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正面教育、积极疏导原则的含义
正面教育、积极疏导原则是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转化”规律的反映,符合儿童正处于道德认识迅猛发展时期的年龄特点,也符合人认识事物的心理发展规律。正面教育、积极疏导原则指的是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入手,依靠和发展他们自身的积极、正面因素,去克服或转化他们思想品德中的消极因素,切实改善他们品德的知、情、意、行等因素。儿童正处于心理、品德发展的突变期,出现各种品德问题是正常的现象。出现问题时,我们不能“堵”,而应进行疏导,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儿童的道德选择能力。历史事实证明,过多的灌输与道德命令并不能真正培养良好的道德素养,只能形成表里不一、言行分离的人。强迫与命令只能规定可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而不能强制想什么、不能想什么,也就不能提高选择行为依据的判断力。所以,我们经常听到学生说:“我妈告诉我这样做的,所以我就这样做。”因此,在价值观、道德多元的时代背景下,进行积极的疏导,才能培养学生的道德思维与判断能力,完善个人德性。
(二)贯彻正面教育、积极疏导的原则
1.教育者坚持正面循循善诱、以理服人
所谓循循善诱,是指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启发学生理解自己在思想、行为中的问题,弄清出现问题的原因及行为的后果,从而自觉地履行自己的道德职责。在多元化的背景下,对待思想认识问题只能说服,不能压服,压服只能取得暂时的效果。青少年学生单纯、热情、直率,缺乏社会经验,看问题易片面与简单化,品德上有缺点,行为上有过失与错误,是成长中不可避免的。这就需要在德育中讲明道德,疏通他们的思想认识,才能真正做到以德服人、以理服人。比如,随着经济的发展,网络与移动通信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可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如果不能正确利用,也会产生许多不良的影响。现在许多学生沉溺于网络不能自拔,对此,是命令禁止还是疏通思想,提倡合理利用与加强监督,就体现了是否能运用疏导原则的思想。
2.要善于因势利导,发扬积极因素
因势利导是发扬积极因素与循循善诱的保证。所谓“因势利导”,是指要将学生的积极因素、主动性、创造性引导到正确方向上来。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认识到任何人都是优点与缺点的综合体,教育的关键在于充分挖掘、发展学生的优势与特点,所以,需要持积极的观点看待青少年学生。青少年精力旺盛、活泼好动,充满青春活力与梦想,积极参加自己喜爱的活动。这是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不能要求他们像“小大人”一样循规蹈矩。当然,在活动过程中,肯定会出现不合规范的问题。但是,这一问题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我们应当把他们的青春活力引导到符合社会需要的正确方向上来。
做好因势利导、发扬积极因素,要求教师能够全面关心、了解学生的“势”与“积极因素”是什么,导向何处,扬得多高。(www.xing528.com)
【案例7-2】
实验班有一名学生学习吃力、性格内向、自控能力不强。他终日沉默寡言,处在被人遗忘的状态。在同学眼里,他是一只丑小鸭。为了唤起他的自信心,老师想了很多办法。
一次,王老师无意中发现,这位同学画的“小人儿”逼真、有趣。于是,王老师在班队课上举行了一次“画出最有智慧的人”的比赛,结果,该同学得了第一名。这下,“丑小鸭”变成了同学心目中的“小天鹅”。随即,老师把布置“学习园地”的任务交给了他,大家欣喜地发现他变得活跃了,爱笑了,爱和同学一起玩了。随之而来的是他能按时交作业了,虽然准确率还不高,但毕竟他能按时自觉完成任务了。在学校首届科技周科幻画比赛中,他还获了奖。
本案例中问题的解决反映了遵循“因势利导,发扬积极因素”的要求。
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青少年学生积极主动,有很强的自尊心、荣誉感。但他们缺乏一定的社会经验,不能正确认识社会和人生问题。教师要予以启发、指点,使他们做事情时能够考虑到他人与社会,关心他人、祖国和世界,与周围形成和谐的关系。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往往有好的动机,但是却有可能做出错误的事情,得到与动机相反的结果。所以,要坚持正面教育,对他们表现的积极性和微小的进步、身上所蕴含的积极因素都要加以肯定,多加赞许、表扬和激励,引导其向正确的方向发展,以培养优良品德。当然,在以表扬、激励为主,激发积极因素时,也需要批评与处分等辅助手段来约束不良行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