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学精选:鹬蚌相争故事解析

国学精选:鹬蚌相争故事解析

时间:2023-08-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策士们为了使自己的辩论具有说服力,往往引用一些故事和寓言作为自己的论据,鹬蚌相争就是其中之一。文意解读策士苏代给赵王讲述“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故事,是以此为喻,说明赵国攻打燕国的结果一定是两败俱伤,给虎狼般的强秦以可乘之机,就像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一样,说服赵王终于罢兵。

国学精选:鹬蚌相争故事解析

[国学文言文]

赵且伐魏,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钳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故愿王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本文出处 选自《战国策》,书中记载了当时许多策士能言善辩的政治活动家的言行。策士们为了使自己的辩论具有说服力,往往引用一些故事和寓言作为自己的论据,鹬蚌相争就是其中之一。

作者简介 刘向,详见《唐雎说信陵君》。

补充注释

①伐:攻打。

②蚌:一种硬壳软体动物。

③曝(pù):晒。(www.xing528.com)

④鹬(yù):水鸟名,羽毛茶褐色,嘴、脚都很长,常在水边或者田里吃小鱼、小虫和贝类。

⑤钳(qián):用东西夹住。

⑥喙(huì):嘴。指鸟兽的嘴。

⑦禽:通“擒”,捉拿。

文意解读 策士苏代给赵王讲述“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故事,是以此为喻,说明赵国攻打燕国的结果一定是两败俱伤,给虎狼般的强秦以可乘之机,就像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一样,说服赵王终于罢兵。

[国学现代文]

赵王将要攻打燕国,苏代为了燕国对赵惠文王说:“今天我来时,路过易水河,看见一只蚌刚张开蚌壳晒太阳,一只鹬啄它的肉,蚌合蚌壳夹住了鹬的嘴。鹬说:‘今天你不放开,明天不下雨,就有死蚌。’蚌也对鹬说:‘今天你嘴不出去,明天出不去,就有死鹬!’双方不肯想让,渔翁得利,并且把它们捉去。现在赵国将要攻打燕国,赵国和燕国长久以来互相支持,抵御别国的侵略。我担忧强大的秦国就是渔翁,希望大王您仔细考虑作出打算这件事啊!”赵惠文王说:“好!”于是停止攻打燕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