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慕课产生时代背景及《课堂教学技能(第3版)》

慕课产生时代背景及《课堂教学技能(第3版)》

时间:2023-08-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作为一种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新型在线教育模式,大数据与联通主义是慕课的重要特征也是其发展的理论基础。一定程度上讲,大数据相关研究的成熟催生了慕课产生与发展。另一方面,2013年9月,国内首个慕课研究中心在华东师范大学成立,旨在“通过探索研究大数据时代‘低负担、高质量’的教学手段,开发个别化、自主性与互动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当前,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一些网络技术产物为慕课的发展奠定了技术支持基础。

慕课产生时代背景及《课堂教学技能(第3版)》

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简称MOOC)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5]是一种以开放访问和大规模参与为目的的在线课程。慕课自2008年诞生以来迅速席卷全球,其一门课程动辄拥有上万学习者参与的特点引发了全球范围内各界人士的关注与追捧。作为一种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新型在线教育模式,大数据与联通主义是慕课的重要特征也是其发展的理论基础。正是借助信息时代这两个全新的理论,慕课得以在短时间内迅速成长,成为当下流行的在线学习模式,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不仅有来自教育领域学者的讨论,更有文化、信息技术、社会学和商业等领域内人士的关注与讨论。

(一)社会对共享教育资源追求

自计算机出现以来,资源、数据共享的思维也随之产生。随着信息化进一步发展,人们对共享开放教育资源的兴趣也与日俱增。建立一个开放的,共享的教育资源库不仅是推进教育质量优质均衡发展的要求,同样也是当下不少教师与学习者的内心的渴求。2001年,麻省理工学院最先推出一种开放教育资源——Opencourseware(OCW),旨在把学校的所有课程材料永远地存放在公开的网络平台上,并且附加了许可协议,允许其他人和单位使用、修改或者重新传播这些教育资源。随后,很多大学也加入了这场开放运动。比如英国的国家开放大学推出了开放学习项目,卡耐基梅隆大学也开展了开放学习创新项目。而我国于2012年成立旨在推进全国教育共享发展的国家开放大学。提供开放教育资源有两个目的:第一,使学习者可以直接获取资源,从而方便地从其中有所收获;第二,教育工作者也可以使用这些开放资源作为教学材料。但是相当一部分教育资源的用途有限,因为这些开放资源通常是在特定的教育框架下以其整体的教育体验中的某一部分而开发出来的,这些资源往往带有很强的不适应性,不能够让学习者们直接使用。而教育工作者在使用的过程中也会遇见一定的困难。

自2008年《nature》推出专刊Bigdate之后,大数据在应用与转化利用上朝着汇聚共享的方向发展。大数据的四个特征大量(volume)、高速(velocity)、多样(variety)和价值(value)为学者们研究教育资源的共享开拓了新的研究领域与视角。传统教育资源共享模式,如网络公开课无法很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一定程度上讲,大数据相关研究的成熟催生了慕课产生与发展。同样,也是借助于大数据时代下人们对数据共享的新的认识与追求,慕课引领教育资源共享朝着一个新的方向发展。

2013年5月21日,包括我国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在内的六所亚洲顶级名校宣布加入慕课“三驾马车”之一的Edx(由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联合创办的慕课平台)以来,慕课开始进入我国。2013年7月,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宣布加入美国另一个慕课平台Coursera。对我国高校而言,慕课正在探寻嵌入高等教育的渠道,不少知名高校都把慕课作为自己未来发展战略之一。另一方面,2013年9月,国内首个慕课研究中心在华东师范大学成立,旨在“通过探索研究大数据时代‘低负担、高质量’的教学手段,开发个别化、自主性与互动式的课堂教学模式。”联合我国清华大学附中等知名高中、初中与小学,分别组建了C20慕课联盟(高中)、C20慕课联盟(初中)与C20慕课联盟(小学)共同参与慕课课程研究与制作,创建优质教学微视频,实现教育教学资源共享,为我国教育课堂教学改革发展服务。

(二)时代对方便快捷的学习方式渴求

很多人在第一次接触慕课后总是很容易把慕课与远程教育联想在一起。远程教育也有悠久的发展历史。最早的远程教育采用函授的模式,它是通过价格合适的邮政服务为学习者寄送学习材料并返还学生以邮寄方式提交的作业。而人类总是善于将生产力的变革成功地运用在教育领域,每一次生产力的进步都会带来学习方式的变革。于是我们也总是会将新的通信方式根据其特点迅速将其引入教育领域而为教育发展服务。收音机电视、录像机和个人电脑都在曾为人类提供了不同方式的远程学习。到了因特网的产生,远程教育更多以在线教育的姿态出现。慕课在一定意义上也将是远程教育的一种新模式。(www.xing528.com)

新世纪初,从联结主义学习理论发展而来的联通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在信息时代,网络的出现,人们的交流方式发生了巨变。同时,网络也带来了知识爆炸。知识不断增长,其更新周期与衰退期不断缩短,每个人都可以在网络上分享自己的知识与体验,这为联通提供了前提。学习工具、方式和学习资源转变,使我们的学习不再局限于课本或纸质书,而是通过网络,或者是团队交流学习等获得知识。这个团队既可以是现实社会的学习群体,也可以是通过网络而建立的一定联系的学习社区。慕课则是基于更新的网络技术而出现的一种全新在线学习模式。2008年慕课这个名词的产生就来源于乔治西门子等合作开设的一门名为联通主义与连接性知识(Connectivis⁃mand Connective Knowledge,CCKO8)的网络在线课程。并把这门课程命名为“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

(三)互联网+教育的发展

慕课,前边已经论述,属于一种在线教育模式。而在线教育也是由互联网的产生,被应用于远程教育之中而发展而来。因此,从另一个层面说,慕课的发展同样得益于互联网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比如,互联网的随时随地地沟通、资源的共享、上网主体主动参与等的一些优势成为慕课发展的基础。互联网一方面更新了我们的学习方式,另一方面也让我们的学习向着更为方便、快捷、个性化、自主性发展。

虽说慕课是新时代一种新近的在线教育(学习)模式,但它也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任何事物都会经历孕育、产生、发展、完善与成熟的几个阶段,慕课也不例外。2008年明确提出这个概念之前,远程教育、在线教育的实践和相关研究,人们对教育信息化的新需求,以及信息技术不断与社会生产力结合发展衍生出不同类型的教育模式成为慕课发展的社会生产力基础。

当前,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一些网络技术产物为慕课的发展奠定了技术支持基础。随着因特网的发展,web2.0网页技术也在极大程度上影响了教育的发展。微博、QQ、博客、BBS、wiki、P2P、SNS等互联网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与逐步成熟催生了慕课发展的雏形。这些网络技术的及时沟通、信息共享、个体间等互动思想被慕课吸收并成功应用。在这个意义上说,产生在慕课之前的翻转课堂的实验实际上是慕课发展的一个先行者。只不过翻转课堂是一种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授课对象主要为基础教育领域的学生。而慕课从严格意义上说是一种学习方式的变革创新,其主要对象是高等教育与继续教育领域。不过国内已经有学者开始试着把两者结合进行研究。

除了技术支持之外,我们对传统教育模式的反思以及学习化社会对学习方式的革命性追求催生了慕课。有学者指出:我们的这个时代的学习已不是授之以鱼,更不是授之以渔的学习,而是帮助学习者建立属于自己的学习网络。正是在这样的思维环境中,我们不断更新学习方式,把先进生产力应用于教育领域。进一步促进互联网与教育发展的融合和创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