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类语言
分类语言是用分类号和相应的分类款目名称来表达信息内容的主题概念,并按学科体系的逻辑次序将信息资源系统地加以划分和组织的语言。分类语言能反映事物的从属、派生关系,便于按学科门类进行族性检索。
2.分类语言的特点
(1)具有按学科或专业集中地、系统地揭示文献内容的功能,具有较高的查全率,能够较好地满足族性检索的要求。
(2)具有良好的等级结构,便于扩大和缩小检索范围。
(3)既能用于组织检索工具和检索系统,又能用于组织文献的分类和排架。
(4)用分类号检索,可不受文种限制。
分类语言是沟通标引人员与用户的桥梁,文献编目人员要用它编制目录,标引文献内部特征及某些外部特征,保证不同标引人员表达文献的一致性。例如,英语类图书分类号为H31,图书馆工作人员利用它来组织排架,对内容相同及相关的文献加以集中或揭示其相关性(集中排架,H31在一处)。读者要用它定位要找的书。
3.《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原名《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编制出版的一部具有代表性的大型综合性分类法,简称《中图法》。该书由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编辑委员会编写,是我国图书馆和情报单位普遍使用的一部综合性的分类法。《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自1999年第四版起更名为《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简称不变,英文译名为Chinese Library Classification,英文缩写为CLC。《中图法》的编制始于1971年,先后出版了五次,分别为1975年出版的第一版,1980年出版的第二版,1990年出版的第三版,1999年出版的第四版,2010年出版的第五版。此外1973年还出版了试用版。《中图法》与国内其他分类法相比,形成的年代较晚,但发展很快,它不仅系统地总结了我国分类法的编制经验,而且吸取了国外分类法的编制理论和技术。
目前,《中图法》已普遍应用于全国各类型的图书馆,国内主要大型书目、检索刊物、机读数据库以及《中国国家标准书号》等都著录《中图法》分类号。(www.xing528.com)
1)《中图法》22个大类的含义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是按照一定的思想观点,以科学分类和知识分类为基础,结合图书资料的内容和特点,分门别类组成的分类表。它将知识门类分为“哲学、宗教”“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三大部类,这三大部类再加上“马列主义”类和“综合性图书”类,组成五个基本部类。同时,社会科学部类又展开为九大类,自然科学部类又展开为十大类,共二十二个大类,并且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各大类的首位,均分别列出“总论”类。这是根据图书资料的特点,按照从总到分、从一般到具体的编制原则编列的,以组成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完整体系。其序列及工业技术类的具体序列如表2.1所示。
表2.1 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表
注:本表采用拉丁字母与阿拉伯数字相结合的混合制号码。用一个字母标志一个大类,以字母的顺序反映大类的序列。在字母后用数字表示大类下类目的划分。
2)《中图法》的体系
《中图法》的基本功能是编制分类检索工具和组织文献分类排架,为把这两种功能很好地兼顾起来,《中图法》采用了等级列举式的分类体系进行编制。这种体系模式使用概念层层划分的方法,分别将基本大类划分成若干二级类目,再将各二级类目划分成众多的三级类目……这样层层展开,形成一个树形结构,显示知识分类的等级结构。所有类目进行线形排列,构成类目表。
3)《中图法》的标记符号
《中图法》采用拉丁字母与阿拉伯数字相结合的混合制标记符号(标记符号也称分类号,是类目的代号),以拉丁字母标记基本大类(二十二个大类),在字母段之后,使用阿拉伯数字标记各级类目,并可根据大类的实际配号需要再展开一位字母,用以标记各级类目。如“T工业技术”大类范围广泛、内容繁多,故又在该类基础上采用双位拉丁字母标记其所属的十六个二级类目。此外,为满足某些类目按主题名称区分和排列其所属的大量同类事物的需要,也有选择地使用了“字母标记法”,即在类目的最后区分阶段再使用字母标记其下位类。
例:TP312程序语言、算法语言。
依语言名称的前两位字母区分,并按字母序列排。如ALGOL程序语言为TP312AL,BASIC程序语言为TP312BA,TP312AL排在TP312BA之前。若程序语言名称的前两个字母相同,再取第三位字母,以此类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