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企业所得税概念与特点【税务会计】

企业所得税概念与特点【税务会计】

时间:2023-08-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这一时期的税制改革中,开征国营企业所得税是作为中国继农村改革成功以后的城市改革、国家与企业分配关系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出台的,它标志着中国企业所得税制度改革的全面展开。因此,企业所得税以全年的应纳税所得额作为计税依据,分月或分季预缴,年终汇算清缴。企业所得税的税基是应纳税所得额,即纳税人每个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去准予扣除项目金额之后的余额。

企业所得税概念与特点【税务会计】

1.企业所得税的概念

企业所得税是对我国境内的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的一种税。

从20世纪70年代末起,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税制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税收收入逐步成为政府财政收入最主要的来源,同时税收成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在这期间,中国的所得税制度有了很大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个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在这一时期的税制改革中,建立涉外所得税制度(包括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外国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是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一项重要措施先行出台的,它标志着中国所得税制度改革的起步。

(2)第二个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后期。在这一时期的税制改革中,开征国营企业所得税是作为中国继农村改革成功以后的城市改革、国家与企业分配关系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出台的,它标志着中国企业所得税制度改革的全面展开。同时,完善了集体企业所得税制度,建立了私营企业所得税制度。为了适应个体经济的发展和调节个人收入,开征了城乡个体工商业户所得税和个人收入调节税。

(3)第三个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至今。在这一时期的税制改革中,所得税制度的改革适应了我国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的大趋势,体现了统一税法、简化税制、公平税负、促进竞争的原则。在具体实施步骤上,企业所得税的改革分为三步走,先后完成了外资企业所得税的统一、内资企业所得税的统一,并已完成外资企业所得税与内资企业所得税的统一;个人所得征税制度的统一则于1994年一步到位。这标志着中国的所得税制度改革向着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合理化的方向迈出了重要的步伐。

2007年3月16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以下简称《企业所得税法》),2007年12月6日,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将上述两类企业所得税合并,实现了全国统一的企业所得税法,自2008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www.xing528.com)

2.企业所得税的基本特点

(1)计税依据为应纳税所得额。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是纳税人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它既不等于企业实现的会计利润额,也不是企业的增值额,更非销售额或营业额。因此,企业所得税是一种不同于商品劳务税的税种。

(2)将企业划分为居民企业和非居民企业。《企业所得税法》根据国际通行做法,选择了地域管辖权和居民管辖权相结合的双重管辖权标准,把纳税人分为居民企业和非居民企业,分别确定不同的纳税义务。居民企业承担全面纳税义务,就来源于我国境内、境外的全部所得纳税;非居民企业承担有限纳税义务,一般只就来源于我国境内的所得纳税。

(3)计税以量能负担为原则。企业所得税以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为计税依据,贯彻了量能负担的原则,所得税税额的多少和纳税人所得的多少相适应,所得多的多征,所得少的少征,无所得的不征,能较好地体现合理负担的原则。所得税的纳税人和实际负担人是一致的,可以直接调节纳税人的收入。

(4)实行按年计征、分期预缴的征收管理办法。通过利润所得来综合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通常是按年度计算、衡量的。因此,企业所得税以全年的应纳税所得额作为计税依据,分月或分季预缴,年终汇算清缴。与会计年度及核算期限一致,有利于征收管理。

(5)税基约束力强。企业所得税的税基是应纳税所得额,即纳税人每个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去准予扣除项目金额之后的余额。其中,准予扣除的项目主要是指成本和费用,包括工资支出、原材料支出、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等。所得税的计税涉及纳税人财务会计核算的各个方面,与企业会计核算关系密切。为了保护税基,企业所得税明确了收入总额、扣除项目金额的确定以及资产的税务处理等内容,使应税所得额的计算相对独立于企业的会计核算,体现了税法的强制性与统一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