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消费、财富与幸福直接关联:认知决定你的财富

消费、财富与幸福直接关联:认知决定你的财富

时间:2023-08-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诚然,“享受生活”是可以让人们获得一定的幸福感的;而选择信用消费的方式去享受生活,也无可厚非。人类真正的幸福感的获取,是通过正确的信仰带来的。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通过消费自由、财富自由而获得幸福感,是一种更为普遍的现象。在生活中,人们80%的幸福感往往来自于这20%的非必需支出。

消费、财富与幸福直接关联:认知决定你的财富

近年来,流行着很多消费理念,鼓励人们“享受生活”,为“享受”而透支未来。诚然,“享受生活”是可以让人们获得一定的幸福感的;而选择信用消费的方式去享受生活,也无可厚非。事实上,有那么一批聪明的人还会通过选择信用消费而省钱。但是,也有一些思想不成熟的年轻人被那些过度的物质享受所诱惑,不惜选择借贷模式,最终因无力偿还而走上一条不归路。我们可以这样说,能够从消费行为中获得真正的幸福感,必须是建立在个体真实财富的基础上;透支来的幸福感,最终都是虚空一场。

1.财富多寡影响着个人消费生活的自由

收入、财富与个人幸福之间的关系是显而易见的。家庭收入和财富是个人获得幸福感的必要元素。因为,收入与财富能够让人们满足自己的基本需求,追求那些对自己来说较为重要的目标,并在时间的推移过程中保障自己的需求可以被长期满足。

一般而言,人们会以三个指标来衡量一个家庭的收入与财富,如表4-1所示。

表4-1 衡量收入与财富的指标

总体而言,收入和财富总额提高了个人消费的自由度,可以让人们有更多选择的自由——选择买或不买,选择买A还是买B,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当然,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有不少东西都是无法用金钱买到的。个人对物质财富的主观态度和评价偏好,也会影响到个体在消费过程中对自由和幸福的体验值。以下是一篇关于探讨财富与幸福感关联的文字摘抄

幸福从哪里来?

——嘎玛仁波切

人的幸福感完全来源于心灵的充实,也就是说外在物质的多少,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幸福感。伟大的释迦牟尼佛没有出家之前,身为王子有无上的权力和用不完的财富,享受不完的荣华富贵,但他的心却无比的没有归属感和安全感,在他的内心深处隐约的感知到,世间的福报,其实到头来都抵不过生、老、病、死来得更为现实。如此的警醒,使得他才会想要去寻找究竟解脱的方法,由此能让自己的心灵真正获得大自在与大欢喜。(www.xing528.com)

活着不能没有财富,这个财富,指的是你能用到的财富,比如车子、别墅等,你能享用到的,才是自己的福报。剩下额外多出来的部分,其实你也没有享用到,而且这部分越多,可能给你的压力就越大,快乐就越少,反而会增加自己的执着以此而产生无尽的烦恼和痛苦。

人类真正的幸福感的获取,是通过正确的信仰带来的。这个“信仰”,不单单是对佛的信仰,而是每个生命从灵魂层面的呼唤。因为人不能只为了衣食住行而活着,不能只想着吃什么、开什么车,住多大的房子等。人的灵魂不会因为物质很多而真正感到满足,我们的灵魂具有无限的创造力,它渴望通过自己的创造,让生命变得尊贵,活得更有价值和意义。

如何让生命更有价值和意义呢?首先,这绝不是通过无止尽地追求财富得到的,而是通过身心无私地对外付出得来的。当年的悉达多王子,为了众生能寻到究竟解脱之法,虽然失去了王位,失去了荣华富贵,但他得到的是最圆满的福德与智慧。释迦牟尼佛无私地传播自己伟大的精神力量,历经2500多年,依旧让人赞叹不已,这不是作一世国王,享用一生荣华权贵所能相比拟的。

有的人喜欢美食,四处寻找好吃的食物,你去餐厅大吃一顿到底能有多少满足呢?也就是吃好了,得到那几分钟短暂的高兴而已,明天的你还是会想吃想喝,为那短暂的几分钟付出各种代价。如果你从吃饭的钱中,拿出一点去帮助别人,你会感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更大了,那种满足感,值得你回味享受很久。

在现实生活中,能够达到上述境界而获得幸福感,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还存在一段距离。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说认为人的需求是循序渐进的,当一个人的生存需求未得到满足时,其很难产生高层次需求。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通过消费自由、财富自由而获得幸福感,是一种更为普遍的现象。

2.用合理的消费行为,创造个体幸福感

心理学研究表明,消费可以帮助人们获得阶段性幸福感。大多数情况下,人们消费得到的物品,往往是人们心里渴求的物质需求,所以,当人们获得自己心心念念的物品时,会自然而然地在一定程度上获得幸福感和满足感。特别是那些占据开支小份额的非必需开支,更会促使人们分泌更多的多巴胺,让人的神经系统感到兴奋,从而提升生活的幸福感。在生活中,人们80%的幸福感往往来自于这20%的非必需支出。

有人可能会说:“我虽然有钱去消费,但是并不开心啊!”“花钱一时爽,还信用卡的时候就不开心了!”对于前者,如果消费无法给你带来幸福感,那么可以将幸福源点转到其他方面,不必强制自己在消费中寻求满足体验。而对于后者,当财富量不足以支撑消费需求,却偏要实施超额消费,如此带来的幸福感是很少量的,个体收获更多的是对消费透支的恐惧,甚至导致家庭资产处于不良循环状态。

那么,如何让自己在财富相对有限的前提下,收获更大的消费自由度和幸福感呢?如何平衡自己的消费与支出,提高消费性价比,持续拓展自己的财富池?如何让我们的日常消费行为反向推进财富总额的增长?这些将是本章着重讨论的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