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章中,本文已经分析了三个报纸各自的受众群体的年龄分层,以18—35岁的用户最多。但各大报纸对受众年龄的具体分层仍有精分。根据用户受众的不同,推送的内容将会由更加细分的受众来决定。
《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平台中的受众更多为年轻的上班族、普通的工薪阶层、媒体从业者等。所推送的内容包括政治、经济、文化,但更多以生活小贴士、政策解读等贴近老百姓生活方式的内容为主,环绕老百姓衣、食、住、行等各个层面。而当《人民日报》涉及新闻热点、社会热点时,将新闻进行软处理,并结合目标受众的兴趣领域,与读者产生多元化联系,让文章敢为百姓发声,既有温度,又有态度。更能赢得订阅用户的支持。这也是《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坐拥1000万粉丝的原因。
《中国青年报》的目标群体以在校大学生为主,且以非985、211院校的学生居多。所以,《中国青年报》微信公众账号针对具体的用户需求,发布最多的资讯也是与校园、学生、考试、青年等这样的话题为主。语体上也有变化。前《中国青年报》官微运营室主任叶铁桥在微信公众平台上所遇到的时政类新闻进行语体上的变化,将“新华体”转化为“小清新”,舍弃了枯燥乏味生硬的表达风格,把夹叙夹议汇总转化为平易近人的口语化表达;选择以平视而非俯视或仰视的视角贴近新闻报道。这种结合受众群体做出的硬新闻的软化处理,在保证时政类新闻的严肃性的同时,又能将“趣味性”加以融合并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既符合网络大众传播的语体风格,又能符合学生群体的阅读特征。(www.xing528.com)
通过对《北京青年报》影响力、受众人群、议题设置的分析发现,《北京青年报》的文章的阅读量和粉丝数与其他两家报纸微信平台有明显差距。如图3.6所示,《北京青年报》公众平台对于自身的功能介绍是“北京地区最受欢迎的都市类报纸”,故推送的文章非常具有都市报特征。但根据之前的分析《北京青年报》找准用户需求,对于微信公众平台内容选材还是停留在传统报纸的制作思维中,“我做啥,你吃啥”的制作理念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公众的喜好。有意贴近“都市报”特征,把这种意识强加在用户之上而不顾及用户真正的需求,会丧失用户的关注度。学会“量体裁衣”,找准更加细分的用户定位,是《北京青年报》微信公众平台当下最重要的课题。
图3.6 《北京青年报》微信公众号微信封面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