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经济法学:经济行为与法律规范的关系

经济法学:经济行为与法律规范的关系

时间:2023-08-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社会属性决定了应当将经济行为纳入法律规范的范围。意志性决定了行为人不仅能够自觉控制自己的经济活动,而且能通过法律进行控制,使其按照一定的规则运行。因此,经济行为与民事行为及行政行为一样,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终止,成为法律规范的对象。经济行为、社会公共利益和规制共同构成经济法的基本因素。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共同揭示了经济法的内涵。

经济法学:经济行为与法律规范的关系

法律是基于一定的社会目的对人的行为进行规范或调整的规则体系。经济法也不例外,是基于特定的目的和方法,规范或调整人们行为的法律。

1.顾名思义,经济法是规范或调整经济行为的法

法律定义方法

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其内容必然与行为相关,这是区别于其他社会规范的基本特征。[3]其中权利是人们可以从事某种行为或要求他人必须或不得从事某种行为,义务是对一个人行为的强制、禁止或限制,法律责任是对违法行为作出的新的强制措施或惩罚。虽然法律调整的对象是社会关系,但对社会关系的调整只能通过规范人的行为来实现。例如,行政法是通过规范行政许可、行政处罚和行政强制等行政行为调整行政机关与行政相对人的关系;民法是通过规范监护、代理、要约、承诺、履约、侵权、结婚、离婚和继承等各种民事行为调整民事关系。因此,经济法应当是通过规范经济行为,来实现对经济关系的调整。

经济行为之所以能成为经济法规范的对象,由传统的非法律行为转变为法律行为,是因为其符合法律行为的一般条件,即社会性、可控性和法律性。[4]

经济行为既有私人属性,也有社会属性。作为私人属性,行为人是为了实现其个人利益,由个人自行决策并承担一切后果。而且任何经济活动都是利用社会资源的行为,均具有一定的外部性,会对社会和他人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社会属性决定了应当将经济行为纳入法律规范的范围。同时,经济行为是自然人、企业以及政府自觉的、有意识以及有一定目的的活动,即具有意志性和法律上的可控性。意志性决定了行为人不仅能够自觉控制自己的经济活动,而且能通过法律进行控制,使其按照一定的规则运行。此外,经济行为还具有法律性,即能够用法律进行评价和判断。如垄断、商业贿赂和虚假广告,可以通过 《反垄断法》 《反不正当竞争法》 和 《广告法》 进行评价和判断其合法性;对政府的收支行为,可以通过 《预算法》 进行评价和判断。因此,经济行为与民事行为及行政行为一样,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终止,成为法律规范的对象。

2.经济法规范经济行为的目的是维护社会公共利益(www.xing528.com)

经济行为之所以应当从法律层面进行规范和调整,是因为它直接关系到社会公共利益或社会整体利益。例如,不规范的生产行为,可能对消费者的权益和劳动者的生命健康存在威胁,还可能造成污染破坏生态环境。操纵市场、滥用优势、虚假广告、商业贿赂和商业欺诈等市场行为,既破坏了公平和自由竞争秩序,也损害了所有市场主体的利益。偷税逃税、拒缴社会保险费或克扣员工工资等行为,直接关系到公共财政利益与社会安全。消费环节既涉及众多消费者利益,也涉及环境资源等社会公共利益。至于政府的违规借贷、违规采购,或者随意出让国有资产或转移支付,都直接涉及社会公共利益。

总而言之,经济法规范的是与社会公共利益直接相关的经济行为。换言之,经济行为如果只涉及私人利益,则由私法调整;如果涉及社会公共利益,则通过经济法进行规范。同理,政府的经济活动如果只涉及行政相对人的利益,则应由行政法调整;如果关系到社会公共利益,则由经济法规范,如行政垄断和违规预算等行为,必须通过反垄断法和预算法进行约束。

3.经济法以规制方式规范和调整经济行为

规制 (Regulate;Regulation),又称管制,包括禁止、限制、许可和强制等具体形式。法律上的规制是以法律形式规定市场准入条件、产品或服务标准、强制或禁止性义务以及惩罚性措施,由行政监管机关强制实施的一系列行为的合称,包括立法规制、行政规制和司法规制等环节。市场规制可以分为经济性规制和社会性规制、行政规制和司法规制、结构规制和行为规制、权力性规制和非权力性规制以及低度规制、中度规制和高度规制等不同种类。其中根据政府具体规制形式,可分为市场监管宏观调控

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主体的行为首先涉及的是交易双方的私人利益,因此优先适用意思自治原则。但是,对于诸如垄断、不正当竞争、操纵股市以及生产销售有毒食品等涉及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私法自治往往失灵,而必须通过必要的规制,才能有效进行遏制。规制作为现代法律中规范人们行为的一种方法,既适用于普通市场主体的行为,也适用于行政行为。

综上所述,经济法是为了维护社会公共利益,规制经济行为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经济行为、社会公共利益和规制共同构成经济法的基本因素。社会公共利益是目的,经济行为是规范或调整的对象,规制是规范或调整的方法。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共同揭示了经济法的内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