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为进化论奠定了坚实基础。1831年,达尔文从剑桥大学毕业,即参加当年12月27日英国海军“小猎犬号”舰环绕世界的科学考察航行。此次旅行历时近五年,先在南美洲东海岸的巴西、阿根廷等地和西海岸及相邻的岛屿上考察,然后跨太平洋至大洋洲,继而越过印度洋到达南非,再绕好望角经大西洋回到巴西,最后于1836年10月2日返抵英国。
在整理这些考察资料的过程中,英国经济学家马尔萨斯的《人口论》一书给了达尔文思想上的启迪。达尔文是这样表述的:“1838年10月,我为了消遣,偶然读了马尔萨斯的《人口论》。我长期不断地观察过动植物的情况,对于到处进行的生存竞争有着深切的了解,我因此立刻就想到,在这些情况下,适于环境的变种将会保存下来,不适的必归消灭。其结果则是新种的形成。这样,在进行工作时,我就有了一个理论可以凭持。”
生物之间存在激烈的“生存竞争”关系,展现出一种进化现象
1858年7月1日,达尔文与华莱士在伦敦林奈学会上宣读了关于进化论的论文,宣告进化论的正式诞生。1859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一书出版。该书系统地阐述了他的进化学说。其核心观点可以简单表述为:生物的繁殖能力要快于其生存空间,特别是食物的再生能力。因此,生物之间存在激烈的“生存竞争”关系。只有那些能够适应环境的有利变化的个体才能存活,不适应者将被淘汰。如此就展现出生物的一种进化现象,即生物将迫于环境的压力而不得不发生外形乃至组织结构的变化,以使其更加适应环境,从而增加自己的存活概率。经过很长时间的自然选择,一系列微小的变异不断积累,逐渐成为显著的变异,从而导致新的物种或亚种的产生。环境的改变方向通常是越来越艰难、越来越恶劣,这就促成生物的进化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高级。
达尔文的进化论被简单表述为“人是从猴子变成的”。这样一种理论,对于自诩为万物之灵的人类无疑是振聋发聩的。所以,该理论一提出,立即引起巨大的争议。要想在本书中详细介绍相关的争议是不可能的。这里仅以发生在生物学家赫胥黎和牛津教区主教威尔伯福斯之间的著名争论为例子。该争论反映了科学真理与宗教教义的尖锐冲突,人们甚至称其为“除了滑铁卢战役以外,19世纪最著名的战争”。
争论发生在1860年6月30日。当天,英国科学促进会第30届年会动植物组分会正在牛津大学召开,但这次会议的参会者已远超出学界的范围。与会的700多人中,包括科学家、宗教界人士、牛津大学师生和一些普通听众。会上,威尔伯福斯试图以轻蔑的语气、华丽的词藻和流利的口才让大家相信所谓的进化根本不存在。然后,他说他想知道,那个声称人与猴子有血缘关系的人,究竟是他的祖父还是祖母从猴子变来的。(www.xing528.com)
威尔伯福斯这一问,针对的就是在场的赫胥黎。
赫胥黎,英格兰作家,自称“达尔文的斗犬”,进化论的坚定支持者,曾为进化论的问题和许多人发生过多次论战。
赫胥黎用如下语言表达出他对于进化论的尊崇:“我们不愿相信这种或那种空想,而要抓住可以和事实对照、经过考验正确无误的明白确定的概念。《物种起源》把我们所需要的工作假设给予了我们。不但如此,它还有一个极大用处,那就是使我们脱离了一个进退两难的处境:你不愿承认上帝创造世界的假设,可是你又能提出什么学说,让任何小心慎思的人都能接受呢?1857年我不能回答这个问题,也不相信有什么人能够回答。一年以后,我们责怪自己为这样的问题难倒真是太愚蠢了。我记得当我最初把《物种起源》的中心思想抓住的时候,我的感想是‘真笨,连这个都没有想到’!”
此刻,赫胥黎站了起来,缓慢地说,他对有一个与猴子有血缘关系的祖先并不感到羞耻,让他感到羞耻的是,他与利用自己的才能来混淆真理的人站在一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