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上述各指标的规定性受多种因素制约。如音乐、美术课的开齐开足的具体含义就与“教材”这一因素相关。可以较为肯定地说,如把开齐开足定义在“无条件执行现行大纲、教材”上,在一段较长的时期内,在农村、在贫困地区“普及”学校艺术教育几乎就成为不可能。通行的主流教材对“普及”来说似乎是要求过高了些,在艺术技能上和某些内容上都存在着脱离贫困地区学生的艺术素养基础和生活实际的现象。
2.群众性的艺术活动是与“艺术学科课”同等重要的学校艺术教育普及途径。几乎所有参试县、校都在自己的经验总结报告里突出地讨论了学校艺术教育活动在“普及”中的重要意义。课外、校外艺术活动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实践性”,大多数情况下,课外、校外艺术活动能为学生提供重要的“创造”美的机会,因而对学生艺术素养、审美素质的提高极具培养功能。平昌县江口镇第一小学校的报告认为:丰富多彩的课外艺术活动是孩子们自由试飞的艺术天地,使孩子们的艺术情趣得到自由发挥和培养。
达川市(今达州市通川区)教委的报告则认为:
课外艺术活动相对于音乐、美术学科教学来讲,教学内容更为广泛、教手段更为灵活、教学方法更为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个别指导,因此,课外艺术活动在拓展学生知识领域、培养能力兴趣与特长、陶冶情操、锻炼意志等方面,比学科课程的作用更大。并进一步指出:普及学校艺术教育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教学形式、方法单一,只设置音乐、美术课程,没有开展形式多样的艺术活动,忽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感因素,不能激发和保持学生对艺术的学习兴趣,发挥艺术教育应有的作用。
很多学校都报告了当艺术学科课一时难以“开好”的时候,抓艺术活动是一种很好的普及方式。平昌中学的感受是,在升学压力和重荷下,以能深深吸引学生的艺术活动来展开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确能发挥艺术教育的“辅德、益智、壮体、健美、丰劳”的功能。
平昌县德胜小学的报告陈述了这样一个事实:该校的艺术教育工作的“空白突破”,主要是从抓课外、校外艺术教育活动撕开口子,他们的体会是,艺术教育活动既提高了学校办学水平和活力,提高了学校的社会知名度,又丰富了山区的文化生活,深得政府和民众好评。(www.xing528.com)
宣汉县南坝镇的几所学校、邻水丰禾中学和职业中学的报告中都谈及上述方面的深刻体会。
3.强化师范艺术教育,注意培养兼职艺术师资是解决普及艺术教育中的师资问题的重要途径。
对《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的师资配备任务,虽然在短期内很难实现,但今后一段时期内的艺术师资缺额,《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设想从“可按区域设立中心艺术教研组;在邻校间开展互相协作,交流授课;聘用校内外有艺术教育专长和教学能力和其他人员兼职”等办法解决。我们的思路是:认真审视我国小学教育中的“分学科专任制”教师分工制度,参考世界上许多国家通行的“教师包班制”,把原作为临时变通办法的“其他学科的教师兼任艺术课”改制为主流做法。也就是说,首先是从师范教育系统改革开始,注意给师范学生以包括强化艺术教育在内的更加“综合性的教育”,使毕业生能胜任包括艺术课在内的几门学科的教学工作。国外的实践表明,这种“包班制”的做法有很多优点。
4.在艺术教育的管理指标上,设置人员承担管理专职、建立管理评价机制等无疑是重要的。但就管理的任务而言,制定好在本地、本校普及艺术教育的实施“规划”可能是实现普及的关键。试点县、校的情况表明,普及任务完成较好者,都是做出了既符合普及要求,又切合自身实际的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