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平台向“中央厨房”式的大平台的升级,带动传统媒体向新媒体从“合”到“融”的转变。为传统媒体向新媒体的转型升级提供了一套经济适用性的方案。“中央厨房”式的平台建设,试图解决优质内容与技术支撑,与平台、传播一体化之间的矛盾,培养具有专业媒体人才生产的专业新闻内容和产品。理论上这种平台模式可以节约采编成本和提高传播效果,但如果内容一样,仅仅为内容的包装形态有所不同,实质上用户接收的信息就存在同质化问题。
“中央厨房”这种集成化制作,提高了传播效果,新闻信息的多级开发模式,被称为“一个产品,多个出口”,或者“一次采集,多渠道发布”。相比起传统纸媒,增加了技术人员和推销人员的角色:通过技术人员对内容进行加工处理,再通过推销人员对把新闻产品同步推送到纸媒各个端口和合作平台及媒体。但目前“中央厨房”并没有实现对不同内容的采集和对不同内容的配送,没有起到“中央厨房”的效用。反而信息的获取渠道和资源依旧是不同平台间的内容整合,包括报纸、杂志、微博、微信、网站等。
目前时政类报纸基本都拥有自己的两微一端,并且以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为主导、多种子媒为辅的微信矩阵。如若在同一媒体品牌下的相同或相似内容在不同平台进行传播,从表面上看丰富并满足了“中央厨房”的信息来源和新闻“菜品”,实际上只是对不同平台内容的整合,是对传统媒体资源的迁移。例如《中国青年报》以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为主体,50多个公众号为辅,打造“中青报微信矩阵”,各个微信公众平台之间经常转载彼此的原创内容。在扩大传播效果的同时,造成同一平台内部微信公众平台矩阵的同质化现象,用户信息过载,同时削弱官方微信平台的传播力,造成媒体内部的竞争,一定程度上也消解了矩阵内部以及其他同类传播端口的竞争力。(www.xing528.com)
从运行成本而言,“中央厨房”的建设从硬件设施、软件设施、人力资源的投入都会造成资金支持、技术投入、人才建设等方面的成本上升。再者,全媒体目前并没有完全有效利用社会资源,形成固定的盈利模式。微信公众平台作为纸媒“中央厨房”的重要配送端口,也应随“中央厨房”的建设形成内部匹配其“中央厨房”运行特征的应对机制和对接模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