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社会心理学:利他行为的研究范畴

社会心理学:利他行为的研究范畴

时间:2023-08-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另外,根据利他行为所发生的情境特点,还可以将之划分为紧急情况下的利他行为和非紧急情况下的利他行为。研究表明,在如下的两种情况下,利他行为会产生消极后果。利他行为也有可能是利他者对自己从前所犯错误的一种补偿,使他由此减少罪恶感,或恢复他原来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因此,一旦利他行为对利他者有好处,就会被认定为利他者有所企图的行为,进而带来消极后果。因此,利他行为或助人行为都要恰到好处才能体现出它的价值。

社会心理学:利他行为的研究范畴

社会心理学家对利他行为的研究涵盖了许多类型,其中最常见的是:

(1)人们在看到陌生人陷于困境时所表现出来的助人行为;

(2)人们制止或干预犯罪的行为,这种行为一方面能够帮助受害人,另一方面能使罪犯无法得逞或遭到惩罚;

(3)个人约束自己不做出越轨的行为,这种行为通过克己的方式取得利他的效果;

(4)偿还行为,其目的是回报他人的恩惠或补偿自己曾经使别人蒙受的损失。

另外,根据利他行为所发生的情境特点,还可以将之划分为紧急情况下的利他行为和非紧急情况下的利他行为。(www.xing528.com)

毫无疑问,每个人都经历过别人需要他伸出援手的情况,在选择了利他的行为方式之后,人们通常会产生良好的自我感觉——感到骄傲或者自豪,一般情况下,受助者会心存谢意,局外人也会对利他者给予赞扬和鼓励。但事实上我们发现,在有些情况下,受助者并不感谢助人者,有时候反而以怨报德,利他者怀疑自己的助人行为是否适当,局外人没有赞赏利他者的表示。在怎样的情况下利他行为会产生这种消极后果呢?研究表明,在如下的两种情况下,利他行为会产生消极后果。

(一)当利他行为对利他者有利时

根据我们在前面所作的描述,利他行为是需要助人者付出一定代价同时并不希望借此换取个人利益的行为。但是,人的动机很少如此简单,利他者往往会期望得到奖励或者回报。利他行为常常使利他者沾沾自喜,并能够满足他自我价值感的需要,使他感到自己是有能力的。利他行为也有可能是利他者对自己从前所犯错误的一种补偿,使他由此减少罪恶感,或恢复他原来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不过,利他者是以自己的动机来评价自己的行为的。如果他很清楚自己动机不纯,带有个人自私的目的,那么,在事后,他对自己的评价就不会很高。因此,一旦利他行为对利他者有好处,就会被认定为利他者有所企图的行为,进而带来消极后果。

(二)当利他行为对受助者有伤害时

有时候利他行为对受助者来说可能是得不偿失的,受助者就会因此而消极地看待利他者。例如,对于某些自尊心非常强的人来说,如果贸然提出借钱给他以解决其当前所遇到的困难的话,就有可能会伤害他的自尊心。因此,利他行为或助人行为都要恰到好处才能体现出它的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