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就利用实景作为电影场景拍摄的主要手段,卢米埃尔早期拍摄的电影如《火车进站》《水浇园丁》等都是实景拍摄的。苏联电影先驱导演维尔托夫提出“不为被摄者所觉察的方法拍摄生活即景”。如他拍摄的《一片面包的故事》《顿巴斯交响曲》等,在理论上,进而从电影艺术形态上把电影的“纪实性”提到一个新高度。20世纪40年代兴起的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导演们提出“把机器扛到街上去”,在故事片创作中全部用实景拍摄,赋予“实景”以新的审美内涵。
我国新时期,随着电视新观念特别是返璞归真的电影观念和思潮的树立与追求,影视作品中对实景的利用得到空前发展,尤其是反映现实生活的或现代题材的电影、电视剧大量运用实景,或以实景为主结合棚内景、外景加工、场地景,或是全部采用实景拍摄,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电影《邻居》《我们的田野》《樱》《北京你早》《本命年》《秋菊打官司》等。许多历史题材的影视剧,近代的和反映清代历史的电影,也可以在仅有的、保存完好的历史环境场景中拍摄。如电影《垂帘听政》《火烧圆明园》除场景“大水法”外全部是通过实景加工、布置、再创造完成的。
运用实景要明确几个认识问题:其一,运用实景是艺术创作而绝非如有人所讲的是“无景可搭、无事可干”,是“偷懒,图省事”,这是一种无知的非议。实景并非“信手拈来”不经过设计和再创造就可以成为拍摄的景点的,看似随意、方便、自然、简单,实际上运用真实的生活场景,依然离不开美术师、导演和摄影师共同的反复比较和选择。实景运用同样是劳心费力的艺术创作,蕴涵着对影片造型的美学追求。
其二,运用实景与设计搭建布景、加工场景在创作和设计的原则上是一致的,“运用”和设计站在同一个出发点,运用实景是在总的设计构思之内的运用。两者都是为塑造典型环境而采用的表现手段,都是要符合剧情要求、符合总体造型构思和单元场景造型与结构要求的,都是为刻画人物服务的。
其三,利用实景,找景、选景的根本要求就是要“怀情觅景”。(www.xing528.com)
下面就这一问题结合电影《樱》(美术师:吕志昌、王砚缙)的实景运用做简要讲解。
朴实无华的电影剧本《樱》,没有离奇复杂的情节,没有尖锐激烈的斗争,没有高妙深奥的哲理,只有缠绵悱恻的儿女心、骨肉情,更伴以中日两国人民的友情。它的故事情节简单,却又动人,仿佛就发生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它从生活的一个侧面,生动地反映了“十年浩劫”给人们带来的精神摧残。电影美术设计应提供什么样的环境来概括剧本的这一主旨呢?我们的结论是:应该用真实的、生活气息浓郁的环境来烘托这种普通人的人情,不能有半点虚假的痕迹。就像优美的伴奏,轻轻地、和谐地奏着一首抒情歌曲,我们的景物也应含蓄地、朴实地衬托出人物的思想感情来。实景,用来完成这个伴奏任务,是最适宜不过的了。
经过导、摄、美及各部门的反复研究,美术设计师决定,在全片14个内景中,除了一堂“光子家客厅”为日本建筑必须搭景外,其余室内外环境一律用实景解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