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东南亚华人移民:劳工和家庭团聚连锁效应

东南亚华人移民:劳工和家庭团聚连锁效应

时间:2023-08-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般而言,家庭团聚类移民,是劳工移民的直接结果,导致更进一步的连锁移民。菲律宾移民前往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四国获得居民身份的比例是东南亚地区其他国家移民中最高的。总体而言,菲律宾移民的类型以劳工移民为主,婚姻移民为辅,家庭团聚为衍生。泰国女性移民是较为独特的群体,她们大多通过婚姻移民和初级水平的劳工移民身份移民,多从事家庭佣工,还有一部分从事娱乐业。再通过家庭团聚方式将亲属移民英国。

东南亚华人移民:劳工和家庭团聚连锁效应

劳工移民非常复杂,移民根据技能、居住期限以及其移民合法性等因素来划分。较低技能层次的劳工移民,大多从事初级劳动,如摘水果、生产加工制造、肉食再加工、家庭佣工、医院护理人员、餐馆清洁人员、园艺护理和建筑工地劳工、保姆等服务行业。较高技能层次的劳工移民,大多从事具有专业技能的行业,如开办跨国公司、大学教学、在工业和学术领域从事研发、制药、设计、电脑程序员等。实际上,在很多国家移民通常是以临时劳工或特定期限的劳工方式入境,他们没有权利超期滞留。如果签证可以续签很多次的话,这类移民就可以被授予永久居留身份。传统的接收移民的国家,如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都设定了相关的机制,授予外籍劳工永久居留身份。家庭团聚是指通过合法的渠道允许家庭直系亲属相聚的一种移民方式。一般而言,家庭团聚类移民,是劳工移民的直接结果,导致更进一步的连锁移民。留学生类移民虽然是国际移民的一小部分,但这部分群体因受教育水平较高,所以对移民输出国和接收国而言都非常重要。通常来说,科学工程学(包括信息工程)、商业管理是最热门的留学专业,也直接决定了之后留学生职业构成的比例。

东南亚华人海外移民,特别是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华人,大多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和培训,其中很多人是医生、工程师、科学家、经济学家、律师会计师、教育工作者、行政人员以及工商业行政人员。他们多以经济类投资移民、留学生专业技术移民和家庭团聚身份前往英国、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欧美国家

菲律宾、泰国和印尼的移民大多都是菲佣、泰劳和印尼劳工,大多从事初级劳动。而华人大多受教育程度较高,从事具有专业技术性的工作,因此在菲佣、泰劳和印尼劳工中华人人数不多。这三国的劳工集中前往中东、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需要非技术和半熟练劳动力的国家。

根据菲律宾2013年移民报告,菲律宾移民类型主要包括合同工、家庭团聚、婚姻、留学生等。20世纪60—70年代,前往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菲律宾移民,大多采取婚姻移民的方式。进入20世纪80—90年代后,前往澳大利亚的永久和长期移民增加,而前往新西兰的则多以学生和访问学者的身份。菲律宾移民前往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四国获得居民身份的比例是东南亚地区其他国家移民中最高的。此外,菲律宾移民还通过婚姻和就业的渠道前往日本韩国、欧洲等国。菲律宾佣工在全球闻名遐迩,大多从事服务业。之后,再通过家庭团聚等方式源源不断地移民。[31]根据2008年海外菲律宾人调查,菲律宾人获得西班牙居民的身份比例高达60%,[32]虽然只有13.5%的菲律宾移民获得了意大利居民身份,但因为其双重国籍政策,所以申请者众多。[33]根据海外菲律宾人委员会统计,2001—2011年菲律宾永久移民比例维持在37%~49%之间,临时移民比例为41%~45%,非法移民比例在8%~22%之间。总体而言,菲律宾移民的类型以劳工移民为主,婚姻移民为辅,家庭团聚为衍生。

根据2011年泰国移民报告,泰国移民以劳工移民为主,初级劳动者大多在东南亚区域内国家流动,稍有技术专长的移民主要前往东亚、中东和欧美等国家。报告称,62%的泰国出境移民主要作为初级劳动者前往日本、韩国、中国大陆和台湾、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28%的技术人员前往中东和非洲。总体而言,泰国移民因受教育水平较低,出境后大多从事低技术性职业,男性移民主要在建筑业农业、制造业服务。泰国女性移民是较为独特的群体,她们大多通过婚姻移民和初级水平的劳工移民身份移民,多从事家庭佣工,还有一部分从事娱乐业[34]20世纪90年代泰国出境移民具有三个鲜明的特点:第一,泰国出境移民较多前往东亚和东南亚的国家,较少前往中东、美国或欧洲。第二,女性移民大量增加,女性比例大大超过了男性,特别是在前往日本和香港的泰国移民中更为明显。男性移民通常从事建筑业、加工制造业和农业,而女性移民则主要从事家庭和商业服务业,如住家女佣、护理员、演艺人员和服务员等。第三,更多的移民通过非法旅游或者从事非法打工出境。这个移民趋势通常被称为亚洲化、女性化和非法化,东南亚的其他国家也存在类似的现象。[35]

印尼劳工主要前往马来西亚。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出于政治考虑,马来西亚政府鼓励印尼人移民马来西亚,目的是使马来人在人数上超过华人和印度人,从而维持马来族的优势。1957年马来西亚独立后,多数非法移民取得合法身份,构成马来西亚的多元民族社会。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马来西亚经济的快速发展,印尼劳工开始成规模地涌入马来西亚,包括大量非法移民。根据马来西亚移民局的统计,2002年1月在马来西亚的合法外国劳工有769566人,其中83%来自印尼。印尼劳工移民大部分是低技术劳工,年龄在15~40岁,以男性为主,受教育程度低,主要集中在三个行业:种植业家政服务业和建筑业。20世纪90年代后,印尼劳工开始涉足马来西亚的制造业及加油站等。统计显示,2002年马来西亚的印尼劳工36%在制造业,26%在农业部门,23%在家政部门,8%在建筑业。[36](www.xing528.com)

此外,还有大量印尼非法劳工涌入马来西亚。马来西亚的非法移民一部分是偷渡入境,另有很大一部分则是利用各种签证合法入境,然后逾期不归而沦为非法移民的。[37]2006年,马来西亚政府称境内约有非法外劳70万人。[38]2010年2月2日,马 来 西 亚 内 政 部 秘 书 长 马 哈 茂 德·亚 当(Mahmoud Adam)透漏,2009年共有2800万外国人入境,其中2300万为旅游者,160万取得暂居权,另有约340万在马来西亚神秘“失踪”,其中印尼非法移民较多,根据2010印尼官方统计报道有22万非法移民在马来西亚。[39]事实上,印尼非法劳工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印尼和马来西亚两国关系发展的阻碍因素。

从移民接收国来看,二战后,大批东南亚华人移民欧洲,如英法等。除印支难民外,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华人多以留学生身份前往,学成后取得居留和就业许可,最后获得永久居民身份或入籍。再通过家庭团聚方式将亲属移民英国。其他技术性移民或投资类移民多来自一些华人家族企业,投资的方向也多集中于高科技产业。

2001年,有54%的华人移民以经济移民身份来到加拿大,这部分人被认为是对加国经济发展贡献最具潜力的群体,有41%的华人移民以家庭团聚为由申请移民加拿大,只有5%的华人移民是加拿大政府出于“人道主义”考虑而被接受的。值得注意的是,在加拿大各类华人移民中,经济类移民的数量正在逐年增加。20世纪80年代,只有43%的华人移民属于经济移民,到了90年代,这个比例上升到58%。其中华人企业家移民和投资移民所占的比例为19%,而在加国全部外来移民人口中,这一比例仅为7%。相反,家庭团聚类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所占比例从47%下降到20世纪90年代的40%。[40]不同移民身份的华人在加拿大各大城市中的分布也有所不同,以多伦多和温哥华之间的区别最为明显。资料显示,较多的华人企业家和投资商喜欢温哥华而非多伦多的投资环境,其中有42%的人选择前者,只有24%的人选择后者。相反,较多的技术工人和专业人士则选择多伦多(45%)而非温哥华(29%)。[41]

美国《星岛日报》报道,美国经济不景气导致2009年申请EB-5投资移民签证的人数迅速增加,[42]美国国务院2010年5月份数据显示,2008年10月至2009年9月一年间,美国批准的EB-5类签证总数从1443人升至4218人,其中七成来自中国、韩国和东南亚国家。内华达州经济发展区域中心总裁马拉斯(Jeff Mallas)也表示,近年来华人投资移民在内华达州快速增加,有数据显示,2009财政年度已经批准3611人的投资移民申请,其中来自中国大陆的申请者有1979人,占全部申请者的54.8%。来自东南亚其他国家和日韩等国的占46.2%。这些华人企业的业主经济实力雄厚,远非一般华人能比,他们已经成为美国华人社会的新贵。[43]美国华人社会还存在着一定数量的家属团聚类移民,无论是以职业优先权方式入美的华人移民,还是以留学生身份赴美、学成后留居美国者,不久后多会依据家庭团聚优先权接自己的配偶、子女、父母乃至兄弟姐妹赴美定居,形成移民链。家庭团聚类移民的经济地位不易界定,视其家属的经济地位及其个人赴美的真正原因和从事的工作而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