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德育管理
德育管理是根据德育的性质和任务,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通过预测、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评价,有效地组织、调动、改善、分配和利用校内外各种德育资源和相关要素,形成德育合力和整体优势,以增强德育实效性,实现德育目标的过程。[16]可见,德育管理就是德育管理者运用各种管理技术对影响德育效果的德育资源和相关因素进行管理,以达到有效地实现德育目标的过程。
在理解德育管理的基础上,可以得出: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管理就是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管理者根据小学品德课程性质和品德课程的目标,在小学阶段,通过预测、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评价,有效地组织、调动、改善、分配和利用校内外各种德育资源和相关要素,形成德育合力和整体优势,以增强德育实效性,实现思想品德教育目标的过程。简要来说,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管理就是德育管理者运用各种管理技术管理组织德育资源和相关的要素,以便有效地培养小学生思想品德素养的过程。从这个定义中可以看出,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管理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管理是教育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德育管理也须遵循教育管理与学校管理的一般规律与原则,以一定的管理思想为指导,通过各种管理机构和教育人员,运用各种管理技术、方法和手段调动各种德育资源,以各种实践活动为载体达到德育目标。
第二,德育管理活动是一种管理活动,但本质上是一种教育活动。所以,德育管理必须以一定的教育思想为指导,管理的方法、技术、手段都必须符合教育性的原则,而不能和其他机构的管理一样以经济效益最大化为原则。因此,德育管理活动过程的各个方面都应当体现为人的品德发展服务,各手段需具有“人”的含义,从而通过管理的手段实现人的品德的发展。
(三)小学思想教育管理的意义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管理是管理活动中的一项特殊管理活动,也是德育实践活动的一种方式,因此,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管理既具有管理活动的意义,也有教育活动的价值。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管理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www.xing528.com)
1.提高思想品德教育活动的效率和增强德育实效性
科学、技术、管理是人类现代社会的三大支柱,现代社会以此三大支柱而存在,其中,管理起主导作用。美国著名管理学家麦克纳马拉说,今天美国之所以先进,是在国策上采取三分技术七分管理的结果。人类社会的各项活动的效率之所以不断提高,就是因为管理思想、管理方法、管理技术等不断进步提高,从而使科学、技术进步加快,进而通过对科学、技术的管理,使社会进步不断加快。因此,通过有效的德育管理活动,能够合理安排德育工作中的各个环节,分配各种德育资源,协调德育实践中的各种关系,从而提高德育活动效率。对德育目标和内容等各方面的管理细分有助于“量体裁衣”“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满足不同学生个体对道德的要求与期望,唤起他们的道德自觉意识,从而增强德育实效,促进学生道德发展。
2.激发德育工作者的积极性
德育工作者的工作状况是实现德育目标的条件,德育工作者是小学德育工作的保证,因此,德育管理的根本问题是如何激发和调动德育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德育工作效益最大化。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管理,一方面要根据德育目标的要求,建立规章制度,让德育工作有章可循,对德育工作者的教育行为实行必要的监督和限制。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是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支持和强化德育工作者那些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行为,同时鼓励他们创新,不断探索,从而提高德育工作的效率。德育工作者队伍涉及人员众多,有学校领导、学科教师、德育教师、班主任、后勤管理人员等,他们都有德育的责任,要调动这些德育工作者的积极性,需要有统一的管理领导。如果领导有方、管理得法,就能将其积极性调动起来,形成合力,提高实效。反之,如果责任不清,就会造成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最后导致教育工作无人问津。现代德育管理就是要充分重视人的因素,充分发挥德育工作者的积极性。简要地说,德育管理最重要的就是激励。
3.协调各种德育力量形成合力
德育管理就是协调,通过德育管理协调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的德育力量,形成合力,有效实现德育目标。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的实施涉及学校党组织、行政、工会和教导处、总务处以及年级组、教研组、班主任、科任教师等各部门、组织和人员,甚至涉及社会、家庭等成员,涉及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等多种途径,涉及人、财、物、时间等各种资源的配置与使用。德育实施涉及的众多因素各有职责和任务,因此,只有通过科学的德育管理,才能将参与德育活动的各个部门、各级组织、各类人员以及各种德育活动有序地组织到一起,相互协调、配合,使它们在各自合适的位置上充分发挥作用、体现其价值,从而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更好地发挥德育工作的整体功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