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学德育活动:20个种类,实效至上

小学德育活动:20个种类,实效至上

时间:2023-08-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小学德育活动具有其他德育途径所不可替代的功能。小学德育活动有四大类别,每一类别又包括不少种类,总计大约有20个种类。与此相反,农村小学一般不重视德育活动,很少开展,结果学生的发展水平不佳。小学德育活动要讲求实效,不能贪图虚名、贪大求洋,一定要因人而异、因地制宜。

小学德育活动:20个种类,实效至上

小学德育活动是小学德育实施的又一基本途径,与德育课程、德育渗透注重体验性认知不同,德育活动注重的是操作体验,即基于操作、通过操作形成体验,从而促进情感、认知、行为的积极正向生长。

在小学,德育活动通常包括主题活动、班队活动、阵地活动、实践探究活动四大类别。主题活动,有品德性主题活动、思想性主题活动、学习性主题活动、季节性主题活动、文体性主题活动等。班队活动,有班会活动、中队活动、大队活动。阵地活动,有板报活动、橱窗活动、升旗活动、文化长廊活动、课间操活动、红领巾广播活动、社会基地活动等。实践探究活动,有生活性探究活动、社会性探究活动、学习性探究活动等。综合起来,各类德育活动共计近20个类别。

通常,小学德育活动均是经过策划准备了的,具有操作性、主题性、系列性和评价性等特点。所谓操作性,是指小学德育活动需要学生作为主体参与其中,在操作过程中丰富并改善体验认知、情意深度,也便于强化形成行为习惯。所谓主题性,是指每次德育活动都富有主题意义,这种意义显现得越充分,师生参与活动的情绪就越高昂。所谓系列性,是指每次德育活动在实质上都属于某类德育活动中的一项,要么属于季节性系列,要么属于主题性系列,要么属于领域性系列。所谓评价性,是指每次德育活动都会被师生加以评议,被德育部门加以评价,被社会部门、社会团体、市民加以评价。

小学德育活动具有其他德育途径所不可替代的功能。一是活动具有综合性,可以全面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能力、情意、行为水平、行为习惯、人格修养,其中,仅能力就包括环境应对、活动设计、活动组织、项目操持、人际协调、评价反思、调控完善等多种能力;二是活动具有策划性,可以把德育问题、教育资源、教育人力、教育环境等有效整合起来,把方方面面的人力、物力聚合、集中起来,产生倍增效率;三是活动具有操作性,在德育活动的操作过程中,学生主体能动性得以充分调动,潜力得以充分发挥,创造性、情意性、人格性等维度的力量空前高涨;四是活动具有评价性,学生之间容易形成评比、竞争、合作意识,自我评价、自我调控和社会性评价能力可以得到很好的发展。

针对小学德育活动的特点、功能,我们对小学德育的实施策略提出如下见解。

第一,全面规划,总量控制。小学德育活动有四大类别,每一类别又包括不少种类,总计大约有20个种类。在实践中,城市小学比较重视德育活动,有的学校开展频繁,结果搞得家长、科任教师颇有微词。与此相反,农村小学一般不重视德育活动,很少开展,结果学生的发展水平不佳。事实表明,不重视、少开展德育活动是错误的,对处于飞速发展时期的小学生来说不仅是一种重大损失,而且是一种重度伤害,就如同缺乏营养造成机体伤害一样。但如果德育活动开展过多,师生疲于应付、心生烦恼,这不仅损害师生的德育积极性,也给教学带来负面影响,还会过多挤占教学时间,以至于直接影响教学质量。此外,还要防止忽冷忽热,一段时间里无人问津,一段时间里这活动那活动来来去去,这不仅不利于师生的操作体验,而且不利于师生反思、交流,甚至很可能导致形式主义。为防止小学德育活动出现过多、过少和冷热病等不良现象,学校德育部门应当着眼于学生在校的6年时间,与教师讨论制订一个宏观的德育活动安排方案,然后制订年度德育方案,最后制订学期德育方案。具体到每一年、每一学期,需要明确总量控制,不得超量,也不得少量。在活动的时段分布上,不仅要协调德育活动和非德育活动的安排,还要前后衔接、均匀分布,力争使得学生在各个时段均能获得持续发展。

第二,统筹兼顾,均衡发展。在近20个种类的德育活动中,需要统筹安排,力争各类德育活动都能妥善兼顾,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的全面均衡发展提供保障。在实践中,不少学校的德育活动单一,这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均衡发展,而且让学生感到单调乏味,实施效果自然也不好。从学生心理发展看,不同种类的德育活动有着不同的促进功能,下面就以主题性德育活动为例来具体阐述。

品德性主题活动,着眼于学生的行为、习惯,输入新认知、新模式、新情境,通过观察感悟、对比反思、矫正调试、身体力行等方式,增加学生的行为体验,改变学生的行为模式和行为机制,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品质和人格品质。(www.xing528.com)

思想性主题活动,着眼于学生的思想观念、理性认知,输入新思想、新观念、新见解,通过感知、理解、思考、讨论、观摩等方式逐步内化新内容,增加学生的认知性知识,改变学生的认知性结构,以此规范、统一学生的思想认识和思想观念。

学习性主题活动,着眼于学生的学习能力,输入有关学习的信息、模式、成效等,通过感知体验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新学生的学习方法,增加学生的学习体验,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季节性主题活动,着眼于自然环境中德育资源的利用,输入季节性德育的信息、线索和价值,通过组织、观感、交互、沉浸、想象、总结、展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感性潜力,激活学生的身心细胞,培育学生的人文自然情怀和集体观念,以此提高学生的身心活力。

文体性主题活动,着眼于特长发展和文化传播,输入项目信息、娱乐信息和美育情调,通过组织、训练、比赛、评比、观感、欣赏、总结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成功激情,培育学生的兴趣爱好、团结竞争意识,发展学生的美育能力、体育能力、合作竞争能力。

第三,因人设计,因地制宜。小学德育活动要讲求实效,不能贪图虚名、贪大求洋,一定要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在当前的小学德育活动实践中,普遍存在“一刀切”的现象,通常是全校班班一个主题、一个模式、一样标准,稍微民主一点的学校也只在评价标准上把低年级与高年级区别对待。以班会活动为例,时下不少学校忙于追风经典阅读和传统文化,把传统读物的阅读作为德育活动主题,要求班班都要开一次主题班会,主题班会的形式不限,但标准要求氛围浓厚、学生投入、质量效果好、形式新颖活泼、思想教育深入等。事实上,这是注重表演的评价标准,而且是虚拟情境中的虚拟表演,只能图个热闹,不能落实在生活中、行为上。与此相反,如果从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就应当根据高低年级学生的差异制订出不同的推进方案。比如低年级属于初入阶段,可以开一次朗读会;高年级属于践行阶段,可以组织一次学习心得交流会,或者组织一次考察——寻找身边的传统读物,等等。当然,身边是否有传统读物,这要看本地的文化氛围和传统传承情况,也就是说要因地制宜把本土资源利用起来。

第四,精心组织,严抓质量。小学德育活动不在多,而在精。什么是精?一是精心策划,每年抓住几次关键时刻,推出几个系列活动,逐步深入下去,持续开展下去,步步扎扎实实。二是精心组织,人人明白,个个投入,严抓不懈,各项训练落实到位,每个环节严密紧扣。三是精益求精,不断追求更好的质效,力争获得最佳效果。在一个学校,不是要年年改革、次次创新,关键是人人要有责任心,要有质效意识,否则,德育活动再多,形式再新,也不会有什么效果。以红领巾广播站为例,这是传统阵地,许多大一点的城镇学校都有。但是,在不同学校就有不同的质量。有的学校播音质量好、学生积极性高、内容形式多样、与生活联系紧密,因而师生们爱听;有的学校播音质量差、学生积极性低、内容形式单一、与生活联系少,整个组织松散疲沓,因而师生们都似听非听,没有什么效果。

第五,反思总结,宣传评比。小学德育活动是活动,但更是教育。什么是教育?一是要有正面性、榜样性,每次活动应当评出优秀项目、优秀学生、优秀团队、优秀教师等;二是要有内化性、浸染性,每次活动要让学生总结、讨论、反思,以促使他们把习得的信息内容加以个性化、经验化,把形成的正面经验进一步扩大传染;三是要展示宣传成功经验和获得的规律性认识,借以巩固深化学生的德育认知,增加学生的德育行为成功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