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经历了大规模扩张,已先后超过俄罗斯、印度和美国,居世界第一。这种主要以外延式发展为特征的扩张模式,在使我国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同时,也带来了规模发展与学生就业、师资配备、培养质量的矛盾等,规模、结构、质量、效益不协调问题日益凸显,这些严重影响了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十一五”以来,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优化教育结构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2011年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特别明确指出,“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借鉴国际先进理念和经验,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不断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2012年6月颁发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再一次强调:“推进高等学校有特色、高水平发展。坚持稳定规模、优化结构、强化特色,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高等学校内涵式发展成为近年来高等教育领域人们最关注的焦点之一。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保障的经费投入,如何把重点从规模扩张转移到内涵发展上来,转移到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突出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和提高整体办学实力上来,成为当前我国教育财政投入改革必须高度重视并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教育财政部门要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坚持教育规模增长和质量提高的统一,强化财政资金和政策的引导作用;坚持科学投入方向,强化正确的政策导向,优化支出结构,支持改革创新,推动内涵式发展。在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投入导向下,努力建立与办学水平、质量、效益相联系的财政拨款机制,建立综合性、多科性、单科性分类重点建设的激励机制,构建内容更加齐全、导向更加明确、结构更加合理、核定更加科学的高校财政拨款体系;努力提高财政教育经费分配的规范性、公平性、科学性,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稳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高校内部资源配置不仅要重视量的增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不仅要注重规模效益,更要注重质量效益;不仅要注重硬件的投入,更要注重软件的改善。必须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原则,要将包括人力、物力、财力在内的所有资源,由原来规模和外延的配置,转移到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方面来。(www.xing528.com)
内涵式发展背景下高等教育投入导向研究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入:①按照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的管理要求完善高校拨款体系。要突出高校职能,根据办学条件的基本标准和教育教学的基本需要,把学校教学和科研活动的成本、不同专业领域的活动支出以及不同学校类型的成本费用情况作为财政拨款的依据,研究制定各级学校生均经费基本标准。②优化财政教育拨款引导机制,改革现行高校拨款制度。高校拨款不仅要与教育规模相结合,还要充分考虑社会需求、学科和师资等因素,使高校财政拨款充分体现国家宏观政策导向,解决低成本专业无序扩张和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脱节等问题。③构建绩效拨款激励机制。使财政拨款与高校的实际办学水平、质量、效益相联系,改平均拨款为按学校绩效拨款,使财政资金向内涵发展取得成效的高校倾斜。④建立动态调整机制。要根据国家颁布的办学条件标准和教育教学需要,结合经济发展和物价上涨实际,制定逐步提高各级学校生均财政拨款标准动态调整机制。高等教育新增财力应主要用于内涵建设,确保内涵建设经费逐年增加,内涵建设支出比例逐年提高。⑤强化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原则。发挥专项资金的导向作用,不断加大对人才引进、人才培养、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建设、教学设备投入建设、图书设备购置建设、教学质量建设、科技平台建设的经费投入力度。⑥研究高等教育资源、规模、质量、效益之间的关系,确保教育经费对促进内涵式发展的导向作用。⑦重视高等教育投入机制的建设、投入结果的问效、财政资金的安全相关问题研究。⑧加强预算管理在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研究,促进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绩效评价、财政监督“四位一体”的财政管理新理念的形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