:“家乡文化采风”(考察了解家乡的老房子、饮食习俗和文化生活,搜集相关照片、实物)——“家乡文化展示会”——讨论“不同地区的文化与其地域和历史的关系”。

B.“家乡美食节”活动:谈家乡的特色食品及制作工艺——品家乡的特色食品——讨论:家乡的特色食品及其制作工艺与气候、地形的关系。

2.可能遇到的教学难题及对策。

A.学生在对家乡文化的分析中,可能忽视地域和历史对文化的影响而单纯地分析文化特色。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系统的分析方法。

B.“家乡美食节”活动要注意食品卫生安全问题。

第二单元《生产与生活》

主题一《吃穿用哪里来》

1.可组织的教学活动。

A.“生活用品找‘老家’”:到超市(集市)分别寻找自己最喜欢的吃穿住用品各三五样,记录下产地,分析其来自工厂还是农村——交流调查结果,感知我们的生活与工业农业生产密不可分。

B.“农业生产知多少”活动:广泛了解各种农产品的产地、播种季节、收获季节、管理过程——有条件的可参加农业生产劳动——交流汇报。

C.“我所认识的一种工(农)产品生产”活动:详细调查分析一种工(农)产品的产地、生产流程、销售过程——交流汇报。

2.可能遇到的教学难题及对策。

A.城市和农村的孩子对各自生活中的吃住用品的生产的熟悉程度各有不同,调查的难易程度也不相同。农村教师要多让孩子们了解工业产品的生产情况和农产品的销售情况,城市教师则要多让孩子们了解农产品的生产情况和工业产品的销售渠道。

主题二《从电视机的变化说起》

1.可组织的教学活动。

A.“电视机的变化”讨论会:电视机的发展我知道(小调查)——汇报并讨论为什么不断在更新——展望未来的电视机。

B.“小小设计师”活动:列举日常生活用品存在的问题或不足——提出修改方案——设计自己理想中的产品——展示自己的设计模型——有特色的方案可与相关单位联系。

C.“工具改进威力大”分析会:演示传统的劳动工具与现在的劳动工具的不同——讨论为什么要不断改进劳动工具——设计一种劳动工具——劳动工具设计展示、说明。

2.可能遇到的教学难题及对策。

A.学生也许觉得搞创造发明很神秘,但其实学生的奇思妙想很多,他们缺少的是实质上是问题意识,所以教师在教学要注意启发学生找出日常生活用品存在的问题或不足,才能引导学生进行创造发明。

主题三《生活中的各行各业》

1.可组织的教学活动。

A.“我们给行业分分类”活动:调查父母及周边大人从事的行业——广泛了解社会的行业情况——汇报调查情况。

B.“我的生命历程”手抄报:调查了解一种商品的生产过程(特别是有多少相关行业)——学习课本中展示方便面的生产流程的方式制作“我的生命历程”手抄报——手抄报展示活动。

C.“千奇百怪话行业”活动:调查了解新兴的行业、变化着的行业、消失的行业——汇报并分析原因。

2.可能遇到的教学难题及对策。

A.学生制作手抄报时可能只注意生产的主体流程,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抓出整体流程,体现出在一种产品的生产过程中行业间的联系。

B.“千奇百怪话行业”活动要多调查有本地特色的新奇特的行业来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使学生明白行业与人们生活需要的关系。

第三单元《交通与生活》

主题一《现代交通万花筒》

1.可组织的教学活动。

A.“看交通,查交通”调查活动:分组实地和间接调查火车站、汽车站、飞机场、港口的设施和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汇报调查过程和结果。

B.“一日交通我做主”实践活动:设计周末与家人出游的活动计划,要求选择两种以上的交通工具——实践出游活动,请家长把本次外出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孩子,让孩子带家长完成一日历程——课堂汇报活动情况。

2.可能遇到的教学难题及对策。

A.“看交通,查交通”调查活动的安全问题。

B.“一日交通我做主”实践活动要力求家长的配合。

主题二《交通与我们的生活》

1.可组织的教学活动。

A.“生活离不开交通”辩论会:不强说,这一辈子我哪里也不去,我才不需要交通,你是同意还是反对这种说法呢?以此为辩题进行全班大讨论,从而揭示衣、食、住、行与交通的密切联系。

B.“山区渴求好交通”:展示山区出行不便的资料——讨论“要想富,先修路”的现实性——制定改善山区交通的方案。

2.可能遇到的教学难题及对策。

A.“山区渴求好交通”在引导学生制定改善山区交通的方案时,一定有很大的难度,因而不能太注重其实效性。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把希望通过交通的发达让山区发展致富的美好愿望激发并表现出来,就达到教学目的了。

主题三《从古到今话交通》

1.可组织的教学活动。

A.“海陆空交通史话”活动:分海陆空三组收集从古到今交通方式的变化资料——多种形式的汇报——对未来交通的展示。

B.“家乡交通话今昔”图片展览活动:收集家乡今昔交通的图片资料——“家乡交通话今昔”图片展——对家乡未来交通的展示。

2.可能遇到的教学难题及对策。

A.学生寻找家乡交通昔日的图片有一定的难度,可能会影响学生的活动兴趣,所以教师要注意主动帮助学生进行收集,并积极寻求学生家长对孩子的支持。

B.前一个活动要让学生开眼界,后一个活动要让学生增情感。

主题四《交通问题带来的思考》

1.可组织的教学活动。

A.“交通事故”调查活动:分组从网络、医院、交通警察等处调查交通安全事故情况——汇报调查结果并展开讨论。

B.“交通带来的污染”调查活动:从媒介和相关部门了解交通带来的污染问题——汇报调查结果并展开讨论。

2.可能遇到的教学难题及对策。

A.两个活动的程序相同,可能影响学生对后者的兴趣,教师要注意两种活动方式的引导,尽量做到调查和汇报的形式多样。

第四单元《通信连着你我他》

主题一《通信连着千万家》

1.可组织的教学活动。

A.“我们生活中的信使”:调查周围人的通信习惯和方式,了解有哪些现代的通信方式,分析它们各自有些什么特点——为汇报并讨论“我们如何选择通信方式”打下基础。

B.“文明通信”活动:调查生活中在通信方面存在的不良现象——讨论打电话的礼貌、书信的道德规范、网络通信中的礼节等问题——对隐匿别人信件等行为的后果进行分析,学习相关法律,做到不隐匿、毁弃或私自拆开他人邮件、电报等。

2.可能遇到的教学难题及对策。

A.在分析现代通信方式时,我们要引导学生明确现代通信方式有两大种类:一类是邮政,是通过火车、飞机、轮船等传递信件、包裹等我们看得见的实物;另一类是电信,主要是通过电波、光波传递语言文字。针对农村小孩可讲细一些。

主题二《从烽火台到互联网》

1.可组织的教学活动。

A.“过去的通信知多少”讲述活动:收集过去人们传递信息的方式及其特点(古代的烽火台传信、击鼓传信、信鸽传信、驿站传信等)、相关故事等——汇报交流,对比今天的通信谈发展变化。

B.“未来的通信方式”演讲赛:畅谈未来的通信方式——写出自己对未来通信的畅想——演讲比赛。

2.可能遇到的教学难题及对策。

A.“过去的通信知多少”讲述活动要注重引导孩子们收集一定的有趣味性的故事,也可多找些诗词做旁证,让孩子们在轻松的环境中体会到通信的发展变化。

主题三《小窗口大世界》

1.可组织的教学活动。

A.“大众传媒你爱啥”调查研究活动:调查家人常利用哪些大众媒体了解世界,最感兴趣的大众传媒是什么,为什么——汇报交流。

B.“大众媒体给了我们啥”讨论会:学生结合“大众传媒你爱啥”调查研究活动汇报自己和家人从喜欢看的报刊、电视节目、听的广播里获得了哪些有益有趣的信息——介绍一个获得信息的传媒渠道,交流如何更好地通过这些媒体去了解国家大事和世界大事。

C.“新闻发布会”:个人或分小组收集近期有价值的信息,准备好自己的新闻发布形式——发布新闻——现场采访新闻发布者或听众。

2.可能遇到的教学难题及对策。

A.“新闻发布会”中,学生可能认为有价值的信息就是国家或国际大事。其实,就学生而言,在他们身边发生的,在校园内、家庭中、社区里、街道上亲眼看到、亲耳听到的事也可能是很有价值的、有血有肉的、受同学们喜欢的好新闻。

主题四《从看电视说起》

1.可组织的教学活动。

A.“看电视引起的风波”讨论会:围绕课文案例引导学生析讨论,说一说父母对自己看电视的态度——分析父母允许或不允许自己看电视的理由——指导学生定一份看电视的书面协议——请家长针对协议谈自己的看法——签订协议书。

B.“你会选择吗”讨论会:讨论课文中的几个案例——你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吗——今后我会这样办。

2.可能遇到的教学难题及对策。

A.在“你会选择吗”讨论中,学生可能完全懂得有些东西是“陷阱”,但还是控制不住自己的好奇心等。我们不能讲太多的大道理,而要激励起孩子的坚强意志,才能避免伤害。同时,有条件的学校可通过相关案例的影像资料来引发学生的警惕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