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运用角色扮演法进行小学思想品德教育

如何运用角色扮演法进行小学思想品德教育

时间:2023-08-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角色扮演法不同于说理或榜样法,一般是以小组的形式开展,是以学生为主体模拟活动,学生参与活动的设计,讨论角色的行为要求等,最后由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并进行行为表演。角色扮演法一般都是以小组的方式进行,学生需要根据各自扮演的角色进行交流,并且在活动过程中也需要根据其他角色的活动与反映进行适应的调整,因此具有灵活性。(三)角色扮演法的步骤明确问题。

如何运用角色扮演法进行小学思想品德教育

人生活在社会中,在不同的环境、时间担当着不同的角色,按照角色行为才能适应社会,也即需学会角色扮演。角色扮演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方式,儿童通过角色扮演学习各种不同的社会行为方式,从而体验他人的角色,更好地理解他人的处境,体验他人在不同情景下的内心体验,因而角色扮演是培养学生道德情感的有效方法。

(一)德育中角色扮演法的理解

角色扮演法(RPT)是美国精神病学家Moreno于1960年所创建的一种社会心理技术,即使人暂置于他人的社会位置,并按这一位置所要求的方式和态度行事,以增进对他人社会角色及自身角色的理解。黄向阳先生认为:角色扮演就是一种引导学生担当别人角色的教育方法。[2]教育中的角色扮演法的实质是通过创设一定的情景,让学生暂时置身于他人的社会位置,并按他人的社会位置所要求的行为方式和态度行事,从而增进学生对他人角色和自身角色的理解,实现更有效地履行自己角色的一种社会化方式。因此,德育中的角色扮演法是指通过创设或模拟一定的道德生活场景,由学生扮演或担当其中某种角色,要求将所扮演的角色者所要求的言语、行为、情感表现出来,从而达到学习新的道德行为或解决道德问题和培养道德情感体验的方法。德育中的角色扮演法,能够对学生品德结构中的知、情、意、行等都产生影响,是一种综合性的德育方法。

(二)角色扮演法的特点

角色扮演法是从社会心理领域发展起来的一种心理技术,后来逐步扩展到教育、管理领域。因此,与传统的德育方法相比,它有一些突出的特点。

(1)游戏的趣味性,能充分激发小学生的参与性。角色扮演法不同于说理或榜样法,一般是以小组的形式开展,是以学生为主体模拟活动,学生参与活动的设计,讨论角色的行为要求等,最后由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并进行行为表演。让学生扮演现实道德生活中不同的角色,探讨角色行为要求,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得以发挥,从而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2)互动性与灵活性,能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在角色扮演活动的设计和实施中,不仅需要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更需要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与协调。角色扮演法一般都是以小组的方式进行,学生需要根据各自扮演的角色进行交流,并且在活动过程中也需要根据其他角色的活动与反映进行适应的调整,因此具有灵活性。学生在与同伴讨论角色要求的过程中扩大道德认知,并在不同活动中变换角色,从而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3)体验性与实践性。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实践各种角色不同的能力、语言、态度要求,同时也增强对不同道德角色的道德情感体验。通过角色扮演活动,加强学生对他人处境、需要和情感的体验,能够帮助学生运用角色变换学习处理人际冲突,改善人际关系,形成正确的道德态度。

(三)角色扮演法的步骤

(1)明确问题。首先明确当前阶段学生经常面临的品德问题,引导学生探讨各种不同角色的行为要求,说明角色扮演的过程与要求。

(2)选择参与角色扮演活动者。在一次角色扮演中需要不同的角色,确定各种角色的行为准则,明确各成员的角色行为要求。

(3)设置情景。布置道具,确定表演路线,明确解决的道德问题。

(4)培训观察者。明确各种角色的观察内容与步骤、观察记录的方法等。

(5)进行表演。进行角色扮演活动,遇到问题可以中止,进行重新设计后继续表演活动。(www.xing528.com)

(6)总结与分享。总结角色扮演表演活动的真实性、对问题认识的变化、情感与态度的状况等。讨论对活动的设计与解决的问题的合理性、表演存在的问题、下一次应当如何改进等。

角色扮演法在德育工作中经常被使用,也能与其他方法综合应用,从而产生更好的效果。比如:今天老师临时有事,让同学当一天老师,我们应当怎么办?今天爸爸妈妈不在家,只有你和没有劳动能力的爷爷在家,让你当一天家长,应当如何办?班干部轮流管理班集体,让学生有作为管理者的体验等。

【学习材料9-1】

斯陶布(1971)曾用实验的方法检验了儿童扮演角色的活动对道德行为发展的影响。他先把幼儿一一配对,然后让其中一个承担需要别人来帮助他的角色,如他想搬一张凳子,可凳子太重,搬不动;或他恰好站在自行车迎面驶来的马路上。另一个儿童扮演帮助别人的角色,他要想出合适的方法来帮助别人,并且要表现出来。然后两个人交换角色。训练一周后,为儿童提供如下的机会:

1.一个儿童在隔壁房间里从椅子上跌下来,正在哭泣;

2.一个儿童想搬一张对他来说很难搬得动的凳子;

3.一个儿童因为积木被另一个孩子拿走了而感到苦恼;

4.一个儿童正站在自行车道上;

5.一个儿童跌倒受伤了。

实验结果表明,受过这类互惠训练的儿童比没有受过这种训练的儿童表现出更多的助人行为。

我国研究人员(李幼穗、王晓庄)认为:角色训练使幼儿角色意识显著提高;角色训练后,实验班幼儿助人行为呈上升趋势,实验班与对照班幼儿助人行为表现出显著性差异;角色训练对于幼儿在特定情境下的助人行为及动机水平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材料来自:张文新.儿童社会性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328-329.)

上述七种德育常用的方法,都各有特点和作用范围。每一种方法都是不可缺少的,但是没有一种方法是万能的。在进行德育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德育目标、内容、途径与对象的个性特点,做出适当的选择与创造性的发挥,才能收到较好的德育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