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课堂教学风格:成熟标志与教学技能

课堂教学风格:成熟标志与教学技能

时间:2023-08-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有研究者将课堂教学风格分为科学型、艺术型和混合型;也有研究者将其分为理智型、情感型、幽默型和求美型;还有研究者将其分为情感型、知能型和混合型等。在此,我们简单介绍理智型、情感型课堂教学风格。从教学风格的外部构成因素来看,情感型教学风格一般较多地出现在文科和低年级的教学中。

课堂教学风格:成熟标志与教学技能

(一)教学风格的概念

关于教学风格,目前在理论界并无一个完全统一的定义。诸多研究者和教育工作者对教学风格的概念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有研究认为教学风格是与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相联系的,具有独特性和稳定性的特点;有研究认为教学风格是与艺术技巧相联系的,应属于一种艺术技巧;有研究认为教学风格是教学艺术个性化的稳定状态之标志;有研究认为教学风格是教师以深厚的知识为基础,在长期教学艺术实践中,创造性地运用教学方法、技能技巧而形成高度成熟的、稳定的教学艺术个性化之标志。[7]还有研究者认为,教学风格是教师在长期教学实践中探索、学习、创新形成的,富有成效的一贯的教学观念、教学技巧和教学作风的独特结合和表现,是独具个性魅力、较为成熟的教学活动特征的综合。[8]

综合上述对教学风格的不同解释,我们不难发现,虽然人们在文字表达上存在差异,如有的比较概括,有的比较具体;在强调构成教学风格因素上各有侧重,但仍不难找到它们的诸多共同点。仔细推敲起来,便会发现这些表述各异的教学风格的概念并无实质性的区别和分歧。因此,综上这些观点,我们认为所谓课堂教学风格是一个教师在他的教学艺术实践过程中体现的具有个人特点的风度和格调,是教师的教学个性、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语言,教学风度等多种因素的综合表现。

(二)课堂教学风格的类型

我国的教育理论工作者对教学风格的分类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索,提出了各自的观点,因而课堂教学风格的类型也呈现出多种划分方式。如,有研究者将课堂教学风格分为科学型(或称理智型)、艺术型(或称情感型)和混合型;也有研究者将其分为理智型、情感型、幽默型和求美型;还有研究者将其分为情感型、知能型和混合型等。在此,我们简单介绍理智型、情感型课堂教学风格。

理智型教学风格的结构形式,一般是由“思维型”个性心理品质的教师在长期的教学艺术的主观追求与探索过程中,通过对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理智型教学个性化状态,理智型教学风格一般较多地出现在自然学科和高年级(初中以上)教学中。“理智型”个性心理品质一般是指在个性心理特征上具有下列特点的教师:知识的系统性强,概念理论知识在知识结构中占优势,长于理性分析,善于概括和推理,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言语表达逻辑性强,气质和性格特征上一般比较温和,感情内向,语音较低等。由此而形成的理智型教学个性的表现为:教学内容系统,层次清楚,善于诱导和点拨,重视质疑问难、讨论和练习等。

情感型教学风格的结构形式一般是由“艺术型”个性心理品质的教师在长期的教学艺术的主动追求和探索过程中,通过对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型教学个性的自我扬弃,而逐渐达到稳定的情感型教学个性化状态,即形成情感型教学风格。从教学风格的外部构成因素来看,情感型教学风格一般较多地出现在文科和低年级(初中以下)的教学中。“情感型”个性心理品质一般是指在个性心理品质上具有下列特点的教师:知识结构具有相当的广度和深度,事实材料占的比例较大,感知能力比较细腻、准确、善于演绎和分析,思维敏捷而灵活,有较好的文学艺术修养,语言音色优美,性格比较开朗,感情外向等。由此而形成的情感型教学个性的表现为:讲课基本功扎实,重优美动听的朗读和生动风趣的讲解,教材内容的讲授富有形象性、渲染性,声情并茂,强调形象思维和美感训练等。

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属于“理智型”和“情感型”之间的“中间型”或“混合型”。无论哪一种类型,只要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都是应当肯定的。

(三)课堂教学风格的形成和发展

课堂教学风格的形成是教师在长期的教学艺术实践中,不断学习、潜心探索、努力创新的结果。它不可能一蹴而就,而要经过长期、艰苦、曲折的历程。(www.xing528.com)

课堂教学风格形成一般要经历四个阶段:模仿性教学阶段、独立性教学阶段、创造性教学阶段、独特艺术风格的教学阶段。

1.模仿性教学

开始从事教学工作的新教师,一般来说由于缺乏实际的教学经验和独立教学工作的能力,所以习惯或被迫模仿自己所敬佩的老师或周围同事的教学设计方式、方法,教学活动往往是从搬用或套用他人成功的教学经验开始。模仿教学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教师教学活动往往带有一些不成熟的他人教学风格的影子。教师的模仿性成分较多而缺乏个性。教学方法表现为单一性,教学活动还处于一种随众状态。在这一阶段,由于教师精力多集中在对教材处理、教法掌握的探索之中,他们对课堂教学艺术的要求与探索还仅仅处于萌芽和自发状态,或者说处于无意识潜意识的层面。

新教师在教学工作开始阶段,积极的模仿是必要的,但教师自身不能消极地停留在这一水平上。应该随着教学实践的深入,伴随自己积极思考和周围的评价以及教学研究活动,不断吸收他人的成功经验,使得教师课堂教学的自立因素不断增强。这种教师对教学独立性的积极追求,使其课堂教学水平开始向高一层次发展。

2.独立性教学

伴随教学经验的积累,教师的课堂教学逐步由模仿教学进入到独立性工作阶段。独立性教学是教师教学艺术发展过程的关键阶段,它是教师形成教学艺术风格的前提条件。在这一阶段,教师能够独立地完成课堂教学中各个环节的任务,能够成功地把他人的教学经验吸收转化为适合自己特点的行为策略。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的特点,独立地设计课堂教学结构,善于处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课堂教学开始呈现出鲜明的节奏。教师开始有意识地研究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性、教学组织的灵活性与技巧性,教学的情感意识和教学思维的敏捷性逐步增强。在独立性工作阶段,教师课堂教学的个性化特性开始显现。通过积极地观察与思考,能够将他人的优秀经验有机地吸收融入自己的教学风格与特征之中。

3.创造性教学

比较扎实的独立教学能力,使得教师教学的自信心增强,在教学实践中呈现出创造性劳动的意向和行为。创造性教学阶段,教师课堂教学的特点突出表现在教师对教学方法的改革与综合运用,自觉探索和研究课堂教学结构和方法的最优化,追求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有意识、有针对性地研究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的规律与心理活动特征,有效地利用直接或间接的教学信息反馈,以实现对反馈的优化控制;充分利用情感因素调动学生的情绪,使每个学生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得到最好的发展。随着创新与开拓意识的不断增强,教师课堂教学艺术水平也不断提高,教学艺术开始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发挥其功能效应。当教师教学艺术的独创性在课堂教学中呈现出稳定状态时,他的教学活动又进入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4.独特艺术风格的教学

这个阶段,教师的教学艺术风格在课堂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都有着独特而稳定的表现,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呈现出浓厚的个性风格色彩。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与学生学习的内在规律相吻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艺术风格,能针对不同年级、不同水平的学生和教学环境,进入充分自由发挥的状态。教师对课堂教学艺术及其效应进入到自觉追求阶段,不断突破他人,也不断突破自己,课堂教学成为真正的艺术,从而由教学的“必然王国”迈入教学的“自由王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