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渗透具有四大特点。
(一)天然性
从学科教学的角度看,学科的教育性决定了德育渗透的必然性,学科内容所包含的人文性决定了德育渗透的可能性,认知、情意、践行的一体性决定了德育渗透的可行性,教师教书育人的天职决定了学科德育渗透的天然性。天然性,是德育渗透的最高概括,它包含了必然性、可能性和可行性。
从小学生的角度看,小学生处于心理、人格、习惯快速成长时期,一刻也离不开德育教育。他们对德育的需求和对其他学科知识一样如饥似渴,一样天然需要。正如,学科知识是认知发展的养料,德育则是人格发展的钙片,二者对处于关键成长期的小学生来说缺一不可,这种需要是具有天然性的。
(二)依附性
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德育内容依附于学科知识内容,蕴藏于学科知识之中,既不能离开学科知识,更不能独立于学科知识之外,因而,具有显著的依附性。具体地说,依附性就是没有独立性,其内容与形式均缺乏独立形态,并始终处于隐蔽、分散、无形等状态。(www.xing528.com)
(三)融合性
学科德育渗透在内容上是融合在学科知识之中的,在形式上也是融合在学科知识教学活动之中的,内容融合决定了形式融合,而形式的融合又反过来推动了内容的融合。具体地说,德育内容与学科知识往往具有多种不同样式的融合,这些不同样式的融合直接决定了德育渗透在教学形式上也必须采取相应的融合方式,而不同的融合方式则在一定程度强化了学生的整体性认知体验,有助于形成知情意行的整体性心理结构,从而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促成德育内容与学科知识的融合。
(四)无痕性
在学科德育渗透上,有人提倡大张旗鼓,有人主张悄无声息,还有人主张系统规划,这些不同的实施策略实则反映出人们对学科德育渗透这一途径的特点认识不一。从天然性、依附性、融合性看,德育渗透的实施更需要的是了无痕迹,即要求具有无痕性。无痕,并不等于无声,也与大张旗鼓不矛盾,更与系统规划没冲突,这里强调的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适宜、适度,顺理成章。比如,在语文课上,当慷慨激昂的课堂氛围已经形成,这时的德育渗透就无须缓声细气、躲躲藏藏。在低段数学教学中,思想教育内涵单薄,也就无须硬性规划要去渗透什么,倒是应当注重渗透培养的学习习惯、思维习惯和数学兴趣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