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分析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学教科版教材特点

分析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学教科版教材特点

时间:2023-08-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教育科学出版社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材在四川范围内有一定的使用量,在这里我们专门分析一下教科版教材的一些特点。教科版《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编辑、湖南省株洲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左梦飞认为,教科版《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材的生活化表现在教材上,具体有三个方面的内容。

分析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学教科版教材特点

由于教育科学出版社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材在四川范围内有一定的使用量,在这里我们专门分析一下教科版教材的一些特点。

(一)按主题进行整合,体现综合性

品德课程是一门活动型综合课程。因此在教科版教材编写中,编辑们强调以学生现实生活中综合主题的形式而不是以学科知识或知识点的形式组织、表达课程内容,保证教材内容的生活化、综合化。在重视各主题不同层面的相互联系和支持的同时,突出主题间合乎生活逻辑的联系和延伸。在主题构建上,突出了主题内容的系统性、针对性和选材角度的灵活多样性,有利于学生形成对生活的整体认识,促进学生情感、态度、能力等品质的协调发展。

以品德为灵魂,综合科学、劳动等学科的知识,实现多学科、多领域的交叉,加强学生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以及认识生活、参与生活和适应生活的能力。

综合性表现在内容的综合和目标的综合。品德与社会内容是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环境教育等有机融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以四年级下册五单元“祖国真大”为例,其教学目标中包括以下几方面:

(1)知道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海陆疆域和行政区划。了解我国的自然概况。

(2)知道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有许多名山大川和名胜古迹的国家。体验热爱国土的情感。

(3)知道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的领土神圣不可侵犯。

其中既有地理和国情知识教育,更包括爱国主义教育渴望祖国统一的情感教育。

(二)以儿童的生活为源泉,体现生活性

生活是品德教育的起点,也是品德教育的归宿。教材从小学低年级儿童的真实生活出发,以学生当下的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生活本身对儿童发展的特殊价值,充分利用儿童的经验背景,尊重学生的认知需要和情感需求,设计成系列的、综合性的、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教育性活动,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通过生活,学会生活,热爱生活。为学生形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科版《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编辑、湖南省株洲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左梦飞认为,教科版《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材的生活化表现在教材上,具体有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内容的选择以生活为基础,以儿童当下的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孩子生活中的话题成了教材的课题,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成了教材的课题。比如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说说名字的故事”“小敏当了中队长,我什么都没当上”,四年级下册教材第5页中的“没有及时交作业本”、第6页中的“踢球时踢翻了人家的自行车”、第7页中的“捡到自己喜欢的布娃娃”和“妈妈要替小孩折纸参加比赛”、第12页中的“请求好朋友为自己保守秘密”,等等。这些生活中孩子们经常讨论的话题、遇到的问题,成了教材内容的主要源泉。

在生活事件的选取上,教材的取向是:首先,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选取对孩子来说有意义、有价值的生活事件,而不是百分之百的生活的翻版,是以“真实”的生活事件来促进真实的学习过程。其次,以普通的、日常的生活事件为主。教材中所选的这些生活事件是儿童生活中每天都可能发生的事件。如忘带文具、与同学争吵、和教师的矛盾等。这些事件大多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但也正是这种日常生活琐事塑造着儿童的品性和人格。

生活化表现的第二个方面是教材在内容的组织、编写上,遵循的是生活的逻辑,而不是学科知识或道德规范的体系的逻辑。以往的教材设计表现为品德课的学科化和知识化倾向,教材的呈现往往以德目或道德规范为逻辑,强调严密的知识体系结构,从而使德育课程的内容成为一种与生活相脱离的概念体系。编写本套教材的思路是,先理清儿童成长历程中可能遇到的和儿童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社会生活与品德发展的问题,选择设计成系列的、生活化的、综合性的、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教育性活动,来生成教育话题和范例,再按主题进行统整。

生活化表现的第三个方面是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充分利用儿童的经验背景。三年级上册四单元中“过年了,说说你们那儿是怎样过年的”,三年级下册四单元中“走在上学的路上,看看哪些人在为我们忙碌”“爷爷每天都能从阅报栏里看到当天的报纸,谁把树干刷白了”“寻找我们身边的打工组,寻找我们熟悉的‘状元’”等内容都紧密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既让他们感到亲切、熟悉,又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有话说、有感受。

(三)重视情感陶冶,体现情感性

教材注重丰富学生的内心体验,帮助他们深入地感受生活、感受他人,提高其对生活的道德敏感性。情感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www.xing528.com)

一是教材中设计了大量包含情感的内容,这些内容往往表现为生活中看似平凡却值得回味、意义深远的细节和一些具体生活实例。如:三年级下册教材第23页情景“‘醉’字里少写了一横”和“谢谢爸爸”、第24页情景“爷爷,我陪您走走吧”和“奶奶,这是您最爱吃的”、第25页情景“爸爸……我爱您,以后您别回来太晚,妈妈会担心的”;三年级下册教材第23页内容“我的爱是一句贴心的话”,“我的爱是一个小小的举动”等,所呈现的画面都是儿童生活中具体的生活情景、生活事例,结合这些现实性的情景使教育变得形象而充满情感。再如三年级下册第36、37页中的“别难过,有我呢”,第58页中的“您辛苦了”,所呈现的都是孩子们非常熟悉的、具体的生活情景。通过对这些细节的注意、挖掘,教育变得更能打动人、感染人,从而实现心灵对心灵的感应,情感对情感的激发,智慧对智慧的启迪。

二是活动设计着眼于引发学生内心的价值冲突,激发学生的情感波澜,启发学生的道德自觉,即通过适时内省,逐步树立蕴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和普遍伦理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三年级下册第19页“妈妈真爱操心,什么事都不让我干,怎么办”、第59页“我有没有不尊重别人劳动的地方”,四年级下册第3页“把自己曾经隐瞒的错误说出来,你有没有这样的勇气”、第7页“遇到这样的情况,该怎么办”以及“如果不是自己折的,即使得了第一名,你也不会高兴吧”“当别人看不见的时候,你也能做到诚实不欺吗”等,通过孩子们自我反思、自我教育,来实现教育目标。

(四)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体现主体性、探究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新课程提倡自主、探究性学习,本教材设计的活动或主题,大多是需要儿童作为主体来参与其中的,要他们自己动手动脑去做、去探索、去得到结论。学习过程是儿童通过“调查”“实验”“探索”“讨论”“服务”“辨别”“创造”“表现”等多种方式去感受、体验、领悟与表达的过程。

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和结论。

三年级下册教材第26、27页“快乐的全家总动员”,让学生和家里人一起游戏、插花,一起布置房间、修理自行车;第60页“假日小分队在行动”等一系列活动的开展,都是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去体验,在体验中产生真实的感受,在领悟中产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深切的而非肤浅的情感。

三年级下册一单元第8页“适合自己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让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第13页“今天又有新发现”,写下自己的发现等内容,都需要学生作为主体,在活动中自主地发现、自主地探究,自己动手、动脑去寻找答案。而这种答案往往不是唯一的,是没有统一标准的。对学生通过理性思考、积极探究得出结论的肯定与鼓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五)操作性强,拓展空间大,体现开放性

教材在编写中为教师的引导做了比较明确的提示,教材的核心内容突出,有利于教师的操作;同时,又注意点与面的结合,使不同地域的教师可根据各地不同的实际情况进行改编和拓展,从而使教材具有较强的普适性,如城市与乡村儿童的不同生活,教材都有体现。三年级下册四单元“谢谢你,平凡的劳动者”中“采访身边的打工族”“寻找身边的‘状元’”“寻找一个岗位、扮演一个角色”等内容的设计,活动的开展都不再局限于教材、教室,这些活动的开展又能帮助学生从多角度获得更深刻的生活和情感体验。还有三年级下册一单元“我学习 我快乐”中“身边的学问,今天又有新发现”,“家庭因我更美丽”中“寻找身边的危险,平安每一天”;四年级下册“伸出我们的手”中“调查社区中有没有残疾人孤寡老人、失学儿童、困难户,寻找身边专门为他们服务的设施设备”,“我的绿色日记”中“沿着河边走一走”等,这些内容和活动的设计都充分体现了教材的开放性特点。

(六)呈现形式生动活泼,体现趣味性与审美性

教材版式设计新颖、生动形象,人物造型贴近儿童实际,符合小学低年级儿童的审美趣味,为学生所喜闻乐见。如二年级上册第72页“小水管,低着头,滴滴哒哒泪直流。问他哭什么,低头不开口。我来替他擦眼泪,快快关紧水龙头”。

(七)关注广大农村

根据教材编写多样化的要求,本套教材的适用范围确定为:农村兼顾城镇。以农村儿童的现实生活为教材内容的主要源泉,展示发展变化中的新农村、新农家的生活理念。教材的形式选择充分考虑农村儿童的现实需求。教材重视广大农村儿童的体验、感受、向往和追求,帮助他们学会认识、处理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八)教材的不足

(1)不同年级教材之间的内容衔接不错,但在编写风格上略显差异。有的年级编写得很有深度,而有些年级的内容则相对浅显一些。

(2)在教材设计中个别课题显得内容密度较大,一课就有四五页篇幅,对老师进行课时划分造成一定困难。同时,教材范例性的内容比较繁杂,一方面为师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另一方面也可能使老师难以完成教学任务,学生难以充分领悟教材内容,同时,对生活中的教学资源的开发也会受影响。主要关注大中城市儿童的生活状况,对小城镇和农村学生的生活现实重视不够。

(3)存在个别教材内容过于理想化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