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师范院校办学资金的筹措,除了依靠国家拨款之外,还必须要增强自身的筹资能力。尤其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在保证教育质量前提下,积极为国家经济建设和教育事业发展服务,努力增加教育事业收入。目前,我国的教师教育的视野从传统的职前教师培养延伸到教师专业发展的全过程,建立职前、入职与在职教育一体化的教师教育体系。特别是中小学幼师的学历趋于一致,要求多类型、多层次、一体化,师范院校在这样的教育市场上具有优势,大有可为。其一,要充分利用现有的丰富的教育资源,为教师培养服务。师范院校应担负起教师职前、职后培养培训一体化的任务,首先是为现任中小学教师更新知识结构、提高学历层次服务。现有的中小学教师学历起点低,据统计,我国普通学校与成人学校系统教职工分别是1 474.55万人和100.96万人,其中专任教师分别是1 185.4万人和42.51万人。仅就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看,小学为96.81%,初中为88.72%,普通高中为70.71%[2]。师范院校要根据社会和教育发展的实际,在教师培养体制上实行制度改革与创新。师范院校应从单纯的学历教育的模式,向在学历教育基础上的资格证书教育或职业教育的模式相结合的综合性大学模式转变。由单纯的职前教育的机构向终身教育的机构转变,在服务中获取更多的教育经费。其二,师范院校还要与社会紧密联系,面向社会经济的主战场,改变原有的师范院校的办学模式,改变传统的师资培养意识,根据社会经济和人才市场的需求向多样化、综合化方向发展,如增加非师范专业,主要是增加社会急需的热门专业,如国际商贸、生命科学、电子信息、电子商务等,在服务于教师教育的同时,努力面向整个社会,提高学校的竞争能力,扩大学校的办学资源。当然,在师范教育转型期间,师范院校的教师教育特色不能丢,师范教育传统不能丢,只有这样,才能使师范院校在走向综合性大学的发展过程中区别于其他综合性大学,具有自身特色,具有竞争力。
综上所述,市场经济的发展,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教师教育培养模式的转变,以及基础教育的改革,都无不对中国的高等师范教育产生巨大的影响。加快教师教育的发展,办好师范大学不仅是必须的,而且是极为迫切的,因此,发展师范教育,不仅仅是师范院校自身的事,也是广大社会、政府和行政部门共同的责任,尤其是政府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大力支持师范学校的发展。在这样背景下的师范院校的筹资工作,应该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学校面向市场经济为辅的政策,同时调动多方面办师范教育的积极性,用改革的精神,解决师范学校发展中的经费不足问题。
原载《高师财务管理研究》(第六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注释】
(www.xing528.com)
[1]谢维和:《我国教师培养模式的制度改革》,载《中国教育报》,2002年3月2日。
[2]教育部:《2001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载《中国教育报》,2002年6月4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