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德育网络是一个开放的交互合作组织,具有交互依赖性、利益均占性、选择重构性等特征。校外德育网络的目的是实施德育活动,网络构成各方围绕这一目的而相继形成交往合作关系。
小学校外德育网络通常可以包括很多合作对象,比如爱心培育基地——敬老院、孤儿院,革命先烈缅怀基地——烈士陵园,科技文化传播基地——博物馆、展览馆、电影院、农科所、广场,生活实践锻炼基地——农场、工厂,亲近自然基地——动植物园,等等。
如何构建校外德育网络?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在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小学校外德育网络的构建存在不少问题。如有的机构名存实亡,并没有真正纳入学校德育网络,也没有与学校合作开展过活动。还有的学校合作单位颇多,但真正起促进、育人功能的加入单位相当少。还有的合作单位只限于挂名,而缺乏实质性分工,导致合作落不到实处。这些单位合作构建德育网络,无非出于这样几种心理:一是虚名原则,即合作单位愈多愈好,至少足以证明自己学校的社会大;二是资源利用原则,有什么就用什么,而不是需要什么就去开发什么;三是经济省力原则,能省就省,当简则简,做做样子就行了,不必考虑效果;等等。
在当前情境下,要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高速发展,要想提高校外德育网络的运行实效,就需要审慎考量以下几个问题。
其一,合作的必要性。合作的价值有哪些?理论价值是什么,社会价值是什么?教育实践价值有哪些?为什么非要与某单位合作?
其二,合作的比值性。双方合作成本有多大,合作效益有哪些?成本与效益的比值怎么样?
其三,合作的可行性。双方合作优势是什么,合作后各自优势怎样发挥出来?合作的可操作性有哪些?可操作的模式是否清晰?
其四,合作的项目性。双方合作的项目是什么,各自责任是什么,怎样检测,怎样保障项目的成功?
其五,合作的参与性。双方合作的方式是什么,各自的参与度、深入度、涉及面、技术工具是怎样的?
其六,合作的期限性。双方合作期限是多长?如果是长期的,就需要解决如何更新项目的问题,否则学生就会感到厌烦。
以上是校外德育网络需要认真考虑的六方面,这些问题的考虑将为建立优秀的小学德育校外网络提供极大的策略性支持。
有关德育途径,从德育的隐性、显性角度看,前面所学的德育课程、德育渗透、德育活动、德育网络都可以划归到显性德育这个大类中去。至于隐性德育的实施途径,我们将不再展开论述,只需要有所了解。隐性德育包括班集体氛围、校园文化、教师人格、教与学的方式、家庭环境和社区环境等。由于隐性德育的潜在性、多样性和不确定性,因而更具有复杂性,这些途径需要大家在实践中探索学习。
【习题与测试】
一、填空题
1.从德育途径的显隐性质看,显性实施途径有德育课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2.作为德育途径,小学德育课程的显著特点有:内容的综合性、地位的正规性、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3.小学德育渗透的实施策略有规划渗透内容、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4.校内德育网络运行的策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网络主体交互和网络反馈优化。
二、讨论题
小学德育活动具有哪些特点?
三、论述题
怎样构建校外德育网络?
【扩展阅读书目】
1.温健华.以学生为主体,实施开放性的思品教学[J].教育科研论坛,2010(7).
2.曹东燕.构建生活化德育课程[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4(10).
3.王清平.小学德育课程活动教学的策略[J].教育评论,2003(1).(www.xing528.com)
4.叶明非,金明亮.隐性德育课程的构成初探[J].教育探索,2002(10).
5.张艳红.隐性德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2).
【“习题与测试”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德育渗透、德育活动、德育网络。
2.目标的显在性,知识的系统性。
3.紧扣学科特点,把握渗透分寸。
4.网络规模适中,网络惯性改良。
二、讨论题
通常,小学德育活动均是经过策划准备了的,具有操作性、主题性、系列性和评价性等特点。
所谓操作性,是指小学德育活动需要学生作为主体参与其中,在操作过程中丰富并改善体验认知、情意深度,也便于强化形成行为习惯。
所谓主题性,是指每次德育活动都富有主题意义,这种意义显现得越充分,师生参与活动的情绪就越高昂。
所谓系列性,是指每次德育活动在实质上都属于某类德育活动中的一项,要么属于季节性系列,要么属于主题性系列,要么属于领域性系列。
所谓评价性,是指每次德育活动都会被师生加以评议,被德育部门加以评价,被社会部门、社会团体、市民加以评价。
三、论述题
如何构建校外德育网络?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在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小学校外德育网络的构建存在不少问题。如有的机构名存实亡,并没有真正纳入学校德育网络,也没有与学校合作开展过活动。还有的学校合作单位颇多,但真正起促进、育人功能的加入单位相当少。还有的合作单位只限于挂名,而缺乏实质性分工,导致合作落不到实处。这些单位合作构建德育网络,无非出于这样几种心理:一是虚名原则,即合作单位愈多愈好,至少足以证明自己学校的社会大;二是资源利用原则,有什么就用什么,而不是需要什么就去开发什么;三是经济省力原则,能省就省,当简则简,做做样子就行了,不必考虑效果;等等。
在当前情境下,要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高速发展,要想提高校外德育网络的运行实效,就需要审慎考量以下几个问题。
其一,合作的必要性。合作的价值有哪些?理论价值是什么,社会价值是什么?教育实践价值有哪些?为什么非要与某单位合作?
其二,合作的比值性。双方合作成本有多大,合作效益有哪些?成本与效益的比值怎么样?
其三,合作的可行性。双方合作优势是什么,合作后各自优势怎样发挥出来?合作的可操作性有哪些?可操作的模式是否清晰?
其四,合作的项目性。双方合作的项目是什么,各自责任是什么,怎样检测,怎样保障项目的成功?
其五,合作的参与性。双方合作的方式是什么,各自的参与度、深入度、涉及面、技术工具是怎样的?
其六,合作的期限性。双方合作期限是多长?如果是长期的,就需要解决如何更新项目的问题,否则学生就会感到厌烦。
以上是校外德育网络需要认真考虑的六方面,这些问题的考虑将为建立优秀的小学德育校外网络提供极大的策略性支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