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古代中华民族精神:道家与法家的有益补充与完善

古代中华民族精神:道家与法家的有益补充与完善

时间:2023-08-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道家思想彰显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平等、博爱和宽容的精神品质。法家思想崇尚法制,强调以德治为基础,推行严格法治,这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有益补充和完善。这种在道德观念和价值导向上的崇高理想和追求,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部分,一直延续至今并发扬光大。在思想信念和语言行为中,也渗透着古代中华民族精神的价值理念。首先,“爱国”精神是古代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古代中华民族精神:道家与法家的有益补充与完善

古代中华民族精神维系着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优秀传统精神文化脉络。中国远古神话孕育了丰富的中华民族精神,神话故事中蕴藏的优秀品质在漫长的历史中积淀下来,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源头。比如盘古开天辟地体现了牺牲奉献的精神、女娲补天体现了厚生爱民的精神、精卫填海体现了勇于抗争的精神、大禹治水体现了积极探索的精神、夸父逐日体现了坚韧不拔的精神、愚公移山体现了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案例:精卫填海

«精卫填海»出自«山海经100170北山经»。炎帝有一个女儿,叫女娃。女娃十分乖巧,炎帝视她为掌上明珠。一天,女娃一个人驾着一只小船划向东海太阳升起的地方去玩,小船不幸被海上的狂风大浪打翻,女娃落入海中淹死了。女娃死后变成一只小鸟,发出“精卫、精卫”的悲鸣,所以,人们便叫此鸟为“精卫”。精卫痛恨无情的大海夺去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她要报仇雪恨,立誓要把大海填平。她不停地从她住的发鸠山上衔来小树枝和小石子,一直飞到东海,把小树枝和小石子投到海里去。成年累月,往复飞翔。她的行动感动了海燕,跟她结成了夫妻,生下了许多孩子。他们一起做着同样的事情,直到今天还在做。

【评析】«精卫填海»的远古神话表现古代劳动人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强烈愿望,为了宏伟的志向,表现出勇于抗争、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精神。

古代各种学派百家争鸣、交流发展,不断实现了文化的多样性,也丰富了古代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是古代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要体现,孔子的“仁”、孟子的“浩然之气”等儒家理论,形成古代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仁爱”思想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也是道德规范的基础,是对国家民族忠孝仁义,对家庭孝守持恭,彰显着家国情怀。儒家的“礼让”思想体现出尊重、自觉维护社会秩序的行为准则,使得中华民族以礼仪之邦闻名于世。中庸之道体现了内敛含蓄、兼容并蓄的品行,强调了人、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共融。“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1],充分体现了“中和”的思想,即“中”成为天下之大本,“和”是天下之达道,“致中和”体现了宇宙的秩序价值和人类生命意义。道家思想彰显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平等、博爱和宽容的精神品质。认为“自然”是涉世的根本起点和归宿,因此,尊重自然规律是顺势而为。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老子的“无为”思想,主张顺应、遵循自然规律,也体现出淳朴、乐观豁达的精神品质,这对中华民族精神有深远的影响。同时,老子主张万事万物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要用公正、平等的态度来看待、处理和包容一切。墨家思想倡导“兼相爱,交相利”,这种鼓励互敬互爱、爱好和平、求真务实的理想境界也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提供了重要内容。法家思想崇尚法制,强调以德治为基础,推行严格法治,这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有益补充和完善。法家思想的“公”,意指公平公正、公道正义,强调人们在社会实践中要以大局为重,以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为先,克己奉公、秉性公义、无私奉献。这种在道德观念和价值导向上的崇高理想和追求,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部分,一直延续至今并发扬光大。

在思想信念和语言行为中,也渗透着古代中华民族精神的价值理念。诸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人生态度,“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情怀,“天下为公”“大同之世”的社会理想,“内圣外王之道”的真善美的人格修养,通过健全人格实现大同理想等,传承着中华儿女性格的人文基因。

案例:岳阳楼记——范仲淹(北宋)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ꎻ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ꎻ日星隐曜,山岳潜形ꎻ商旅不行,樯倾楫摧ꎻ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ꎻ沙鸥翔集,锦鳞游泳ꎻ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ꎻ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ꎻ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www.xing528.com)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评析】«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于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通过写岳阳楼的景色,以及阴雨和晴朗时带给人的不同感受,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也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爱民情怀。

总之,古代中华民族精神主导着中华民族精神演进的思想路标,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厚土壤,经由儒法道等诸子百家的交融积淀,在社会实践的发展中,其基本内涵突出表现在“爱国”精神、贵和尚中的“和合”精神、“自强不息”的精神三个方面。首先,“爱国”精神是古代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这种精神因其特质,对中华民族的凝聚、团结、奋起都起着积极的作用,激发中华民族的情感共鸣。主要集中表现在家国共构的爱国观念、对中华民族命运的自觉意识、爱国观念与大一统思想的统一、对民族气节的重视四个方面。[2]其次,贵和尚中的“和合”精神是古代中华民族精神思想的重要内容。比如和谐的思想、协和万邦的精神、天下大同的理想境界、厚德载物的精神品格都是“和合”精神衍发的产物。最后,“自强不息”的精神是古代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比如奋发图强精神、坚忍不拔精神、积极进取精神等都是从“自强不息”精神衍发而来。

案例:岳飞——精忠报国

岳飞,字鹏举,北宋崇宁二年二月十五日(公元1103年3月24日)生于相州汤阴县永和乡(今河南省汤阴县程岗村)。绍兴十年(1140年)夏,金人撕毁和约南侵,岳飞奋起抗战,岳家军神勇无比,令金兵闻风丧胆。其大破金兵于蔡州、陈州、颍州,郑州、西京、蒿州、许州、孟州、卫州、怀州、郾城、颍昌府等地,并在郾城大捷、颍昌府大决战中粉碎了“拐子马”“铁浮图”不可战胜的神话,朱仙镇大捷更是威振敌胆、金兀术叹呼“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正当岳飞所向披靡,抗金取得节节胜利之际,宋高宗于绍兴十年七月十七日连下十二道金牌,强令岳飞班师。绍兴十一年(1141年)四月二十四日,秦桧为剪除和谈障碍,指使万俟莴上章诬蔑一贯主战的岳飞“谋反”,收买王俊作假证,十月将岳飞父子和部将张宪关进杭州大理寺。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142年1月28日),赵构秦桧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将岳飞父子和张宪诬害,岳飞宁死不屈,临刑前挥笔写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个大字。

【评析】岳飞是中国古代的民族英雄,爱国主义是岳飞“精忠报国”精神的核心。孙中山曾评价说,“岳飞魂,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代表,也就是民族魂。”“精忠报国”的民族精神也激励着无数先贤哲人、仁人志士为了民族的发展、为了抵抗外侵舍生取义,挺起中华民族的脊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