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进步,妇女的权力也日渐提高,毛主席就曾经说过:“妇女能顶半边天。”但现实是,一个女人要想站在这个社会上成就一番事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就像赵本山和宋丹丹小品里面的台词说的那样:“做人难,做女人更难,做一个名老女人更是难上加难。”
在我国历史上,出现了很多有名的女人,清朝的孝庄皇太后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孝庄皇太后,姓博尔济吉特氏,名叫布木布泰,是蒙古科尔沁部贝勒塞桑的女儿。孝庄生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天命十年(1625年)与皇太极成婚,时年13岁。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极驾崩,六岁的皇子福临即位,即顺治帝。由于福临幼小,由叔父摄政王和硕睿亲王多尔衮辅政,1650年,多尔衮出塞狩猎,死于滦河,福临提前亲政。
福临在顺治八年(1651年)二月十五日,也就是亲政一个月零三天,颁布多尔衮十大罪状,将多尔衮削除爵号,撤其庙享,黜其宗室,籍其财产,没其府第,毁其陵墓,继子多尔博归宗。福临为什么在亲政之后不久,就开始清算曾近辅佐过自己的皇叔,引起了人们的热议。
皇太极驾崩之后,皇长子豪格以及皇太极的十四皇弟睿亲王多尔衮为争夺皇位展开了激烈的争夺。为了缓和双方之间的矛盾,多尔衮提出由皇太极的第九个儿子福临来做皇帝,由他和郑亲王济尔哈朗共同辅政。为什么多尔衮会选择福临做皇帝呢?据坊间传闻,那是因为多尔衮喜欢福临的生母孝庄皇太后。
孝庄和多尔衮年龄相近,据说两人在爱新觉罗·皇太极在世时就已经青梅竹马,暗生情愫。不过,在正史中对此并没有太多有力的佐证。很多人都认为,福临在亲政之后不久就开始清算多尔衮,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多尔衮逼自己的母亲下嫁于他。
此外,在民间的各种传闻以及野史当中也多有孝庄下嫁多尔衮的说法。清朝时期,民间曾有人作诗对太后下嫁一事进行了描述。到了民国时,有书中作者记述其父曾在检点库房时曾发现了一本《太后下嫁诏》,诏书写明了太后下嫁摄政王多尔衮的这件事。
多尔衮在被顺治治罪后,在清廷在颁布其罪状时就有“亲到皇宫内院”这一条。这一说法也被朝鲜相关史籍所证实。但这最多只能表明多尔衮和孝庄可能存在暧昧关系,并不能作为太后下嫁的直接证据。
还有一个就是名号说。随着多尔衮的权力越来越大,其称号也一路上涨,最终被封为“父皇摄政王”。因此,有人认为多尔衮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称谓,就是因为皇太后下嫁给了他。此外,满族本身就有“弟娶其嫂”的习俗,因此,皇太极驾崩后,孝庄下嫁给多尔衮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并不算违反礼制。(www.xing528.com)
还有人拿孝庄死后陵寝的安排,来作为孝庄很可能下嫁多尔衮的证据。孝庄死后,并没有按照祖制葬在昭陵。不仅没有葬在昭陵,还被葬在清东陵的风水墙外。于是就引出了许多说法,有人说因为孝庄太后下嫁了多尔衮,死后无颜进昭陵见夫君,所以把她葬清东陵大门旁,给子孙看门。
这些传闻或者事实看起来好像都对“孝庄下嫁说”提供了支持,但也有不同的意见。后来的众多史学家,对这些所谓的证据进行了反驳:对于为什么多尔衮会选择福临,可能完全是因为他年幼好控制,便于巩固自己的权力;在清朝关于太后下嫁的诗句,则为反清人士所写,因此有可能是污蔑之言;至于所谓的《太后下嫁诏》,并没有见到文本实物,不能作为证据;满族到了皇太极时期就已经颁布发条,禁止“弟娶其嫂”这种逾越常伦的婚配制度;至于孝庄皇太后死后没有葬在昭陵,则完全是她自己的遗愿。种种争论,也让孝庄是否下嫁多尔衮成了大清朝的一桩悬案。
邪乎奇闻
孝庄皇太后不葬在昭陵,相传这是她自己的意思,而且还通过托梦的方式将自己的遗愿告诉了康熙。当孝庄的棺椁途经东陵时,突然沉重异常。128名杠夫个个被压得龇牙裂嘴,眼冒金星,寸步难行,只得把棺椁就地停放,再起时竟然纹丝不动。这下可急坏了送葬的诸王大臣,于是飞报朝廷。康熙皇帝接到奏章,也是一筹莫展。当夜皇帝梦见孝庄皇后,孝庄告诉康熙自己想葬在棺椁停放的地方,康熙醒后照办,将孝庄就地建陵安葬。
图 孝庄皇后
图 孝庄皇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