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少儿图书销量分析报告

少儿图书销量分析报告

时间:2023-08-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3.1 我国少儿图书 1996—2009年年总销量(亿册)注:数据来源《新闻出版统计资料汇编》。从图3.1和图3.2可以看到,1996年到2003年,我国少儿图书的总销量一直保持着增长的态势。2.由于 2010年之前《新闻出版统计资料汇编》统计的是少儿图书的总销量,而 2010年后统计的是少儿图书的零售销量,所以分两张图分析。

少儿图书销量分析报告

少儿图书作为近年来图书出版的领头羊,已成为整个出版行业中最具稳定性的出版板块,成为图书出版业的“一枝独秀”。图3.1和图3.2分别为我国少儿图书1996—2009年和2010—2014年年总销量数据。

图3.1 我国少儿图书 1996—2009年年总销量(亿册)

注:数据来源《新闻出版统计资料汇编》。

从图3.1和图3.2可以看到,1996年到2003年,我国少儿图书的总销量一直保持着增长的态势。之后 2004年少儿图书的销量忽然出现大幅下滑,从 2003年的 5.94亿册下滑到 2004年的 3.17亿册,但从 2004年之后到 2009年,虽然增长的趋势不明显,但总体上少儿图书的销量还是在上升的。 2010年开始,由于统计口径的变化,笔者没有查找到少儿图书总销量的有关数据,但是从零售数据来看,和 2004年到 2009年的情况一样,从 2010年到 2014年,少儿图书的零售销量增长趋势依旧不明显,但总体保持在稳中有升的状态。(www.xing528.com)

图3.2 我国少儿图书 2010—2014年年零售量(亿册)

注:1. 数据来源《新闻出版统计资料汇编》。
2.由于 2010年之前《新闻出版统计资料汇编》统计的是少儿图书的总销量,而 2010年后统计的是少儿图书的零售销量,所以分两张图分析。

而2004年销量忽然大幅下滑的原因,应该是和当时图书销售的大环境分不开的。《2004—2005中国出版业发展报告》中提到,2004年图书出版的突出问题之一是“伪书”现象特别严重,“伪书”现象的出现导致的后果就是严重扰乱和破坏了我国出版产业的秩序和公平竞争的原则,扰乱了作者和出版社知识产权,在国内外造成了很坏的影响,质次价高的严重同质化的“伪书”排挤了中外原创书,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伪书”,顾名思义就是不真实的书。对于“伪书”一词的解释是来自几位法律和出版界的专家在《中国图书商报》举行的“伪书沙龙”中提出的。他们认为“伪书”首先是一个非法的概念,是出版界涉及各类虚假信息的总称。比如,图书作者虚假、图书内容虚假或者图书的营销手段虚假。按照这样的定义,“伪书”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指伪造外国本来没有的作者等。比如,提供虚假信息,将某本书说成是根本就查无此人的国外某高等学府教授的作品,然后为了营销,还要虚造各类媒体、各个知名人物对于这本书的评价。第二类就是使用国外真的已经上市的畅销书,书名及荣誉等相关信息均为盗用,但是内容与国外的这本知名图书没有任何联系,完全是自己编写的。第三类就是冒充中国某位知名作家出版图书,如冒充散文家周国平。“而图书的单本印数持续走低,图书出版出现泡沫和低俗化倾向也是 2004年面临的一大问题。 2004年,经济管理、青春文学、少年儿童等热门板块的超级畅销书光芒四射,大小书讯、各类排行榜都频现它们的踪影,书业的繁荣仿佛写在这些畅销书的喧嚣上。2004年出版的 20.8万种图书,其大部分的寂寂无声和表面上的热气腾腾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为了迎合大众口味,在市场上争得一席之地,出版商大量推出新书,不断地把图书低俗化,图书出版业越来越泡沫化,这样的情况迟早会造成出版市场因“泡沫”破灭而“崩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