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育布局调整中西部农村学校:障碍与方案

教育布局调整中西部农村学校:障碍与方案

时间:2023-08-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中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的布局调整,尽管遵循了以集中办学为方向,以提高办学效益为目标,宜拼则拼,宜增则增,有组织、有步骤地进行调整的原则,各级政府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但在实施的过程中还是面临许多的困难和障碍,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方面:(一)贫困地区经济落后,“普九”教育难以实现经济不发达是制约云南省义务教育发展的关键原因,也是阻碍农村中小学校结构调整的重要因素。

教育布局调整中西部农村学校:障碍与方案

我国中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的布局调整,尽管遵循了以集中办学为方向,以提高办学效益为目标,宜拼则拼,宜增则增,有组织、有步骤地进行调整的原则,各级政府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但在实施的过程中还是面临许多的困难和障碍,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贫困地区经济落后,“普九”教育难以实现

经济不发达是制约云南省义务教育发展的关键原因,也是阻碍农村中小学校结构调整的重要因素。2001年全省农村居民平均消费水平只有1 646元,尚有92个县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在1 500元以下,还有405万特困人口,500多万贫困人口。学生上学,前提是要生存,要喂饱肚子,不然的话,他们宁可在家放牛,至少可以吃饱,这样就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学校要解决学生吃饭的问题,学生交不起粮,交不起钱,只能欠,但学校不能不让学生吃饭,所以只有到处化缘,找相关部门要粮食。学生吃饭,只是一小碗饭,一小碗菜汤,汤是用辣椒加点土豆或者青菜煮的,其他的菜就没有了。长此以往,这些正在长身体的孩子营养跟不上。有的老师就自己喂猪,来给学生补餐。如有的学生在学校吃饭一个月只交10元,而贫困地区没有其他的经济收入,一个家庭一个月拿10元钱都很困难,学校只有让学生欠着,不能催,一催,容易伤及学生的自尊心,回家后就再也不来了。有的学生交不起粮食,或者学校粮食不够了,就只能人均少吃点,学生饿坏了,就去偷老百姓地里的玉米、土豆和红薯充饥。老百姓受损失,学生被抓了要挨批评,学生受了批评回家后也不来上学了。另一种情况是,由于家里穷,他们十多岁就出门打工赚钱,认为读一个初中毕业,也不能改变他们多大的命运。小学毕业识几个字,进城打工分得清男女厕所,会进行钱的计算也就行了,所以不愿意继续学习。由于经济的落后和家庭的困难,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后,学校离家远了,寄宿后增加了家庭的生活交通开支,许多家庭无法承受,只得让孩子辍学。因此,贫困地区“普九”目标很难实现。

(二)办学经费投入不足,学校正常运转困难

受人口出生情况变化的影响,农村小学生源少,亟须重整,进行集中联办。初中正值生源高峰,校舍普遍不足。从长远着眼,农村中小学必须进行合理布局调整,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在农村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中,政府要求一些学校实行合并,但却没有提供相应的办学条件。如有的学校被撤销前本来有较好的校舍和运动场,但合并新迁后这些都不能用了,实验器材在搬动的过程中损坏了不少,也没有资金重新配置起来。一些在实际布局调整中保留的中小学校学生人多了,教室、教学仪器设备和图书馆都不够用了,师生宿舍、寄宿制宿舍和食堂等都严重不足,生活辅助设施不配套,以致教学工作的开展和生活的正常运行都会受到影响。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一些生源相对较多的学校,教学用房和师生生活用房普遍不足,寄宿生生活条件差,有的学校大部分学生只能睡在教室里,有的甚至睡在走廊上和楼梯口。

几年来“一费制”标准没变,而煤、水电等费用及交通费不断上涨,这导致学校经费更加紧张。山区农村中小学学校布局分散,小学依行政村设置,学生人数减少,10—40人之间的教学点占80%。这些学校收入少,在“一费制”中减去课本费、纸本费、水电费、办公费、报刊费等之后所剩无几。而且各学校普遍还遗留有不同程度的“普九”债务,学校运转较为困难。“两免一补”虽然为学生家长解决了后顾之忧,使入学的学生增多了,但是“两免一补”中免教科书给学校带来很大的问题,如有些学校欠新华书店几十万元的教科书款,因而不得不挪用学生的半寄宿、寄宿制的经费。对寄宿制学校而言,目前只有小学有补助,一些贫困学生上初中以后得不到类似的寄宿制补助,由于生活困难而辍学。因此,希望国家对贫困地区、边远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能有更多的特殊政策,增加对教育的投入,采取切实的措施解决学校生存中的问题、正常运转的问题。

(三)师资队伍严重不足,教师水平普遍不高

首先,教师队伍配备不足,质量不高。由于受经济发展和财政体制等因素的影响,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校教师配备严重不足,许多地方存在着教师缺编或教师年龄偏大等问题,教师队伍与学科不配套。如有的中小学无一个英语专业教师,信息技术几乎无人任教。另外,教师队伍学历偏低,水平普遍不高,素质较低。

其次,教师待遇太低,队伍不稳定。国家减免学费、书费是好事,但带来许多新问题。如有的县一人一校的代课教师比率大、待遇低,一个月的工资只有180元,基本生活都无法维持。这些教学点公办教师又派不进去,民办教师的待遇低了,农忙时节要回去干农活或者出门打工挣钱,很不稳定。村完全小学以下的学校,大部分校舍很差,教室和宿舍大多是土木结构,即便有少量砖木结构,也已经很破旧,年久失修,派进的教师无法居住。低待遇和很差的条件使学校内的好老师留不住,外面的好老师进不来,山村好教师向往到城镇中小学去工作,即便是县中学招进来的教师一般也都是市地一级的师专的学生。

另外,布局结构调整合并办寄宿制学校后,教师的责任更大、担子更重了,白天为学生教书,晚上还要给学生“当保姆”,教师的工作压力相当大。由于经费紧张,教师无法得到培训以提高自身的机会。(www.xing528.com)

没有教师的高素质,素质教育基本上是空谈;待遇问题不解决,教育质量就难以提高,师资队伍建设问题是中西部提高教育水平的最大难题之一。因此,应采取积极措施努力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待遇,改善他们的教学和生活条件,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只有这样才能稳住教师队伍,调动他们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四)山大人稀交通困难,民族多元教育特殊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主要是从“山宽人稀”、学校生源少的实际情况出发,如一个村校服务的学生少则几个、十多个,多则二十多人,人少层次多,一般只有一个教师。虽然开展复式教学效果差,但学生离家近,方便安全。但合并后,学生上学路途太远,在收缩校点、调整学校布局的过程中,群众不理解、不支持是工作的一大难点。家长主要担心孩子太小,上学又远,交通困难,学生走一趟有的要花一个多小时,也不安全。有的孩子太小,住在学校生活不能自理,家长不放心。因此,学校要先做好宣传工作,对集中办学的目的、意义,集中办学后孩子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孩子适应生活、适应社会的能力的增强等进行广泛宣传,争取广大群众特别是村干部的理解和支持。校点的设置要方便群众送子女就近就学,解决群众的后顾之忧。一般的教学点,如达到20~30人的还是要保留,因为山区学生路途太遥远,要是全撤并会引发学生上学的安全问题,造成适学儿童流失。

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由于经济基础薄弱、文化基础差、普通话不普及,教学情况复杂和困难。一方面是语言问题,如在佤族自治县的中小学校,很多教师不懂佤语,即使学了也用不上,因为根本就没有相应的佤文教材和读物。另一个方面是教材问题,由于使用的是全国统一的教材,少数民族地区不适用。例如教材上的电梯电视电车,山区里的许多教师自己一辈子都没有出过山,没见过电梯、电视和电车是什么样子。说不清楚具体的实物是什么样子,教师教学就不能形象化,学生也无法理解,因而教材的内容不适合山区的孩子。再一个方面就是教具非常缺乏。学校发了教师的工资后,根本没有余钱来置办教具,只能给教师发一点粉笔,而这仅有的粉笔还要节约着用。所以许多学校都是教师自己上山砍木材想着法子做一些教具,比如数学上用的计数器、正方形、圆锥体等。中学基本上没有实验室,有的老师就自己掏钱买化学药品来教学生,否则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如此下来,教学质量根本上不去。

从这些地区的现实情况看,还要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的学前教育。现在的“普九”教育都是汉语教学、普通话教学,边远山区的很多孩子住在深山里,在来上学前,根本就不懂汉语。直接上一年级后,孩子们根本听不懂老师在说什么。这就是汉语教学的衔接问题。一般说来,孩子们上了学前班,可以听懂一点,勉强进了一年级,基本上到四年级,才会流利地使用汉语读写文章,因此教师的教学才相对容易些。无论是针对教材,还是针对“普九”的形式,各地方都要灵活处理,出台相关的政策。比如说是否可以将学前教育纳入“普九”的范围来解决学生的语言问题。如上所说,语言问题不解决,直接影响学生受教育的质量。虽然使用同样的教材,但少数民族学生上完全小学,升初中了,却根本无法与汉族和其他懂汉语的少数民族学生在教学质量上相比较,这制约了学生今后的发展。而且,也有一些汉族教师本身不懂少数民族语言,教学生时出现“对牛弹琴”的尴尬场面。

(五)普通高中办学困难,职业高中发展前景堪忧

相对于有几十万人口的县来说,目前普通高中学校数量太少,这不利于当地教育的发展。高中收取的学费标准低,每生一学期才收500元,有时还根本收不齐,比如有所学校去年招了800多名新生,就有200多名学生的学费没有缴齐。加之现在国家重点投入义务教育,普通高中的投入基本上是个空白;银行又不给高中贷款;高中贫困生也基本上没有人资助。在这样的背景下,有些山区高中继续办下去已经很困难了。

贫困地区还要处理好普高与职高的关系。目前山区职高培养的学生出路很少,绝大部分还得回到农村务农或者去打没有技术含量的工。究其根源,一是地方经济不发达,无法给毕业学生提供就业的机会。二是现在的职高教育自身存在的问题:教师不专业,有些教师是因在普通高中教不下去被迫到职高去的。他们自己根本就不懂技术,没有下过农田、果园或者操作过机械等,对学生的教育也就是纸上谈兵。这样,学生即便被培养出来,用人单位要了也没有用。如去年浙江商人来云南山区的某一所高职学校招毕业学生,结果一个都看不中。因为这些职高毕业的学生连普通话都不会说,更没有专业技术。因此,职高教育中师资的专业化很重要,要加强对高职教师的培养和培训,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和水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