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管理技术按其适用范围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是适用于企业、事业单位的工具,如图1-1的左半部分所示;二是适用于产品和服务的工具,如图1-1的右半部分所示。图1-1从内容上看,按适用对象不同,环境管理的工具可以分为三大部分:环境负荷测定和评价、减少环境负荷,以及环境绩效信息公开。如果将具有代表性的环境管理工具按这样的基准进行分类,那么适用于企业、事业单位的是以环境绩效评价作为环境负荷测定和评价的工具,以环境管理体系作为减少环境负荷的工具,以环境报告书作为企业向外界公布环境绩效信息的工具。
环境绩效,意味着要体现环境保护活动的结果和实际绩效。在环境绩效评价中,企业和组织的环境保护活动的实际绩效需要用一些指标来进行测定。因此,所采用的这些评价指标,在环境管理体系中也具有了目标值的功能。例如,如果将CO2排放量作为环境绩效的指标之一,设定其削减目标,与此目标相对应的确保PDCA循环[Plan(计划)、Do(实行)、Check(评价)、Act(改善活动)]能够实施的机制就是环境管理体系。同时,将其结果在环境报告书中对外公开,也是事业单位和企业阶段性环境保护活动的完成。
测定环境负荷,将测定值运用到环境改善系统中,并对其改善结果进行报告的循环,也适用于产品生产的环境管理技术。在产品层面测定环境负荷及环境影响的方法有产品生命周期评价(LCA),LCA是定量测定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所产生的环境负荷及环境影响的方法。对此,在产品的设计开发阶段和制造阶段就应考虑降低环境负荷,与之相适应的工具是环境友好设计(DfE)。近年来,“生态设计”的提法也越来越多,人们将LCA信息应用到DfE中,期望产品的环境性能得到更好的提高。
LCA已经由ISO体系实现了标准化。将DfE和生态设计也纳入ISO体系中,将成为今后的发展趋势。在日本,以经济产业省为中心,正在努力开发这些工具。但是,即使LCA与DfE的领域很接近,只有这两者还是不能保证实现产品层面的环境保护。LCA和DfE的结果是以在市场上获得环境友好型产品为起点的,这才达成了产品层面的环境友好。(www.xing528.com)
所以,有必要让消费者知道哪些产品有哪种程度的环境友好?环境标识(标签)制度因此应运而生。关于环境标识,ISO14000系列中已将其标准化,包括第三方认证、企业认证和环境负荷定量信息公开等三种类型,以提高实际应用的灵活性。
以上提到的很多工具都已在ISO14000系列中实现了标准化。关于环境报告的标准,在ISO体系中提供了环境沟通的指导方针,日本环境省也颁布了相关指南来引导企业通过环境报告书公开环境信息,国际性组织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也发布了社会责任报告指南。
这些实施环境管理的各种工具,虽然还需要改善,但已包含从环境负荷的测量、改善到其结果报告所组成的环境保护活动的全过程。这也意味着可以从整体的角度对企业的环境保护体系进行评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