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失调理论也有它的局限,自我知觉理论(self-perception theory)和自我确认理论(self-affirmation theory)就提出了对它的意见。贝姆(Bem)提出的自我知觉理论认为,当人们的态度与行为不一致时,人们首先会从外部去找行为产生的原因,在没有这样的因素时,才把它归于态度之上。这一过程并不一定有认知失调的产生,而是由理性决定的。有人对这两种理论作了比较之后指出:在认知失调理论中,态度是直接观察到的,失调团体中的态度往往被歪曲,并且会产生令人不愉快的感受促使态度改变;而在自我知觉理论中,态度是通过行为来推断的,失调团体中的态度是通过理性分析来处理的,并且没有不愉快的感受使人们去改变态度。
那么到底是认知失调理论合理,还是自我知觉理论更符合实际?法齐奥在分析了有关这方面的研究之后认为,这两个理论可能都对,只是他们解释的情境不一样。认知失调理论在解释与自我密切关联的态度时是成功的,而自我知觉理论最有可能发生在态度与行为的不一致性较低的时候。阿伦森也指出,当一个人自由选择的行为与自我概念中的核心内容发生不一致的时候,用认知失调理论去预测更准确,而当问题与自我关系不大,或者态度与行为之间的差距较小时,自我知觉理论更好。
斯蒂尔(C.Steele)的自我确认理论则从自我同一性的角度出发,认为人们有时候无须在想法等方面保持一致,而是存在着一种动机,使其保持自我的一致性。当一个人做了与态度不一致的行为时,他会重新检查自己的自我概念,在保持自我一致性的条件下才改变态度或行为。所以,斯蒂尔认为自我同一性比认知失调在预测态度改变上更有效。(www.xing528.com)
随着具身认知的兴起,人们发现身体的运动甚至也会影响态度的改变。具身认知是近些年来社会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涌现出来的最新研究取向,这种理论取向认为人们的运动系统也会影响人们的认知过程,就像认知会影响身体动作一样。有大量研究证明,借助一些和身体有关的隐喻,态度开始和身体感觉、躯体反应和运动等联系起来。
有研究者发现“温暖”的感觉经验会引起人们在人际交往的态度的微妙改变。在一项实验中,被试握着一杯热的咖啡或者凉的咖啡,几分钟后,他们需要评价某个素不相识的目标人物。结果发现,握着热咖啡的被试对目标人物的特质作出更多的积极评价。学者们认为这些身体经验激活了人们脑中相关的抽象的隐喻概念,比如热的感觉激活了“温暖的人”这样的概念,从而人们可以在意识中提取这些概念作出评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