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小镇走向世界(1835—1945)
贝塔斯曼集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上半叶,起初它只是个规模不大的印刷厂,后来逐步开始出版如圣经一类的神学类书籍。这个家族企业的第二代领导人开始有意识地扩大出版范围,涉及教科书、儿童读物、历史题材的小说等。1921年贝塔斯曼开始出版娱乐类文学作品,使用了全新的广告形式和营销策略,在出版市场上获得了很大成功,员工由创立之初的几十人发展到400多人。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贝塔斯曼曾经有过一段不光彩的历史,与纳粹德国合作印刷了大量战争宣传品。后来在一次英国空军的袭击中,公司几乎毁于一旦。
1946年,贝塔斯曼史上最重要的缔造者莱茵哈德·摩恩接手几近没落的家族产业,并于次年着手对公司进行重组。莱茵哈德大胆引进家族以外的资本,确立以图书为主要业务的企业战略,拿出可观的利润红利在公司员工内部进行分享,刺激员工的工作热情。他提出“分权管理,权责分明,自由创新,遵章守规”的经营理念被称作贝塔斯曼模式,时至今日仍然在企业内部沿用。20世纪50年代起,贝塔斯曼进入了快速发展通道,并最终从一个德国中等水平的印刷出版企业成为世界级传媒巨头。
(3)从家族企业成功迈向跨国公司(1970—1999)(www.xing528.com)
贝塔斯曼集团在这一阶段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最终走上了跨国经营的道路。1971年,摩恩采取措施在短时间内完成改制,将贝塔斯曼从一个传统家族式企业转变为一个具有现代气质的股份制企业。同时合并旗下全部出版社,对企业资本进行整合,成立出版集团。在这三十年间,贝塔斯曼成为古纳雅尔的最大股东,收购了兰登书屋和斯普林格,集团规模一再扩大。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德国本土的图书市场走向低迷,欧洲其他国家市场也不容乐观。经过战略思考后,贝塔斯曼把注意力聚焦在经济高速发展的美国和新兴的亚洲市场上,采取了“稳定欧洲市场,扩大美国市场,进军亚洲市场”的策略。也就是在这一时期贝塔斯曼在北京、上海、香港等地建立机构,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到1999年,集团年度收入达到128亿美元,利润超过4.8亿美元,排名《财富》全球企业500强的第341位。
(4)打造国际化传媒集团(2000至今)
这一阶段贝塔斯曼集团的经营历程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全面扩张的战略,更大规模的并购,更广范围的扩展,以及进军互联网市场和跨媒体的经营策略。经过重要的外部和内部成长过程,贝塔斯曼积累了丰富的关键性资源,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国际化传媒集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