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二战后东南亚华人海外移民情况研究及统计结果

二战后东南亚华人海外移民情况研究及统计结果

时间:2023-08-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节旨在从学者研究统计视角对华人海外移民研究情况进行介绍。作者指出1986年,澳大利亚进行了以祖籍地及语言为标准的人口统计,其中华侨有17.3万人。她指出,根据对洛杉矶泰国留学生的一项调查显示,50%的泰国留学生是泰国华人。作者认为目前无法统计泰国华人移民美国的数量,因为美国将他们统计在美籍泰国人分类里面。表3-301960—2007年美籍泰国人数量备注:1960—1980年间的泰国人统计数据只包括入境移民。

二战后东南亚华人海外移民情况研究及统计结果

关于华人海外移民研究,国内外对此进行专题研究的有如下几位学者:中国黄英湖教授的《战后华侨的再移民及其原因剖析》(1989年)、刘建彪教授的《对战后东南亚华侨华人再移民现象的探讨》(2000年)等;美国包洁敏教授的《从中国到泰国再到美国的华人们》(The Chinese Diaspora:From China to Thailand to the USA,2012年)、莎 伦·李(Sharon Mengchee Lee)教授的《亚裔美国人的多样性和增长》(Asian Americans:Diverse and Growing,1998年),澳大利亚格雷姆·雨果(Graeme Hugo)教授的《二战后东南亚地区的国际移民》(International Migration in Southeast Asia since World WarⅡ,2000年),新加坡廖建裕(Leo Suryadinata)教授的《20世纪后半叶东南亚华人的移民和变化》(Chinese Migration and Adaptation in Southeast Asia:The Last Half-Century,2004年)等。本节旨在从学者研究统计视角对华人海外移民研究情况进行介绍。

黄英湖教授在《战后华侨的再移民及其原因剖析》一文中,主要探讨了战后东南亚地区华侨再移民的原因。关于华侨的数量统计,作者指出在20世纪60年代前,这种再移民基本上是一些个别性的行为,数量大多比较少,规模也不大。之后再移民的数量便急剧增加了,规模也越来越大。作者指出1986年,澳大利亚进行了以祖籍地及语言为标准的人口统计,其中华侨有17.3万人。按出生地划分,越南出生的最多,占8.3万人;马来西亚次之,有4.8万人;新加坡出生的是1.6万人。此外,1979—1989年进入美国的印支难民达80万人,其中40万是华侨。荷兰的华侨人口在西欧仅次于英法两国,共有5万多人,其中一半是1966年以后从东南亚的印尼移民过去的。虽然黄英湖教授没有对华人再移民的数量进行系统的归纳和估算,但是作者对华侨再移民现象和原因的剖析算是中国方面研究战后华人再移民最初的尝试。

刘建彪教授在《对战后东南亚华侨华人再移民现象的探讨》一文中提出战后30多年内,由东南亚迁往世界其他地区的华侨华人总数量达到近200万人。其中,20世纪60—70年代,欧洲国家大量收容中南半岛的难民,而难民中华侨和华裔人数占60%以上,致使全欧的华侨华人数量骤增,达到50万人左右,法国接纳印支难民97175人,其中60%为华侨华人。荷兰的华侨人口达5万余人,其中一半是1966年后从东南亚的印尼移民而来的。此外,美洲的加拿大和美国也是东南亚华侨华人的主要目的地,美国接纳的印支难民达80万,其中40万是华侨华人。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两个国家共接纳19万多,澳大利亚接纳了大批印支半岛的难民,其中多数是华侨华人,到1986年已达到17万多人。新西兰的华侨华人到1983年,达到2万多人。此外,作者还就东南亚华人再移民的去向和具体原因进行了概述。刘建彪教授对华人再移民现象的探讨可以说是较为全面和具体地指出了华侨华人的总体规模和具体分布,是研究华人再移民的重要参考资料,但研究时间基本维持在20世纪80—90年代,也集中在战后难民部分的数据统计,数据统计也仅是对普遍认为的难民人数进行介绍,没有对第一手资料和数据进行把握。

美国内达华大学人类学教授包洁敏在《从中国到泰国再到美国的华人们》一文中,专题探讨了泰国华人再移民到美国的身份认同。她指出,根据对洛杉矶泰国留学生的一项调查显示,50%的泰国留学生是泰国华人。1960—1968年间,美国的泰国留学生数量翻倍,29.9%的泰国留学生主要接受来自家庭的资金支持,这一比例远远高于印度(5.1%)、中国(4.6%)、日本(1.9%)和韩国(10.3%)的留学生。这表明泰国华人对家庭子女教育的投入力度很大。这些留学生大部分为男性,构成了20世纪60年代泰国移民的主流。作者认为目前无法统计泰国华人移民美国的数量,因为美国将他们统计在美籍泰国人分类里面。美国在1980年普查时首次提供了亚裔美国人的数据,1990和2000年普查包括在泰国出生的泰国人和在美国出生的泰国人(具体见表3-30)。虽然包洁敏教授未对泰国华人的具体数量进行估算和概括,但作者提供给我们了一个数据参考,即美籍泰国人数量和泰国华人的比例。

表3-30 1960—2007年美籍泰国人数量

备注:1960—1980年间的泰国人统计数据只包括入境移民。

美国莎伦·李教授在《亚裔美国人的多样性和增长》一文中全面地概述了亚裔美国人的社会地位、亚裔美国人在多元社会经济和族群背景下的身份认同以及亚裔美国人口对美国总人口的影响,此外文章还对亚裔美国人的地区分布、年龄结构、生育率、家庭情况、教育、就业和收入等进行了介绍。作者借鉴了美国人口普查等相关数据,通过对第一手资料的归纳整理得出,1981—1996年,中国移民占20%,菲律宾移民占20%,越南移民占17%,柬埔寨、老挝、泰国合计达19%。菲律宾人由1980年的782000人、1990年的1420000人增长至1997年的1995000人。越南人由1980年254000人、1990年的593000人增长至1997年的1045000人。柬埔寨、老挝和泰国人由1980年的69000人、1990年的391000人增长至1997年的444000人。作者虽然对亚裔美国人数量做了介绍,但没有对东南亚地区华人再移民的总量进行评估,且文章数据多根据20世纪90年代末的统计报告,亚裔美国人的最新进展更新不足。

澳大利亚格雷姆·雨果(Graeme Hugo)教授在《二战后东南亚地区的国际移民》一文中,追述了二战后东南亚地区国际移民的发展。作者指出,在1945—1970年间,东南亚地区的国际移民和人口流动较少,因为这时期是东南亚各国寻求民族独立的时期。文章主要关注的是1970年之后东南亚地区国际移民的类型和数量,进而对影响该地区国家移民发展的因素进行了介绍,包括全球化的加强、移民网络的形成、移民产业的扩散以及社会经济和政治变革的加速。文章还对东南亚地区各国劳工移民数量及目的地进行了介绍,如表3-31:

表3-31 东南亚地区各国劳工移民数量及目的地

澳大利亚学者乔克·柯林斯和卡罗尔·里德在《1945—1994年在澳华人移民模式、种族认同和就业机会的变化》一文中,首次详细追述了战后澳大利亚的华人历史。其中对于来自东南亚地区各国的华人数量、教育程度、语言、职业构成等信息有简要介绍,对印支难民和其他国家华人再移民通过家庭团聚方式前往澳大利亚的群体给予特别关注。根据文章介绍,1981—1991年,进入澳大利亚的东南亚地区华人再移民总量达254566人。数据统计来源主要是1991年人口统计和澳大利亚学界相关研究成果。

新加坡廖建裕教授在《20世纪后半叶东南亚华人的移民和变化》一文中,对东南亚地区的华人数量进行了估算,对华人新移民的数量进行了单独考量,对东南亚地区的华人再移民进行了介绍,并特别关注印尼华人再移民的情况。虽然廖教授对华人再移民的数量介绍引自的是格雷姆·雨果教授的研究成果,但因为廖教授对印尼华人研究较为专长,所以他对印尼华人再移民的数量和移民原因进行了深入剖析。作者指出,根据印尼移民局的统计报告,“九三〇”事件后,印尼移民至少有17万人移民海外,其中大部分是华人再移民,他们主要移民至新加坡、马来西亚、中国大陆、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澳大利亚和美国。

总的来说,上述几位学者对东南亚地区国际移民或华人海外移民的直接或间接研究表明,华人海外移民是东南亚国际移民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数量具体如何较难统计和把握,目前还没有对华人海外移民进行系统推估的研究成果问世,因此本书尝试从华人海外移民输出国、接收国、国际机构和学者研究四个视角进行统计,期望能对华人海外移民的总体规模有所把握。国际机构和学者研究都没有对华人海外移民进行推估的相关数据或比例。因此,华人海外移民的数量只能依据本章第一、二节,从移民输出国和接收国进行对比估算。

如本章第一节的评估可知,根据东南亚华人移民输出国统计,所推估的华人移民数量超过300万人。第二节估算的中国之外的发达国家主要移民接收国中,华人海外移民数量为163万~166万人,占东南亚华人可能的海外移民总数的近60%。[127]

以上发达国家接收的东南亚华人海外移民数据仍偏于低估。其理由是:美国的统计是从华裔总量中去计算东南亚华人海外移民数量;加拿大统计的是常住居民;澳大利亚是统计华人,按照出生地华人比例进行分类;英国的统计是按照华人来源地进行统计;法国统计的是印支华人难民;荷兰统计以印尼华人为主;新加坡统计的是马来西亚和印尼华人常住人口。未在人口普查中登记的华人、以出生地而不是族群认同进行登记归类的华人等都未被统计。

无论前往发达国家的东南亚华人海外移民数量是166万还是更多,其所表明的趋势是:如同国际移民或中国本土移民一样,东南亚华人海外移民的主要目的地,都是发达国家。

除以上几个主要东南亚华人海外移民的接收国外,其他接收华人海外移民的国家还有日本、韩国、德国、西班牙、意大利、比利时、瑞典、奥地利、俄罗斯、新西兰等国,这些国家的东南亚华人海外移民总数可能也有数万人,但详细数量无从统计。

除新加坡外,东南亚华人企业集团在东南亚区内的投资至少数百亿美元,带动的相互国家之间的华人移民估计也有数以十万计。但因无从获得相关统计资料,故无法详细估算。

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是发达国家以外最重要的东南亚华人移民的去处。近30年来,东南亚华人企业集团大规模向中国大陆投资。根据中国商务部的统计,截至2013年6月底,中国对东盟国家直接投资累计近300亿美元,东盟对华投资累计超过800亿美元。[128]如果相比台湾投入东南亚的400多亿美元带动近10万台湾人常住东南亚,在中国投资近800亿美元的东南亚华商,所带动的常住大陆人员也当以数十万计。根据2009年新加坡驻厦门总领事的说法,仅新加坡在中国大陆的各类人员就达3万多人。[129]1990—2002年,从东南亚直接投资大陆的资金累计约414.5亿美元,占中国外资总额的7.3%。同时期中国外资来源地中,香港占50%。在香港对大陆的直接投资中,很大部分的资金实际上来自东南亚华人企业集团。20世纪80—90年代,他们纷纷在香港设立子公司对大陆投资,其原因是当地国政府对本地华商直接投资大陆怀有戒心。1995年年初,香港前200名的上市公司中,至少有26家(占13%)是由东南亚华人控股的。[130]1997年以前,中国大陆两个最大的华商投资者(Sino-Thai Agri-business group和Sino-Indonesian Sinar-Mas)虽然都是香港的上市公司,实际上是印尼和泰国的华商资本。[131]香港数量庞大的东南亚华人资本,势必带动相当规模的东南亚华人海外移民。此外,根据联合国人口司的统计数据,2010年,香港接收的印尼移民有13万,马来西亚移民有14752人,菲律宾有113890人,泰国有18537人,越南有10557人。[132]其中,印尼和菲律宾可能以劳务家政人员为主,来自越南的则应是以难民为主的华人,来自马来西亚的应当基本上是华人。

台湾也是东南亚华人的重要投资和留学地区。近30年来,仅来自马来西亚的留台生便数以十万计。2013年一年,在台湾的马来西亚留学生就有1万人。[133]

因此,东南亚华人中,因投资、就业、留学等因素前往中国大陆、香港、台湾的人应当有数十万人。再考虑20世纪70—90年代印支华人难民前往中国大陆接近28万的规模,参阅中国2010年度的人口普查数据,居住在中国境内的外籍人员高达59.3万人的数量规模,[134]中国的东南亚华人海外移民应在30万以上,60万以下。

【注释】

[1][新加坡]苏瑞福:《新加坡人口研究》,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81页。

[2]Theresa Tan,200000 Singaporeans living abroad,The Straits Times,Oct 14,2012.

[3]《新加坡中小企业近半在华有投资》,中国经济网,2013年11月18日,http://intl.ce.cn/sjjj/qy/201311/18/t20131118_1766022.shtml.

[4]《新 加 坡 去 年 在 华 投 资73亿 美 元》,网 易 财 经,2014年2月2日,http://money.163.com/14/0202/09/9K2N7ULK00252G50.html.

[5][新加坡]苏瑞福:《新加坡人口研究》,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81页。

[6]如在日本龙谷大学和上智大学任教的卓南生教授和蔡史君教授,都是南洋大学的毕业生,在日本定居30多年,仍持新加坡护照。他们在担任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客座教授期间(2007年),曾谈及南大校友离开新加坡而前往世界各地的原因,其中部分人是希望有更满意的社会政治环境

[7][新加坡]苏瑞福:《新加坡人口研究》,薛学了等译,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13~14页。

[8][新加坡]苏瑞福:《新加坡人口研究》,薛学了等译,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17~19页。

[9][新加坡]苏瑞福:《新加坡人口研究》,薛学了等译,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177页。

[10]据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出台的《2008年亚洲及太平洋统计年鉴》,整个亚太地区自2000年以来年均人口增长率已经降至1.1%,低于人口替换率2.1%的标准。除出生率降低外,向外移民加剧了人口出生率下降的趋势。

[11]Yearbook of Statistics Singapore,Department of Statistics,Ministry of Trade &Industry,Republic of Singapore,2012,Table 3.6“Live-Births by Ethnic Group and Sex”.

[12]Saw Swee-Hock:The Populaton of Peninsular Malaysia,Singapore:Institute of Southeast Asian Studies,2007,pp.126~130.

[13]姚珠玲:《生存与发展:中国新移民在马来西亚》,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未刊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6月。

[14]Dorothy Z.Fernandez,Amos H.Hawley,Silvia Predaza prepared,R.Chander,J.M.Y.ed.,The Population Of Malaysia,1974 World Population Year,C.I.C.R.E.D.SERIES,1975,pp.42~54.

[15]Charles Hirschman,Migration from Peninsular Malaysia,1957—1970,The Malayan Economic Review,vol.20,no.2,1975,pp.44;Kok Eng Chan,Tey Nai Peng,Demographic Processes and Changes,in Kam Hing Lee,Chee-Beng Tan eds.,The Chinese in Malaysia,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2000,p.82.

[16]IPUMS-International是Integrated Public Use Microdata Series-International的简写,是当前全球最大的人口普查数据库,总部位于美国明尼苏达州大学明尼苏达州人口统计中心。IPUMS-International将世界各国的人口统计微观数据整合成统一的模式,方便不同的年份和国家间进行比较,旨在通过提供微观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方便了解全世界各国社会和经济发展变迁。

[17]Malaysia Population and Housing Census 1980,University of Minnesota,IPUMS,https://international.ipums.org/international.1980年的人口统计分类数据由马来西亚政府统计局(Department of Statistics,Malaysia)和美国明尼苏达州人口统计中心(Minnesota Population Center)的联合项目提供。其他年段华人人口数据见马来西亚政府统计局历年人口统计报告和苏瑞福教授所著《马来西亚人口研究》一书。

[18]林友顺、萧伟基:《大马华人精英异乡大放异彩》,中新网,2010年2月6日,www.chinanews.com.cn.

[19]W.G.Skinner,Chinese Society in Thailand:An Analytical History,Ithaca:Cornell University Press,1957.[美]施坚雅:《泰国华人社会:历史的分析》,许华等译,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221~266页。

[20]庄国土:《东南亚华人华侨数量的新估算》,《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第65页。

[21]李滋仁:《泰国的人口》,《人口与经济》1986年第4期,第60页。

[22]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泰国国家统计局公布,引自(泰国)《世界日报》2011年4月9日。

[23]泰国统计局2012年统计报告摘要,http://www.dst.dk/pukora/epub/upload/16251/00tit.pdf.

[24]庄国土:《东南亚华人华侨数量的新估算》,《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第65页。

[25]Statistical Yearbook Thailand 2013,http://web.nso.go.th/en/pub/e_book/YEARBOOK_2013/.

[26]Jerrold W.Huguet,Aphichat Chamratrithirong,Kerry Richter,Thailand Migration Profile,Thailand Migration Report 2011,Thailand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p.8.

[27]Statistical Yearbook Thailand 2013,http://web.nso.go.th/en/pub/e_book/YEARBOOK_2013/.

[28]Richard M.Burkley,Ethnic & Racial Groups:The Dynamics of Dominance,Redwood City,CA:Benjamin-Cummings Pub.Co.,1978.

[29]Leo Suryadinata,Evi Nurvidya Arifin,Aris Ananta,The Ethnic Chinese:A Declining Percentage,Indonesia's Population:Ethnicity and Religion in a Changing Political Landscape,Singapore:Institute of Southeast Asian Studies,2003,pp.73~102.

[30]Leo Suryadinata,Evi Nurvidya Arifin,Aris Ananta,Indonesia’s Population:Ethnicity and Religion in a Changing Political Landscape,Singapore:Seng Lee Press,2003,pp.73~101.

[31]Kewarganegaraan,Suku Bangsa,Agama dan Bahasa Sehari-hari Penduduk Indonesia Hasil Sensus Penduduk 2010,Badan Pusat Statistik,2011,http://sp2010.bps.go.id/files/ebook/kewarganegaraan%20penduduk%20indonesia/index.html.

[32]G.Hugo,Indonesia’s Labour Looks Abroad,Migration Policy Institute,2007,http://www.migrationinformation.org/Profiles/display.cfm?ID=594.

[33]G.Hugo,Indonesia’s Labour Looks Abroad,Migration Policy Institute,2007,http://www.migrationinformation.org/Profiles/display.cfm?ID=594.

[34]Margot Cohen,Deport and Deter,Far Eastern Economic Review,Vol.23,1998,pp.16~20.

[35]Richard W.Baker,Indonesian in Crisis,Asia Pacific Issues,No.36,1998.

[36]Salil Tripathi,Ben Dolven,Shattered Confidence,Far Eastern Economic Review,1998,pp.20~23.

[37]Bruce Gilley,John McBeth,Ben Dolven,Salil Tripathi,Ready,Set,Far Eastern Economic Review,Vol.19,1998,pp.46~50.

[38]James Jupp ed.,The Australian People:An Encyclopedia of the Nation,Its Peopole and Their Origins,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p.83.

[39]Jakarta Post,13 June 1998.

[40]Asian Migration News,15 July 1998.

[41]Asian Migration News,15 August 1998.

[42]李明欢:《一个特殊的华裔移民群体:荷兰印尼华裔个案剖析》,《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3年第2期,第60页。

[43]1995,1996,1997 Annual Reports,Depnaker Dirjen Binapenta,Ministry of Manpower,Indonesia,2000.

[44]以华人在印尼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为参考标准。

[45]Edgar Wickberg,Some Comparative Perspectives on Contemporary Chinese Ethnicity in the Philippines,Asian Culture,No.14,1993,p.24.

[46]庄国土、陈华岳等:《菲律宾华人通史》,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669页。

[47]Institute of Migration and Development Issues,2008,Philippine Migration and Development:Statistical Almanac.

[48]Department of Foreign Affairs,Philippine Overseas Employment Administration,Commission on Filipinos Overseas,Stock Estimate of Overseas Filipinos,2011,http://www.cfo.gov.ph/images/stories/pdf/2011_Stock_Estimate_of_Filipinos_Overseas.pdf.

[49]Chinese Filipino,Wikipilipinas,Philippine Encyclopedia,http://en.wikipilipinas.org/index.php?title=Chinese_Filipino.

[50]庄国土、陈华岳等:《菲律宾华人通史》,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670页。

[51]李白茵:《越南华侨华人》,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第210页。

[52]庄国土:《二战以后东南亚华族社会地位的变化》,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337页。

[53]向大有:《关于印支华裔难民问题的再认识》,《八桂侨刊》1988年第1期,第6~8页。

[54]李明欢:《欧洲华侨华人史》,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2年,第67~68页。

[55]Jeremy Hein,Refugees,Immigrants and the State,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Vol.19,1993,pp.43~59;Thanh V.Tran,Thang D.Nguyen,Gender and Satisfaction with the Host Society among Indo-Chinese Refugees,International Migration Review,Vol.28,No.2,1994,pp.323~337.

[56]Tom Lam,The Exodus of Hoa Refugees from Vietnam and Their Settlement in Guangxi:China's Refugee Settlement Strategies,Journal of Refugee Studies,Vol.13,No.4,2000,pp.374~390.(www.xing528.com)

[57]李学举:《民政30年》,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年。

[58]Louis-Jacques Dorais,The Cambodians,Laotians and Vietnamese in Canada,Canada’s Ethnic Group Series Booklet,No.28,2000,p.11.

[59]BIPR,1991 Census Community Profiles:Vietnam Born,1994,p.38.

[60]MOLISA,Annual Review Report on the Situation of Labor Exportation 2007,Department of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Overseas Employed Labor Force,Hanoi,Vietnam.

[61],http://www.mofa.gov.vn/vi.

[62]梁志明、游明谦:《当代海外越南人的分布与发展状况研究》,《南洋问题研究》2004年第2期,第18页。

[63]The 2009 Vietnam Population and Housing Census,Central Population and Housing Census Steering Committee,2010,p.81.

[64]缅甸中央统计局:《缅甸联邦计划财政部统计年鉴(1979—1989年)》,昆明:云南国际问题研究所,1991年,第15页。

[65]资料来源:缅甸中央人口普查委员会于2014年8月30日公布的初步数据资料,http://epaper.gmw.cn/gmrb/html/2014-08/31/nw.D110000gmrb_20140831_7_08.htm?div=_1.

[66]参考《缅甸之光报》(Myanma Alinn Daily)、《七日新闻日报》(Seven Day Daily)、《声音日报》(The Voice Daily),《十一日报》(Daily Eleven)的相关报道。

[67]The World Factbook,CIA.GOV,2012-05-11,https://www.cia.gov/library/publications/the-world-factbook/geos/bm.html;U.S.Relations with Burma,State.gov,2012-05-11,http://www.state.gov/r/pa/ei/bgn/35910.htm#people.

[68]Michael Barry Hooker,Law and the Chinese in Southeast Asia,Institute of Southeast Asian Studies,2002;Lex Rieffel,Myanmar/Burma:Inside Challenges,Outside Interests,Washington,DC.:Brookings Institution Press,2010,pp.95~97.

[69]庄国土、刘文正:《东亚华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430页。

[70]新加坡国立大学图书馆:《海外华人研究之缅甸》电子版,2000年9月8日,http://www.lib.nus.edu.sg/chz/chineseoverseas/oc_md.htm#lianbang.

[71]许红艳:《泰国来自邻国的劳工移民问题》,《世界民族》2011年第4期,第67页,转引自Sureeporn Punpuing,Female Migration in Thailand,A Study of Migrant Domestic Workers,2010,p.8.

[72]Rosalia Sciortino,Sureepom Punpuing,International Migration in Thailand 2009,Bangkok: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Migration,Thailand Office,2009,p.12.

[73]林憬屏:《泰国境内200万缅寮柬移民,多数非法且无保障》,2009年3月31日,http://www.haixiainfo.com.tw/44720.html.

[74]林锡星:《缅甸华人的社会地位》,《福建侨报》,http://www.66163.com/Fujian_w/news/fjqb/000218/3_2.html.

[75]Lawi Weng,UN in Malaysia Grants More Burmese Refugee Status,2009-12-02,http://www.irrawaddymedia.com/article/php?art_id=17341,转引自陈松涛:《解读马来西亚的难民政策——以缅甸难民为例》,《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第12期,第190页。

[76]Statistics:Refugees and Asylum-seekers in Malaysia,http://www.unhcr.org.my/cms/basic-facts/statistics.

[77]Lawi Weng,UN in Malaysia Grants More Burmese Refugee Status,2009-12-02,http://www.irrawaddymedia.com/article/php?art_id=17341.

[78][缅]Winston Set Aung:《缅甸和中国的非正式跨国界流动》,张成霞译,《东南亚纵横》2011年第2期,第62页。

[79]李枫:《1942—1972年云南人滇缅陆路迁徙》,《南洋问题研究》2014年第2期,第57~60页。邵建平:《缅甸的外国移民:历史、现状及其影响》,《红河学院学报》2014年第5期,第94~97页。

[80]UN:International Migrant Stock:By Destination and Origin,2013,http://www.un.org/en/development/desa/population/migration/data/estimates2/estimatesorigin.shtml.

[81]MPI:International Migrant Population by Country of Origin and Destination,2013,http://www.migrationpolicy.org/programs/data-hub/charts/international-migrant-populationcountry-origin-and-destination.

[82]The Asian Population:2010,2010 Census Briefs,March 2012,U.S.Department of Commerce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Administration,U.S.Census Bureau.

[83]美国2010年人口普查:www.census.gov/prod/cen2010/sf1.pdf,www.census.gov/population/race,http://factfinder2.census.gov/main.html,www.census.gov/prod/cen2010.

[84]Citizenship and Immigration Statistics Archives(1966 to 1996),Citizenship and Immigration Canada,http://www.cic.gc.ca/english/resources/statistics/index.asp.

[85]《广东侨报》,1998年2月12日。

[86]Statistics Canada,2006 Census of Population,http://www5.statcan.gc.ca/subject-sujet/theme-theme.action?pid=3867&lang=eng&more=0&HPA.

[87]Statistics Canada,2011 Census of Population,http://www12.statcan.gc.ca/census-recensement/index-eng.cfm?HPA.

[88]Statistics Canada,2006 Census of Population,Statistics Canada Catalogue No.97-562-XCB2006006(Canada,Code01).

[89]Canada Year Book 2012,Catalogue No.11-402-x,http://www.statcan.gc.ca/pub/11-402-x/2011000/pdf/ethnic-ethnique-eng.pdf.

[90]C.Price,the Ethnic Character of the Australian Population,in James Jupp,ed.,The Australian People:An Encyclopedia of the Nation,Its People and Their Origins,Sydney:Angus and Robertson,2001,pp.119~128.

[91]Chooi-hon Ho,Poo-Kong Kee,Profile of the Chinese in Australia,in Peter Hanks,Andrew Perry,eds.,The Chinese in Australia,Monash University Working Papers on Migrants and Intercultural Studies,No.12,1993,p.10.

[92]Census Characteristics of Australia,1991 Census of Population and Housing,http://www.ausstats.abs.gov.au/ausstats/free.nsf/0/792BBD9457634FFECA2574BE00826627/$File/27100_1991_20_Census_Characteristics_of_Australia.pdf.

[93]BIPR,Immigrant Families:A Statistical Profile,Statistics Report,No.12,AGPS,Canberra,1994,p.2.

[94]Chooi-hon Ho,Poo-Kong Kee,Profile of the Chinese in Australia,in Peter Hanks,Andrew Perry,eds.,The Chinese in Australia,Monash University Working Papers on Migrants and Intercultural Studies,No.12,1993,p.9.

[95]Australian Bureau of Statistics,1996 Census Data,http://www.abs.gov.au/websitedbs/censushome.nsf/home/historicaldata1996?opendocument&navpos=280.

[96]James Jupp,ed.,The Australian People:An Encyclopedia of the Nation,Its People and Their Origins,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pp.797~798.

[97]2001 Australian Census Analytical Program:Australian Census Analytic Program:Australian’s Ancestries,2001(cat.no.2054.0),http://www.abs.gov.au/AUSSTATS/abs@.nsf/bb8db737e2af84b8ca2571780015701e/af5129cb50e07099ca2570eb0082e462!OpenDocument.

[98]Australian Bureau of Statistics,2006 Census data,http://www.abs.gov.au/websitedbs/censushome.nsf/home/historicaldata2006?opendocument&navpos=280.

[99]《澳洲华人人口近67万,澳洲及中国以外出生占44%》,中国侨网,http://www.chinaqw.com/hqhr/hrdt/200902/01/148724.shtml.

[100]Australian Bureau of Statistics,Reflecting a Nation:Stories from the 2011 Census,2012—2013,http://www.abs.gov.au/ausstats/abs@.nsf/Lookup/2071.0main+features902012-2013.

[101]David Parker,Chinese people in Britain:Histories,Futures and Identities,in Gregor Benton,Frank N.Pieke ed.,The Chinese in Europe,Houndmills:Macmillan Press Ltd.,1998,p.74.

[102]UK’s Office for National Statistics,2001 National Census.

[103]National Statistics 2006,http://www.ons.gov.uk/ons/downloads/theme_compendia/foer2006/FoER_Main.pdf.

[104]Office for National Statistics,2011 Census Report.英国(包括英格兰和威尔士)2011年的人口普查数据中关于亚裔和华裔人数是分开进行统计的。亚裔部分只有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的数据,华裔部分包括东南亚地区的只有马来西亚、新加坡和越南的数据,http://www.ons.gov.uk/ons/dcp171776_310441.pdf.

[105][法]让-路易·贝梅:《法国东南亚难民的现状》,雪云译,《东南亚纵横》1989年第2期,第62页。

[106]G.Ames Liu,France,in L.Pan,ed.,Encycopedia of the Chinese Overseas,Singapore:Chinese Heritage Centre,2006.

[107]广东省侨办赴法国调研团:《法国华侨华人社会初探》,《侨务工作研究》2004年第4期,第34页。

[108]Chinois de France,http://www.slate.fr/story/23827/chinois-de-france-neveut-rien-dire;Institut National de La Statistique et desétudeséconomiques,Populations Légales 2011,http://www.insee.fr/fr/ppp/bases-de-donnees/recensement/populations-legales/default.asp.

[109]《荷 兰 华 侨 华 人 概 况》,中 国 侨 网,2006年6月30日,http://www.hsm.com.cn/news/2006/0630/68/34569.shtml.

[110]Kees van Galen,Dorp Zonder Naam:de Chinezen uit Indonesie,in Gregor Benton,Hans Vermeulen,eds.,De Chinezen,Muiderberg:Dick Coutinho,1987,p.144;李明欢:《一个特殊的华裔移民群体:荷兰印尼华裔个案剖析》,《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3年第2期,第60页。

[111]Statistics Netherlands,People with a Foreign Background,Population:Sex,Age,Origin and Generation,http://statline.cbs.nl/StatWeb/publication/?DM=SLEN&PA=37325eng&D1=a&D2=a&D3=0&D4=0&D5=50,99,122,220&D6=a&LA=EN&HDR=T,G1&STB=G5,G2,G3,G4&VW=T.

[112]Philip E.T.Lewis,On the Move:The Changing Structure of Singapore’s Labour Market,Perth:Murdoch University,1993,pp.3~7.

[113]Charles Hirschman,Migration from Peninsular Malaysia,1957—1970,The Malayan Economic Review,Vol.20,No.2,1975,p.41.

[114]R.Skeldon,International Migration within and from the East and Southeast Asian Region:A Review Essay,Asian and Pacific Migration Journal,Vol.1,No.1,1992,pp.19~63.

[115]Patrick Pillai,People on the Move:An Overview of Recent Immigration and Emigration in Malaysia,Kuala Lumpur:Institute of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1992,pp.28;M.L.Sieh-Lee,Malaysian Workers in Singapore,Singapore Economic Review,Vol.33,No.1,1998,pp.73~95.

[116]Patrick Pillai,People on the Move:An Overview of Recent Immigration and Emigration in Malaysia,Kuala Lumpur:Institute of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1992,p.26.

[117]谢美华:《近20年新加坡的中国新移民及其数量估算》,《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10年第3期,第58页。

[118]Malaysia-today,December 4,2009,www.malaysia-today.net/index.php.引自谢美华:《近20年新加坡的中国新移民及其数量估算》,《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10年第3期,第58页。

[119]谢美华:《近20年新加坡的中国新移民及其数量估算》,《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10年第3期,第59页。

[120]新加坡人口统计中的居民包括公民和获得永久居留权的居民,以及非常住居民。移民类数据被划归至非常住居民栏进行统计。

[121]Department of Statistics Singapore,Yearbook of Statistics Singapore 2011,www.singstat.gov.sg.

[122][新加坡]苏瑞福:《新加坡人口研究》,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72页。

[123]Census of Population 2010,Table A6,Department of Statistics,Ministry of Trade&Industry,Republic of Singapore.

[124]根据Trends in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Stock:Migrants by Destination and Origin,UN Population Division,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UN database,POP/DB/MIG/Stock/Rev.2012公布数据汇总而得,其中移民数据包括永久移民和临时移民。

[125]Development Prospects Group,World Bank;UNPD 2009.

[126]Migration and Remittances Factbook 2011,World Bank,p.5.

[127]根据输出国数据,东南亚华人海外移民规模可能有288万,主要前往发达国家和地区。

[128]《中 国 与 东 盟 双 向 投 资 累 计 达1007亿 美 元》,中 国 网,http://www.china.com.cn/news/2013-10/08/content_30222865.htm.

[129]2009年新加坡总领事访谈。

[130]Constance Lever-Tracy,David Ip,Noel Tracy,The Chinese Diaspora and Mainland China,London:Mac Milan Press,1996,p.107.

[131]Noel Tracy,Constance Lever-Tracy,A New Alliance for Profit:China’s Local Industries and the Chinese Diaspora,in Thomas Menkhoff,Gerke Solvay,eds.,Chinese Entrepreneurship and Asian Business Networks,London:Routlege Curzon,2002,pp.68~69.

[132]根据Trends in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Stock:Migrants by Destination and Origin,UN Population Division,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UN database,POP/DB/MIG/Stock/Rev.2012公布数据汇总而得。

[133]《马来西亚与台湾地区互认学历,留台生或突破1万》,中新网,http://www.chinanews.com/tw/2013/03-26/4677576.shtml.

[134]田方萌:《中国正在成为“移民国家”?》,《东方早报》2012年12月29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