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对股市与报纸的关系存在误区。随着投机行为的明显增多和公众对投机兴趣的增强,报纸已经能很好地满足这方面的信息需求。过去四十年直到最近几年,人们一直认为开盘价、最高价和最低价等信息就足以满足股市各方的需求。不过,几年前,日交易图取代了这种粗陋的方法。这种详图以表格形式记录当天通过报价机交易的每笔交易,刊登在报纸的下午版,在股市收盘后不到20分钟就能在街上买到。报业在这方面的飞跃要归功于《太阳报》和《纽约夕阳报》现任总裁。他们先知先觉,意识到这项服务对公众的重大价值。用面值最小的硬币就可以买份报纸,这意味着公众以惊人的低成本就能了解行情。这项服务提供的信息精准,得到法庭认可,视同股票交易所直接提供的行情。
现在,每家报社都在华尔街派驻了一名工作人员。华尔街自己也有两家声誉良好的报纸办事处、众多金融日报和几份周报做代言。
股评很大程度上反映的是评论人的个人观点以及报纸的立场。比如,有的报纸的市场评论侧重货币市场的学术类研究,股评可能只处于次要地位;有的报纸只对引起股市震荡的要闻略做评论,或者只做常识性的简单解释;有的报纸则采用兼顾的方法,在进行经济预测的同时,也关注一下读者希望了解的重要信息,如某些股票上涨或下跌的原因等。大多数评论作者在预测时都比较乐观,但也不乏个别的评论作者过度保守或悲观。至于评论作者是诚实可信还是靠蒙骗渔利,则取决于其个人的道德水准与所处的环境。
可信评论作者通常都尽量避免预测股市。在评估影响股市的诸多因素时,评论作者通常都倾向于推断出利好结论。也就是说,他们青睐股价将走高、股民可获利的结论,这样皆大欢喜的观点自然能够赢得读者的赞同。
尽管如此,有时候股评人能够通过判断,感知到预警,预见到即将发生金融风暴。有些股评作者只看到日常的股票投机行为以及人们的过激行为中存在太多的风险,动辄激烈声讨股市。有些则因自身参与了投机或被股市操控者的馈赠所腐蚀,为了金钱利益而炮制极其不准确或欺骗性的文章。
股评理应理性、准确。如果评论不理性、不准确或过于偏激,背离了现有规则和惯例,就应置之不理。反之,则值得重视。
被收买的或授意的文章很容易被识别:如果某篇评论中所谓的事实未得到证实,或者预言证明是虚假的,或者明显出自出版机构之手,表明这篇评论不可靠,是在糊弄人。
股票操纵者拉拢金融评论员时常用的方段是提供消息、观点及秘诀,并给他一定数量的“认购期权”。如果庄家想拉高某个股票的价格,会尽力争取报纸作者的支持。当有这样的投机机会时,有些作者会出卖自己的专栏和报纸来为这些合法或不法活动服务,借以牟利。
这类勾当通常以两种方式进行:
(1)股票操纵者会以通常高于市场的价格,向股评员提供要操作的股票的认购期权。作为回报,该作者同意按要求“吹牛皮”或“编故事”,简单来说,就是刊登误导性文章,诓骗读者购买股票。这里的“认购期权”表示作者可以以特定价格向股市操纵者索取一定数量的股票。如果股票价格下跌,则认购权便不能兑现。如果股票价格上涨,该作者就可以按期权标价出售股票,获得期权标价和股票售价之间的差额,或者以向他行贿的股票操纵者最能接受的方式终止交易。
(2)股市操纵者会委托一位评论员作为代表,把期权集中交付给他,该代表有权以他认为最佳的方式,把期权分配给一众股评员。有些期权利润丰厚,但也有一些毫无价值。这些期权随时可以抛售,但如果没有获得任何收益,则其持有人得不到任何赔偿,评论员代表也不敢声张,因为一旦声张就意味着曝光,而曝光会毁掉一切。
不过必须承认,这类腐败很容易曝光。整体来看,报纸对公众权益的保护有时候要超过公众的认知。华尔街的金融作者大部分是诚实的,为了讲实话他们会甘愿放弃“良机”。
股市评论者尽力寻找和解释股市当日波动的原因。股价波动有时候呈整体上涨或整体下跌,有时候则不规则——有的股票上涨,有的下跌,还有一些仍处于盘整阶段。股评员必须深入研究,找出主要原因。有时候原因尽人皆知,有时候则不为局外人所知晓,有时候真相深藏不露,导致评论错把表面现象当成根本原因。投机者可以通过研究评论来了解其作者的特点,并据此得出自己的结论。
投机者经常批评说报纸十之八九看多整个股市,情况确实如此。下面的故事可以解释个中原因。一位财经日报社的编辑看空股市,认为股价会下跌,所以建议股民进行短线操作。他坦诚热切、不厌其烦向读者论述自己的结论如何正确。结果股市真的下跌了。他的文章却遭到冷落,最终读者寥寥,他不得不引起重视。一家大型证券公司通知他,取消订阅他的三份报纸。于是他找到该证券公司的业务经理询问原因。证券公司一位职员告诉他:“你对股市的观点太悲观了,我们所有的客户都看多市场。在我们各个办公室都放有你的报纸,但客户发现其中有不少错误,所以他们很不满。”
“难道我们对股市的观点不对吗?”
“我也无能为力,我们不能再对这么多客户的抱怨置之不理。”
“如果你继续唱衰股市”,业务经理警告编辑说,“你会毁了自己”。
从该例可以看出,股民更愿意购买判断错误但乐观的报纸,而不是判断正确但悲观的报纸。
报纸作者股评的价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是投机者还是局外人。大多数报纸作者都进行投机活动,只有少数不参与。股民认为不参与投机的经纪人的建议比投机者的建议更中肯。同理,那些不参与投机活动的作者提出的建议,无疑更公允,比那些身在其中的作者所提出的、带有倾向性的观点更容易被接受。
股市评论作者或多或少都会进行预测。一般来说,作者的股市经验越丰富,他对股价走向的预测就越悲观。投机者还会发现,报纸评论作者往往会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证其预言,告诉读者:“股市(或个股)要么会上涨,要么会下跌。”这是复杂环境中进行预测最简便的一种方式,读者很难对预测的准确性提出异议。
华尔街有两家活跃的报纸出版机构,利用纸质传媒传播大量事实、数据、评论、预测和流言。交易商发现,报道经常含糊不清、自相矛盾,因此只阅读那些确凿的新闻。尽管如此,华尔街离不开新闻服务。每家机构都尽量设法提供尽可能准确的新闻,这也是事实。此外,每天收盘时,各家机构在分析当日股市时都会声明:若报道失实,须追究记者责任。
投机新手需要学会区分新闻服务机构的各种言论。出版机构总是希望将能收集到的所有新闻和传言都刊登出来,供读者参考。各种市场因素的相对价值差别非常大。例如,一位银行行长所做的评述,若得到权威报刊认可,比某位“成功庄家”的访谈更有价值;同理,一个铁路运输官员以个人名义对铁路股行情所做的评论,比业界的投机者所做的预测更可信。如果想要判断有关铜、铁或其他行业的评论是否有价值,就必须对评论作者的为人、名声及其合作伙伴加以了解。有关农作物收成的报告和观点常常失实,也是尽人皆知的事实。对财经评论和统计数字必须审慎,相关评论总是夸大其词而非出言谨慎。新闻机构表现不错。比较起来,华尔街的新闻机构要好于加州伦巴底街(Lombard Street)的同行。如果投机者想从评论作者的服务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就必须对他们的风格了如指掌。(www.xing528.com)
华尔街滋生谣言本身就是怪象。新闻机构和报纸的职责是澄清事实,以正视听。古语说,流言于初为盛。在流言四起之时、付诸报道之前,应该设法证实。但报界却经常把这条行业规则抛在脑后。
以字母表矿业(Alphabet Mining)公司为例说明这一点。该公司计划于当月15日召开分红会议。召开会议的原因是公司经营不善,需要对红利发放进行变更。以前分红率为每年6%,而10日到15日间,坊间流传的版本有:
(1)红利已获批准;
(2)红利将减到4%;
(3)某位董事说会保持现有红利,因为情况并非表现的那么糟糕;
(4)红利将减到5%;
(5)董事会将推迟会议。
诸如此类,不一而足。还有人说如果要提高分红率,那么可能会举行一次铁路行业会议;也有的说公司控股权可能会发生变化。总之,在正式开会之前,总有人忙着制造谣言。
在恐慌时期,报纸作者在华尔街没走多远就有人拦道,秘密告知诸如某家证券公司“身陷麻烦之中”等种种事端。报纸作者必须运用智慧和辨别力,将谣言扼杀在摇篮之中,因为这些谣言都缺乏事实依据。否则,这些谣言就会迅速蔓延,对公众造成损失和极大的伤害。
在纽约、波士顿和芝加哥之间的专用电话线成为寻常通讯工具之后,两地就成了华尔街很多谣言的源头。尤其是芝加哥,总免不了这样的套话:“据报道,某某不幸逝世。”“某某”往往是美国总统或者是能立即吸引关注的其他人的名字。波士顿编造的故事扩展到工业、矿业和铁路交易,其想象力和表达天赋简直可以与小说家相媲美。
报纸作者们掌握了立刻判断谣言真伪的窍门:如果谣言制造者这样开头:“我听说”,“据他们说”,“据说”,“据不明身份人说”,或使用其他类似的不可靠的信息来源,则最好不要相信。如果谣言起于某位有名有姓的权威人士,而不是从第二方或第三方听到的,那么还值得就此做进一步的调查。谣言的制造者也是传播者。投机者应研究谣言的相对价值,学会利用其市场效应。谨记传言往往都是虚假的,但真假掺和的传言,必然影响价格。
总之,可以说金融评论员并不期望读者把他的观点当作定论。他们也不像很多小投机者认为的那样,要对读者在投机中的盈亏负责。他们的职责只是对影响金融和经济环境的诸多因素进行探究,明确每种因素的作用,并基于常识进行思考,进而做出公正成熟的判断。
投机者要记着,金融评论员有他们自己的理论和偏好。无论是正确、错误还是中立的判断,都只不过像医生为病人做出诊断一样。与医生不同的是,他们不会为病人开出药方。即便开出药方、预测出股价,也会像医生和律师那样,不会为自己的错误判断负责。最后买单的只能是投机者自己。
《华尔街日报》的作者是这样讨论这个问题的:
读者来信问:“我注意到,几乎所有日报上的财经文章和其他金融报刊上对金融事件的讨论都倾向于看多,这是什么原因呢?我读财经文章很多年了,对股市期望很低,但报道总是这样,您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
为了寻求这个问题的答案,有必要清楚何谓看多或多头。多头是指有东西要出售并希望以高价出售的人。所以为了出售,他盼望价格上涨。相反,空头是指希望以低价买进的人。
华尔街股市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以债券的形式募集公众资金。交易活跃的华尔街庄家也参与到这个所谓的债券生产和销售的过程中。其主要工作就是将债券转换成现金,存到自己或其他庄家的账户,从中收取佣金。金融机构需要的公共资金时多时少;但是,人们通常说的大的经济利益集团,靠吸纳所有公共资金,刺激公众对债券的需求,炒热货币债券市场,从而有利可图。
因此,丰厚的经济利益使大经济利益集团总希望让公众保持对债券市场的信心。他们总是希望大众放松警惕,也愿意帮助刺激大众的投机意愿。这可能是无论在繁荣或萧条时期,日报上刊登的文章都普遍乐观的一个原因。华尔街的金科玉律是,只要能达到至少暂时上扬看涨的效果,那么公众,莫如说华尔街,能承受不计其数的不实甚至讹谬的信息。
大众没有意识到也可能永远不会意识到,所有重大金融交易其实是由自己决定的。公众受精明的融资人和无良的投机者的摆布,感觉处于弱势;他们没有意识到,其实正是自己掌握着市场的命脉。没有他们的资金,大的经济利益集团起不了多大作用或根本没有作用。此外,如果大众肯花工夫了解相关事实、数据以及价值,就会避免在华尔街的大量损失,不会投资许多企业了。股票和债券都是出售给公众。因此,虽然操纵者交易时可能推动价格上下波动,大范围的制造虚假交易,但除非公众愿意掏腰包买下债券,否则他们的工作就徒劳无功。
当然,就此断言金融评论总是代表大经济利益集团,不顾公众的利益,有预谋地看多市场,这一说法并不公正。人的天性是欢迎事物中充满希望、乐观的一面。而且一般来说,债券价格上涨对商界和大众都有利。因此,债券价格上涨的论调更受大众欢迎。不过,话虽如此,总体来看,唱高调的人太多,而唱衰股市的太少。通常的情况是,直到最后一分钟金融评论都还在蛊惑股民,但当出现困难、损失资金时,股民能得到的仅有的安慰则是温和的指责,指责他们没有“预见”困难。
在华尔街,如果投机时保持审慎与适度质疑,就很少会损失资金。经历过一两次股市恐慌的人都清楚,成功的投机者要学习的第一个经验就是学会避免由危机造成的灾难。过度交易者在危机中或早或迟都会被卷入其中。当危机浪潮袭来时,如果之前积攒的账面利润都被卷走,那么还有什么意义?避免深陷危机的唯一方法是,无论何时都保持足够的稳健和适度的怀疑。成功的投机商必须主动放弃三分之二明显的赢利机会,并在“牛市”的号角吹得最响时,知道如何把握时机抛售获利。只有明白了这些,才可以说懂行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