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冶是通过创设优化的教育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方法。陶冶与说服或榜样不同,它对学生的影响是隐性的。陶冶既不向学生传授系统的道德知识,也不对他们提出明确的目标要求,而是将教育的目的寓于情境之中,通过按教育要求预先设置情境来感化与熏陶学生,既没有强制性的措施,也不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由于学生的理解不同,学生受到的影响也会因人而异,但却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效果,能给学生的品德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
陶冶一直受到教育者的重视。如孔子就提倡用诗歌、音乐来陶冶学生的性情。孟子十分重视环境对人的陶冶作用。陶行知先生十分重视情感陶冶,他强调环境、艺术、校风、学风的陶冶作用。在西方,文艺复兴运动以来,许多人文主义者都重视陶冶对人发展的影响。陶冶是校园文化环境的德育途径发挥作用的重要方法。在现代开放与多元的背景下,陶冶已经成为德育与美育相结合的重要方法。
陶冶法的主要方式有人格感化、环境影响和艺术熏陶等。
1.人格感化
这里主要是指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爱以及教师集体和个人的思想品德作风对学生的影响。教师对学生的爱主要体现在对他们的殷切期望和真诚无私的关心爱护、培养、平等尊重与信任等方面。如心理学中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就表明了教师对学生的期望、爱和尊重对学生的激励意义。教师的爱会使学生变得更加自尊、自爱、自信和自强;反之,如果教师对学生冷漠或歧视、厌恶和不公平地对待他们,学生易变得自卑,甚至智力衰退、精神痛苦和情感畸形。教师的人格魅力、威望越高,对学生的影响力越大,对学生的转化、提高思想品德的感召力就越强。特别是对后进生而言,教师的爱和人格魅力对其转化的影响远胜于其他方法。许多教师转化后进生的成功经验表明,只有从人格感化入手,尊重和信任他们,才能增强后进生的自信,使他们变得自强。
2.环境影响
环境影响是陶冶教育的又一重要方式。一般情况下,良好的环境总是陶冶人的良好品德,不良的环境则往往会助长人的不良思想品德行为。“蓬生麻中,不扶而直”“孟母三迁”等反映出环境对人的影响很早就受到古人的重视。从层次来说,环境包括家庭文化环境、班级文化环境、校园文化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等;从内容来说,主要有物质环境和精神文化环境等。各种不同层次和内容的环境影响构成了学生生活的立体气候,各要素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如学校小气候是社会大气候的“缩影”,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制约;家庭环境也受到社会环境影响。但是,学校作为专门的教育机构,有明确的办学方向和严格的管理系统,有教师的专业化工作,对社会环境具有选择与调控的机制,能够根据目的,构造净化的“小气候”“小环境”,影响学生向积极向上、道德健康的方向发展。只要学校充分认识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意义,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就能够得到抵制与转化。就物质环境而言,学校可以引导学生感受祖国的美好河山,但是更需要注重良好的校园物质环境。校园的合理布局,校舍的朴实与庄重,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设计理念等,都能激发学生的动力。更重要的是,需要进行校风、班风、教风、学风的建设。优良的校风、班风一旦形成,会起到多方面的作用,对教师、学生都有陶冶意义。校风、班风可以形成无形的法规和无声的命令,逐步把个体融于集体之中,发挥集体教育的作用;可以使每个学生增强愉悦感、归属感、自豪感,成为学生进步的动力;能够形成无形的压力,约束学生的言行与思想,也能够对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起到过滤作用。所以,社会形成了对文化环境建设十分重视的局面,无论是家庭环境,还是学校文化环境建设,以及更大的社会文化环境的净化,都得到了相应的重视。(www.xing528.com)
3.艺术熏陶
艺术熏陶可以通过音乐、美术、舞蹈、雕塑、诗歌、文学、影视等艺术形式来进行。艺术来自生活,但是又高于生活。其形象生动、寓意深刻,情理交融、感人至深,在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的同时,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和个性特征的熏陶也会相当的深刻。音乐以节奏来表达人的情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能够陶冶人的性情。古希腊有学者曾认为,音乐“可以治疗人的脾气和情欲,并恢复内心能力的和谐”。美术通过色调和线条造型的独特形式让学生体会大自然和社会生活及人性的美,培养人们对美的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与道德生活中的善、美相契合。文学、诗歌、影视是语言的艺术,体现社会生活,表达创作者的理想和追求。让学生阅读文学作品,不仅可以丰富知识、体验美感,也能够对个人情操的陶冶、理想的形成产生深刻的影响。
充分发挥陶冶方法的作用,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要根据教育对象的特点,做好陶冶因素的选择、组合和重建工作。良好的陶冶环境的选择与建设,需要结合德育目标和对象的心理发展特点,进行有效的组合和重建。结合学校教育的实际,特别是需要做好学校的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的创设工作。环境的创设工作需要把学校各种有陶冶意义的德育因素进行有目的的选择,然后加以合理的组合,或者根据目标进行开发、重建工作。如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学校领导者要充分考虑校园的物质环境与学校文化建设,美化校园,建立整洁有序的校园环境,构建团结、活泼、和谐的校园生活环境,培养尊师爱生、民主守纪的校风、班风,不断改进校园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形成学校的特色。环境陶冶不仅需要建设美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也要利用各种渠道和力量,构建良好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如学校可以通过家长学校宣扬先进的教育理念,帮助社区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同时,还应与社区的各相关部门保持及时的沟通,配合、引导社区创设良好的德育环境。总之,只有各方面力量密切配合,才能创设良好的陶冶环境。
第二,陶冶需要与说服等方法结合起来,才能发挥更强的教育意义。要增强环境陶冶的目的性和教育功能,不能只依靠学生的自发理解和感悟,有必要与教育者的启发、讲解、说服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情境的价值,体会情境的美好与向上的精神,主动地吸取有益的思想,并与自身的品德实践结合起来。学生有认真践行的意识与愿望,才能发挥陶冶的教育意义。
第三,需要大力提倡和引导学生参与教育环境的创设活动。学生在教育情境中受到教育和影响,同时也能够充分发挥主动性,发挥其作为教育情境创设主体的作用,特别是在班风的形成和发扬中的主体作用。学生参与教育情境的创设,也是发展主体精神与主体能力的基本途径。从教育建构主义的观点来看,学生的文化品质是通过与客体的主动建构而生成的。所以,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主动创设班级文化,参与校风的建设,在实践中思考和提高。学生只有参与美化校园的各种劳动、布置教室、维持秩序等各种活动,才能体会到良好的物质环境与精神情境来之不易,非常值得他们去珍惜和创造,也才能更加自尊、自爱,更加严格要求自我,在体验中提高品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