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提升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实效的策略

提升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实效的策略

时间:2023-08-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德育、学校德育与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影响德育实效的因素众多,并且各种因素相互关联。德育过程中,教师的能力和素质是影响德育实效的重要因素。(二)加强德育研究以研究促进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发展和德育实效性的提高,就相当于以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社会的发展一样。

提升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实效的策略

(一)加强德育管理

科学、技术、管理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管理起主导作用。美国著名管理学家麦克纳马拉说,今天美国之所以先进,是在国策上采取三分技术七分管理的结果。瑞士经济学家肯德曾盛赞管理学对人类的意义,他说:“19世纪是工业世纪,20世纪则作为管理世纪载入史册。”这都充分说明管理对于现代社会发展的价值。现代之所以成为可能,现代性不断提高,主要原因就是现代管理的持续发展和变革。现代管理的进步和提高,促使人类社会的现代科学课题不断被攻克,科学发展的速度不断加快,而作为科学具体应用的技术也由于科学发展的加快而不断更新。人类社会各项活动的效率之所以不断提高,就是因为管理思想、管理方法、管理技术等不断进步,从而加强和改善了对科学、技术的管理,进而使科学、技术进步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推动管理技术、手段和方法的不断变革,管理的变革与发展促使对科学、技术的管理得到加强,因而社会进步不断加快,使科学、技术、管理三个支柱发展形成良性互动和循环。社会的发展也如此,社会管理的变革与发展使社会的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管理的变革使各项社会活动的效率不断提高,所以,现代的管理方式也是现代社会的标志。因此,管理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起着主导的作用,具有根本性影响。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以现代德育管理的加强为统领,来提高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加强对德育工作的管理,可以使影响德育实效的各项因素达到优化组合和配置,达到效益最大化。科学有效的德育管理可以提出切实的德育目标、改善德育环境、调动德育工作者的积极性,进而带来成功的喜悦及和谐的人际氛围,产生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有用的精神产品,满足人们一定的精神需要。[9]如,通过加强对德育研究的管理,提高研究水平,加深对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原则、模式的认识,进行提高德育实效的实验,探索提高德育实效的措施。提高德育工作队伍的素质也需要德育管理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提高德育工作队伍素质就是为制度做保障,而管理制度的完善中最重要的就是管理基础性工作。当然,要加强对德育工作队伍的培训,更是离不开管理的参与。通过加强对德育过程的管理,合理安排德育工作中的各个环节,分配各种德育资源,协调德育实践中的各种关系,使各种资源充分实现其价值,实现提高德育活动效率的目的。对德育目标和内容等各方面的管理细分有助于“量体裁衣”“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满足不同学生个体对道德的要求与期望,唤起他们的道德自觉意识,从而增强学生品德发展的主动性。此外,“课程的实施涉及校内外的联系、学校课程的安排等多方面的问题,需要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学校、教师、家长、社区等各方面的相互配合,并建立相应的课程管理机制”[10]。这其实就是通过德育管理实现德育环境的一致性来提高实效。所以,我们能够以加强德育管理为统领,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加强德育管理要做的第一步就是更新德育管理理念。21世纪是知识经济信息社会的时代,人的民主意识和对自由、自主的追求更加强烈,因此,我们不能用工业社会的管理思想对德育进行管理,需要更新德育管理理念,才能提高德育的实效。

(1)树立以人为本的德育管理理念。以人为本就是把学校德育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置于人的发展,强调管理服务于人的发展,促进人和组织的共同成长,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的种种合理需要,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使学校管理者不是单纯靠行政命令、规章制度和各种强硬措施来进行管理,而是创造民主、自由、平等、有效的育人环境。通过制定符合人性的管理政策、措施,通过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等来使德育管理者和被管理者达到最佳优化,从而提高德育的实效。

(2)确立系统论理念。系统论观点是一般方法论,是看待、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德育、学校德育与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影响德育实效的因素众多,并且各种因素相互关联。德育实践应当把德育系统各个要素的结构、功能运动等有效地协调起来,使其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最大限度地发挥系统的功能,实现德育实效的提升。

(3)人力资源开发的管理理念。德育过程中,教师的能力和素质是影响德育实效的重要因素。教师的能力和素质是通过开发而得到不断提升的,因此,现代德育管理应当树立人力资源开发的理念。通过培养、实践、激励等各种方式、途径开发教师的潜能,而不能像过去的管理那样只重使用而不重开发。当然,学生是最重要的教育资源和力量,因此,对学生的管理也同样应持人力资源开发的理念,加强对学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而不能只当作管束的对象。

(二)加强德育研究

以研究促进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发展和德育实效性的提高,就相当于以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社会的发展一样。我国提出要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要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而科学技术的进步必须靠研究,只有不断加强研究,特别是原创性的研究,科学技术才能不断发展进步。因此,我们必须以加强德育研究引领德育的发展和促进德育实效性的提升。“为了本课程的顺利实施,教研部门要配备合格的教研员,以正确的教育观念进行教学管理和指导。教研员应针对课程实施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与教师一起开展讨论研究,让教研活动、评价活动有效地帮助教师正确理解本课程标准,提高教学质量。”[11]研究对于德育课程的实施尚有如此意义,那么研究促进德育工作的意义也就可以想象了。

通过加强德育研究,可以制定更加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心理发展特征的德育目标。通过心理学的研究,还能够加深对小学生心理发展和年龄特征的认识。德育方法的改进也需要研究成果的指导才能在原有的基础加以发展。德育内容选择和德育资源的开发更是离不开德育研究的支持作用,否则这些工作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样的,教师水平的提高也离不开德育研究的支撑,教师的培训就是教育研究中的一项大课题,只有通过加强研究才能开发适合教师特征的培训教材,总结出适合教师在职培训的教学方法。总之,加强德育研究是提高德育实效的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如果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那么德育的实效性就不可能提高。

(三)更新德育观念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有什么样的思想观念就会有什么样的行动。因此,要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就必须树立正确的德育观念,更新那些不能适应时代的观念。树立正确的德育观念,首先应引导教师确立正确的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等。第八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对过去的教育观念的重大突破,要求教师确立能适应时代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正确的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学习观。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观,认为教学不只是课程的传递和执行的过程,更是课程的创生与开发的过程;教学不仅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还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不仅要重结论,更要重过程。[12]因此,我们对德育课程、德育课堂教学的观念也需要做出相应的改变,才能适应课程改革的发展。由于心理学、社会学的发展,对人、学生的认识也形成了新的看法,形成了新的学生观。新课程认为学生是发展的人、独特的人、具有独立意识的人。[13]对学生认识的改变,德育实施的方法、教学的组织、德育活动的设计等都需要形成新的观念才能有效地实施德育教学。(www.xing528.com)

只有不断加强研究,才能产生符合课程发展、学生发展、教学发展的新的德育观。

(四)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

德育实施的关键是人,是德育工作队伍的素质。建立适应人的需要的德育制度,才能产生有效的德育行为。琼·托马斯曾说过:“革新的成败,最终取决于全体教师的态度。”[14]教师在中小学德育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知识素质、能力素质、思想素质及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学生思想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的养成。[15]所以,加强德育工作队伍的建设,是提高德育实效的根本。无论是德育课程的建设、德育资源的开发,还是德育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德育方法的实施等,最终还是必须依靠人,依靠德育工作人员来完成,所以,加强德育工作队伍的建设是提高德育实效的根本。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也是提高教师的示范性的基础。

1.加强德育工作队伍的师德建设

在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要把师德建设放在首要位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强调要“切实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广大教师要坚持社会主义教育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守法律法规;树立先进教育理念,自觉遵循教育规律,积极推进教育创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育质量;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思想,全面关心学生成长,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公平公正对待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形成相互激励、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自觉加强师德修养,模范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以自己良好的思想和道德风范去影响和培养学生;大力提倡求真务实、勇于创新、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和学术精神,团结合作、协力攻关、共同进步的团队精神,努力发扬优良的学术风气。坚持科学精神,模范遵守学术道德规范,潜心钻研,实事求是,严谨笃学,成为热爱学习、终身学习和锐意创新的楷模。”[16]师德建设决定教师队伍建设的成败,也决定我国整个教育事业发展和改革的成败,决定着德育工作的实效。

可以通过师德讲座、座谈会、典型事迹报告、巡回演讲、社会实践等不同的形式,对教师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使教师能够本着对一代负责、对民族负责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投身于教书育人工作中,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用自己美好的言行潜移默化教育学生和影响学生。[17]

每年教师节的师德论坛就是提高师德的好方式,只是需要不断改进,以增强吸引力和受益面。还可以通过建立和完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奖惩制度促进其实施的形式,建设制度育德,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

2.提高德育工作队伍的育人能力和研究能力

加强教师德育培训,其一,在教师继续教育中结合实际增设有关德育的内容,为教师提供一定的育人指导;同时可规定教师修习一些德育必修课程,提高教师的德育能力。其二,将多种培训方式结合,提高培训成效。比如,可将教师轮训与集训相结合、离岗培训与在岗培训相结合,促使教师德育观念转变和德育知识更新;同时激励教师通过自身努力提高自己的德育知识与能力素养。其三,加强德育校本培训,提升教师素质。[18]在树立正确观念的前提下,德育工作队伍的能力建设是重点,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管理者应依法采取各种措施和途径,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育人能力。

新课程要求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因此,提高教师的德育研究能力既是新课程的要求,也是提高德育实效的重要条件。教师通过研究,加深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探讨在德育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新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参与各种课题研究或进行行动研究等方式提高德育研究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